個人簡歷
格勒,藏族,1950年5月1日出生,國際知名藏學家。現任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社會經濟研究所副總幹事兼所長,研究員(教授)。同時還是美國加州大學客座教授,中央民族大學、西南民族大學客座博士生導師。
2010年9月12日當選中國少數民族文物保護協會第四屆副會長。
簡介
格勒是新中國培養的第一位人類學博士和第一位藏族博士。他除大量學術專著外,還出版了學術隨筆《月亮西沉的地方——對西藏阿里人類學田野考察側記》等散文類作品。
學術成果
1978年-1981年,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實地學術考察,完成學術專著《從遊牧部落社會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對色達草原遊牧社會的民族學研究》和《甘孜藏族自治州史話》(四川民族出版社,1984出版)。
1981年-1983年,在全國人大民委調研處工作,從事民族關係和民族區域自治法的調研。
1983年-1986年,受中山大學研究生基金的資助,前往西藏和川西北等民族地區地進行了為期一年的人類學田野考察,完成了被專家們評價為“當今唯一以青藏高原文化為依據的人類學著作”的博士論文《論藏文化的起源形成與周圍民族的關係》(中山大學出版社,1988年出版)。
1986年分配到中國藏學研究中心。任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八五”重點課題《西藏封建農奴制社會形態》(1996年出版,1999年獲全國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的課題領導小組成員和調查組副組長,參與制訂該項目的研究計畫,組織實施,擬定編寫大綱。並承擔了其中第四章的編寫任務。該項目也是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的重點課題,作為課題組負責人之一,多次帶隊深入西藏農村牧區,進行田野調查,完成了一系列被專家認為“有份量的科學調查報告”。其中《藏北牧民》(四人合著)。1993年出版後,在國內外藏學界和社會人類學界反響較大,世界著名的日本社會人類學家中根千枝教授認為“《藏北牧民》是迄今為止,從人類學的角度研究西藏社會的最好的一本書”。
1992年主持並主編受中華社會科學基金會資助的國家“八五”哲學社會科學重點項目《中國國情叢書-百縣市經濟社會調查·拉薩卷》。負責組織實施課題的計畫,調查;擬定全書的編寫大綱和總體設計;帶領五個科研單位的12位學者深入實地調查和收集第一手材料;承擔第一,二,三章的編寫;負責全書的審稿,定稿。該項目列入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的重點科研項目和國家“八。五”重點出版項目,於1995年8月由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出版發行。同年,拉薩市委和市政府在拉薩舉行了該書的首發式,西藏自治區政府和拉薩市委的領導對此書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原西藏自治區黨委常委,拉薩市委書記,現任西藏自治區政府主席列確為該書寫序指出:“《中國國情叢書-百縣市經濟社會調查·拉薩卷》,全面系統地反映了拉薩市社會、經濟、政治等方面的歷史與現狀,對於我們進一步認識拉薩、振興拉薩、促進拉薩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設,對於幫助國內外人們了解拉薩,匡正視聽,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並認為該書是“一部可貴的資料性學術專著。它既可作為領導機關制定政策和發展戰略的依據,又可作為社會科學研究的基礎資料,同時也是國情市情教育的好素材。”
1995年承擔並主持國務院新聞辦和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的重點課題“西藏百戶家庭調查”。在制訂調研計畫的基礎上,組織和帶領15位來自不同科研單位的中青年學者深入西藏城鎮、農區、牧區三個不同類型的社區進行問卷調查。該項目的重要科研成果之一是《西藏家庭四十年變遷-西藏百戶家庭調查報》,於1996年7月由中國藏學出版社出版。作為該項目的附帶成果,《西藏農民》、《西藏牧民》、《西藏城市居民》三本小冊子,於1998年10月由五洲傳播出版社出版,向國內外發行。《瞭望》周刊和人民日報海外板(連載)公布了此項課題的調查結果。
1995年7月應邀給北京大學舉辦的我國首屆“社會文化人類學高級研討班”做了題為《中國西藏文化的人類學研究》學術演講。此講稿後經整理、修改,收入《社會文化人類學演講集》,由天津人民出版社於1996年出版。
1996年“藏東地區的一個遊牧群體”(英文論文)“The Washug-Sethar: A Nomadic Community of Eastern Tibet”(in English).發表在台灣“民族學報”總第22卷。Min Zu Xue Bao(ethnological Journal), Vol.22. National political University, Taiwan(1996).
1996年5月到2000年,即目前正在承擔和主持的科研項目是“中國藏族地區的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研究”。這是國家社科規劃·基金資助的國家哲學社會科學“九五”重點項目(立項通知書和經費數額見附錄)。先後組織了八、九個大專院校和科研單位的30餘名中青年學者,分別前往西藏、青海、甘肅、四川、雲南等藏區進行問卷調查和入戶調查,並收集了大量的檔案資料和文獻材料,在此基礎上完成了一系列的調查報告、專題論文.其中《西藏現代化亟待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獲中央中直機關係統學習鄧小平理論優秀論文獎和中共中央中宣部、中央文獻研究室、教育部、中國社會科學院等單位共同頒發的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二十周年理論研討會“論文入選證書”。主編《西藏昌都-歷史、傳統、現代化》,該書定稿會於1999年9月27日至29日在成都舉行,會上,來自西藏和全國各地的領導和專家學者普遍認為該書“結構嚴謹,系統全面,資料翔實,觀點正確,論證有力,學術價值高,可讀性強,填補了空白,提出了許多新的見解”。
1998年12月21日,獲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共中央黨校、教育部、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解放軍總政治部、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國社會科學院聯合頒發的“紀念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二十周年理論研討會――論文入選證書”。
1998年12月,“西藏現代化亟待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一文在中共中央直屬機關工作委員會的理論徵文活動中,被評為優秀論文,並獲獎勵和證書。
1992年10月,作為“為發展我國社會科學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學者,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的表彰證書和政府特殊津貼。
1991年4月,獲中山大學“踏上工作崗位後,艱苦創業,為斷進取,在生產、科研、教學、管理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的表彰和獎狀。
1991年1月,國家教委和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授予“做出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學位獲得者”榮譽稱號和榮譽證書。
《論藏族文化的起源形成與周圍民族的關係》獲中南地區1986年-1988年優秀圖書二等獎。
1985年榮獲中山大學研究生學業優秀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