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皮[中藥]

柑皮[中藥]
柑皮[中藥]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柑皮,中藥名。為芸香科植物茶枝柑Hort.等多種柑類的果皮,主要分布於珠江三角洲一帶,以新會、四會栽培最多。廣州近郊也有栽培。具有下氣,調中,化痰,醒酒之功效。用於飲食失調,上氣煩滿,傷酒口渴。

基本信息

入藥部位

果皮。

性味

辛、甘,寒。

歸經

脾、胃、肺經。

功效

下氣,調中,化痰,醒酒。

主治

用於飲食失調,上氣煩滿,傷酒口渴。

相關配伍

治酒毒或醉昏悶煩渴:柑皮二兩,焙乾為末,以三錢匕,水一中盞煎三五沸,入鹽,如茶法服,妙。(《肘後方》)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

脾胃虛寒者慎服。

採集加工

將成熟果實的果皮剝下,曬乾。

形態特徵

茶枝柑又名:新會柑,小喬木,高2-3m。枝多葉密,針刺極少。葉互生,常橢圓形,先端漸尖,基部楔形,葉緣鋸齒不明顯,葉翼小而不明顯。花小白色,萼片黃綠色,花瓣5。果實扁圓形或饅頭形,縱徑4.5-6cm,橫徑6.5-7cm,基部平或隆起,上有淺放射溝4-8條,頂部微凹;果皮易剝離,質鬆脆,白內層棉絮狀,有香氣;瓤囊11-12瓣;中心柱空虛,味酸甜;種子20餘粒,卵圓形,淡黃褐色。果熟期12月中旬。

生長環境

主要分布於珠江三角洲一帶,以新會、四會栽培最多。廣州近郊也有栽培。

藥材性狀

常剝成數瓣,基部相連,有的呈不規則的片狀或絲條狀,厚1-4mm。外表面橙紅色、紅棕色或棕褐色,有細皺紋和凹下的點狀油室;內表面淺黃白色或淺黃色,粗糙,附黃白色或黃棕色筋絡狀維管束。質稍硬而脆。氣香,味辛、苦。

相關論述

《本草拾遺》:“去氣,調中,治產後肌浮,為末酒下。”

附註

本品自宋代以來,就有作陳皮(橘皮)使用的現象,今已成為陳皮的品種之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