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木[蕁麻目桑科植物]

柘木[蕁麻目桑科植物]
柘木[蕁麻目桑科植物]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柘木”又名桑柘木:桑科 植物,為我國歷史上著名名貴木料,大多歷史文獻都有記載,柘木一般不作為家具用材,因其名桑柘,桑與傷或喪諧音。很多地方忌諱。按生長環境分為“山柘”“本地柘”; 山柘指山上生長的料---如山東一帶的料。“本地柘”特指蘇北平原地帶,柘木油性大,生長較快,特別是當年的枝條,生長特別快。柘木葉在很多地方用於養幼蠶,所以稱桑柘木。另具中藥價值,有化瘀止血、清肝明目之功效。在我國多省都有分布。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柘樹(《救荒本草》),又名:柘(《詩經》),柘桑(《淮南子》高誘注),文章樹(《清異錄》),灰桑樹(《湘陰縣誌》),柘子,野梅子、野荔枝、老虎肝、黃桑、黃了刺、刺釘、黃疸樹、山荔枝、痄腮樹、痄刺、九重皮、大丁癀。

柘木[蕁麻目桑科植物] 柘木[蕁麻目桑科植物]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可達4米以上。

柘木 柘木

小枝黑綠褐色,光滑無毛,具棘刺,刺長5~35毫米。

單葉互生,近革質,卵圓形或倒卵形,長5~13厘米,基部楔形或圓形,先端鈍或漸尖,全緣或3裂,上面暗綠色,下面放綠色;幼時兩面均有毛,成長後除下面主脈略有毛外,余均光滑無毛;基部3出脈,側脈4~5對;側。

花單性,雌雄異株;皆成頭狀花序,具短梗,單一或成對腋生;雄花被4裂,苞片2或4,雄蕊4,花絲直立;雌花被4裂,花柱1。

瘦果。

花期6月。

果期9~10月。

生長環境

喜生在陽光充足的荒山、坡地、丘陵及溪旁。

分布範圍

柘木 柘木

分布河北、山東、河南、陝西、甘肅、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四川、雲南、貴州、廣東、廣西等地。

主要價值

【藥 材 名】柘木

【拉 丁 名】Cudrania tricuspidata (Carr.) Bur.

【別名】原植物柘樹,原產河南省柘城縣,又名:柘,柘桑,桑木,傷脫木,黃桑,文章樹,灰桑樹,柘子,野梅子,野荔枝,老虎肝,黃了刺,刺釘,黃疸樹,山荔枝,痄腮樹,痄刺,九重皮,大丁癀

柘木 柘木

【名稱考證】柘木 (《本草拾遺》),柘樹(《救荒本 草》),柘(《詩經》)、柘桑(《淮南子》高誘注)、文章樹(《清異錄》)、灰桑樹(《湖陰縣誌》)

【科目來源】桑科植物

【藥用部位】柘樹的木材。

【性味歸經】《本草拾遺》:"味甘,溫,無毒。"入肝、脾二經。

【功效主治】化瘀止血,清肝明目,截瘧。治崩漏,飛絲入目,瘧疾。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l-2兩。外用:煎水洗。

【資源分布】分布河北、山東、河南、陝西、甘肅、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四川、雲南、貴州、廣東、廣西等地。

【古籍考證】出自《本草綱目拾遺》,①《本草衍義》:"柘木,里有紋,亦可旋為器。葉飼蠶曰柘蠶。葉硬,然不及桑葉。" ②《綱目》:"楊,處處山中有之,喜叢生。乾疏而直,葉豐而厚,團而有尖。……其實狀如桑子而圓粒如椒,名佳子。其木染黃赤色,謂之柘黃。"

【相關選方】

①治月經過多:柘樹、馬鞭草 、榆樹 。水煎兌紅糖服。(《湖南藥物志》)

②洗目令明:柘木煎湯,按日溫洗。(《海上方》)

③治飛絲入目:柘樹漿點(目)了,綿裹箸頭,蘸水於眼上繳拭涎毒。(《醫學綱目》)

【原生形態】柘樹: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可達8米以上。小枝黑綠褐色,光滑無毛,具堅硬棘刺,刺長5~35毫米。單葉互生,近革質,卵圓形或倒卵形,長5~13厘米,基部楔形或圓形,先端鈍或漸尖,全緣或3裂,上面暗綠色,下面放綠色;幼時兩面均有毛,成長後除下面主脈略有毛外,余均光滑無毛;基部3出脈,側脈4~5對;葉柄長約1厘米,略有毛;托葉小,分離,側。花單性,雌雄異株;皆成頭狀花序,具短梗,單一或成對腋生;雄花被4裂,苞片2或4,雄蕊4,花絲直立;雌花被4裂,花柱。花期6月。果期9~10月。喜生在陽光充足的荒山、坡地、丘陵及溪旁。

