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逢時
柯逢時(1845~1912)字懋修、巽庵,一作遜庵,號息園。,湖北鄂州市金牛鎮人。光緒九年(1883)進士,授翰林院編修。這個老頑固一生對清王朝可謂死心塌地,匍匐盡忠。歷任江西按察使、湖南布政使、廣西巡撫、兵部侍郎、“督辦八省膏捐”大臣、兼總理各國事務大臣、湖北鐵路協會名譽總理等職。辛亥革命前,授浙江巡撫,未赴任。居於武昌,對清廷和湖北軍政府持觀望態度,看到辛亥革命發展迅速,便積極動員紳商,組織武昌保全社,自任社長。生平喜著書、刻書,尤嗜藏書。官余搜羅古籍善本極多。曾在江西購得裘文達部分藏書,又在北京收購了李嘉績舊藏5萬餘卷,由陝西運往武昌,所藏《四庫全書》未進呈抄本及元、明小集800餘種,書數萬冊。建有藏書樓“柯家山館”、“息園”,其中有黃丕烈、周星貽等人的批校本。卒後,日本人以20萬元賄其家屬,將書購走,大半流於日本。另有部分約3 000餘冊,在建國後,由其後裔捐獻給中南圖書館(今湖北省圖書館)。尚有數十種古籍如清杜浚編《冠悔堂叢書》88種31冊,抄本,此本為海內孤本,現存於北京圖書館;《太平天國天條書》民國間梁啓超抄本,現存湖北省圖書館。熱心於校刻醫書。曾在武昌設醫館,招收學員,傳播醫學知識。其中有數人曾參與其醫籍校勘工作,經刻印書籍有《武昌醫學館叢書》8種:《經史證類大觀本草》、《大觀本草札記》、《本草衍義》、《傷寒論》、《傷寒總病論》、《類證增注傷寒百問歌》、《傷寒補亡論》、《活幼心書》。所刊刻之書大多為經世實用之書。先後參與纂修有《湖北通志》、《武昌縣誌》、《應山縣誌》等。晚年曾刊刻沈濤撰寫的《常山貞石志》、《經史證類大觀本草》;主修有《武昌縣誌》28卷。人物歷史
據史料記載,柯逢時為官還是有好口碑的,不管出於維護誰的利益,他為百姓確實辦了不少的實事,百姓對他還是有讚譽的。柯逢時能力的真正展示,卻是他在幫助清廷打理鴉片稅收的“督辦八省膏捐大臣”任上。客觀地講,在每一個王朝更迭的年代裡,作為末世能臣,只有身懷理財之能者最為朝廷重視,最能被當權者看重。張之洞就是看中了他的理財能力,刻意對他加以栽培。武昌首義之後,清廷已經奄奄一息,但這個老頑固仍然報有幻想。與湯化龍、連甲(布政使)、馬吉彰(按察使)在他家裡開會,策劃電請清廷派大軍南下,另委湖廣總督,以應時局變化。然而,大廈將傾,無人能扶。關鍵時候,還是湯化龍派人向他“借”來電報密碼,又請俄國駐武漢領事館領事代發,通電全國各省諮議局回響武昌革命。可以說,柯逢時為推翻主子的政權,也十分不情願地幫了革命黨的忙。但在1911年武昌起義後,柯逢時即與被迫出任軍政府鄂軍大都督的黎元洪暗中勾結,假借譚延闓之手謀殺了鄂軍統領宋錫全,維護清廷利益。清廷覆滅後,柯逢時見大勢已去,只能賦閒武昌,研究醫學,武昌城最大的醫館就是他開的,此外他還廣招學員,傳播醫學,校刻醫書。他給後世留下的醫術有《經史證類大觀本草》三十一卷、《大觀本草札記》二卷、《本草衍義》二十卷、《傷寒論》一卷、《傷寒總病論》六卷、《類證增注傷寒百問歌》四卷、《傷寒補亡論》二十卷、《活幼心書》三卷。所校之書大多實用,文字精煉,內容嚴謹,深受後人好評,可以說柯逢時也是民國初年一位有名的醫生。
柯逢時的一生,毀譽交加。有人說他曾經中飽私囊,在督辦土藥統稅大臣這一肥缺中,以權謀私。因為柯當時駐漢口,多數省份的土稅徵收官員均由其委派,“歲得公費羨餘甚巨,竟以致富”。也有人感念他懸壺濟世,捐資助學的善行。1891年他在做陝西學政時,曾經奏建刊書處,創建書院,書院先後由史夢軒、柏子俊、劉古愚主持,歷經30年,於1903年改為涇陽縣立國小堂。柯逢時的一生,或褒或貶,筆者不做任何評價,讀者自己品味,
1912年,晚清一時理財能臣——柯逢時,在作了自己人生最後一次掙扎與努力之後,伴隨著風雨飄搖的清王朝的覆沒,告別了自己艱難而悲劇式的67載人生。柯逢時的一生,可以說,於小德無可挑剔,他忠君盡職,任勞任怨。他才識過人,官運亨通,在時人眼裡,也算恩榮輝煌。然而,他的一生,卻與大德相去甚遠,為世人空留幾許惋惜與悲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