【參考出處】《本草綱目拾遺》、《本草衍義》、《綱目》

【相關藥材】柘木白皮

【關 鍵 詞】化瘀止血清肝明目截瘧崩漏飛絲入目瘧疾

古人說法

柘木 zhe mu(《本草拾遺》)

“柘木”又名桑柘木:桑科植物,為我國歷史上著名名貴木料,大多歷史文獻都有記載,柘木家具作為一種歷史文化遺存,在中國傳統家具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一席。

【來源】為桑科植物柘樹的木材。其樹葉中國從古至今用於養幼蠶。

柘弓 柘木做的弓。柘樹枝長而堅,宜作弓。《太平御覽》卷九五八引 漢 應劭 《風俗通》:“柘材為弓,彈而放快。” 北周 庾信 《春賦》:“金鞍始被,柘弓新張。”

柘杵 用柘木製的杵。漢 劉向 《說苑·權謀》:“歖日之役者,有執柘杵而上視者,意其是邪?”

柘袍

1柘黃袍。隋文帝始服,後泛指皇袍。唐王建《宮中三台詞》之一:“日色柘袍相似,不著紅鸞扇遮。” 元 歐陽玄《陳摶睡圖》詩:“陳橋一夜柘袍黃,天下都無鼾睡床。”

2借指皇帝。宋蘇軾《書韓乾<;牧馬圖>;》詩:“歲時翦刷供帝閒,柘袍臨池侍三千。”

柘杓用柘木製的杓子。唐沈亞之《淮南都梁山倉記》:“今待汝訪山求材然後用,何異乎柘杓滂流之語耶?”

柘枝柘枝舞的省稱。唐章孝標《柘枝》詩:“柘枝初出鼓聲招,花鈿羅衫聳細腰。

” 清 吳偉業 《贈妓朗圓》詩:“輕靴窄袖柘枝裝,舞罷斜身倚玉床。” 范文瀾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七章第八節:“胡騰、胡旋和柘枝都由女伎歌舞。”

檀柘 檀樹與柘樹。二木質地堅韌,皆為良材,可做弓乾。《管子·山國軌》:“有竹箭檀柘之壤。” 漢 桓寬 《鹽鐵論·殊路》:“今 仲由 、 冉求 ,無檀柘之材, 隋 和 之璞。”

柘彈 柘木做的彈弓。南朝 梁 何遜 《擬輕薄篇》:“柘彈隨珠丸,白馬黃金飾。” 南朝 陳 顧野王 《陽春歌》:“銀鞍俠客至,柘彈婉童歸。” 唐 馮贄 《煙花記·柘彈》:“ 陳 宮人喜於春林放柘彈。

” 宋 梅堯臣 《挾彈篇》:“手持柘彈 霸陵 邊,豈惜金丸射飛鳥。”

柘橋 用柘樹壓枝形成的天然鞍橋。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種桑柘》:“欲作鞍橋者,生枝長三尺許,以繩系旁枝,木橛釘著地中,令曲如橋。十年之後,便是渾成柘橋。”

注釋

貞柘 柘樹木質細密堅韌,稱為“貞柘”。唐 虞世南 《琵琶賦》:“木瓜貞柘,盤根錯節,或錦散而花開,或絲縈而綺結。”

柘黃

傳統色彩名,也指染料。

⒈用柘木汁染的赤黃色。自 隋 唐 以來為帝王的服色。唐 王建 《宮詞》之一:“閒著五門遙北望,柘黃新帕御牀高。” 元 顧瑛 《天寶宮詞寓感》之十:“娣妹相從習歌舞,何人能制柘黃衣。”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木三·柘》:“其木染黃赤色,謂之柘黃,天子所服。”

⒉指柘黃袍。唐 杜甫 《戲作花卿歌》:“ 綿州 副使著柘黃,我卿掃除即日平。”

⒊柘木上所生的木耳。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菜三·木耳》。

柘木鄉

地名,湖北省荊州市監利縣柘木鄉,東瀕洪湖,南靠長江,與岳陽市僅一江之隔,隨岳高速公路、省道二級公路縱貫全境,是南方沿海城市到中西部地區的重要中樞。基本農田10萬畝,養殖水面2萬畝,現轄46個行政村,總人口5.6萬人。鄉政府駐柘木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