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朗嘉賓

柏朗嘉賓

柏朗嘉賓,生於1182年,在義大利佩魯賈出生。

柏朗嘉賓像
 柏朗嘉賓(一譯普蘭•迦爾賓)於1182年生於義大利佩魯賈,他是聖•方濟各(聖法蘭西斯)的摯友,小兄弟會(方濟各會)的創始人之一,1221年,他受聖•方濟各派遣到日爾曼、西班牙等地服侍。他後來被教宗英諾森四世派往蒙古,成為13、14世紀東、西方交往熱潮的先行者。
13世紀初,在世界的東方,有一支被稱為蒙古的遊牧民族在其首領成吉思汗及其繼承人帶領下東征西討,橫掃歐亞大陸,建立了空前的大帝國。1241年,蒙古人征服了斡羅思各公國(今俄羅斯、烏克蘭等地)後繼續西進,他們在里格尼茨擊潰了波蘭和普魯士聯軍,進而蹂躪匈牙利等地。蒙古人的擴張,震驚了整個歐洲,引起了羅馬教廷和歐洲各國君主的不安,各地紛紛準備自衛,教宗格列高利九世甚至號召組織十字軍,以抵抗蒙古入侵。1245 年,教宗英諾森四世在法國里昂召集全歐主教大會,商議如何應付當時的危機形勢,防止蒙古軍隊進一步入侵等問題。由於教廷從波蘭和匈牙利逃回的方濟各會和多明我會的修士得知蒙古貴族及其追隨者中有許多人信仰基督(多為景教徒),於是會議決定派遣教士出使蒙古,勸他們停止殺戮,不要再攻擊其他民族,並希望他們信仰基督。教廷遂組織以柏朗嘉賓為首的使團,使團由三人組成(後一人因病而返,僅波蘭修士本篤隨行),出使蒙古。
柏朗嘉賓於1245年4月16日(復活節)從里昂出發,由於方濟各會初興之時,外出必須步行。柏朗嘉賓因年事已高(63歲)又加之身體肥胖,被獲準騎驢代步。他途經波希米亞、波蘭和羅斯(他於1246年2月3日離開基輔)。1246年4月4日,他們在伏爾加河下游受到欽察汗拔都的接見,拔都命人將教宗信函譯成俄文、薩拉森文和蒙古文後,命他們去蒙古見大汗。他們沿裏海、經巴爾喀什湖南、越過阿爾泰山進入蒙古地區。7月22日,柏朗嘉賓等抵達和林(蒙古上都)。8月24日參加新君貴由大汗的登基大典。貴由派鎮海、哈達、巴刺等大臣接待他,以了解教宗來信的用意以及羅馬教廷和歐洲各國的情況。不久,貴由汗召見柏朗嘉賓。柏朗嘉賓呈上教宗致蒙古大汗的兩封書信。第一封詳細闡述了天主教教義。第二封勸告蒙古大汗停止向西方進攻,並譴責蒙古士兵濫殺無辜。貴由汗於是回信教宗,對信仰基督和殺戮行為表示不解,並對教宗進行指責和威脅。從貴由的回信可知這次出使以失敗而告終,柏朗嘉賓並未達到讓蒙古大汗信仰基督、停止戰爭等目的。
柏朗嘉賓得到貴由的回信後,於11月13日離開蒙古,踏上歸途。臨行前,皇太后各賜他們狐皮緞袍一件,紫色布一匹。他們經伏爾加河下游和拔都駐地,又經基輔返回西方。1247年11月,柏朗嘉賓回到里昂。返歐不久,他還以教宗使節的身份拜訪法王聖•路易。此後,他被教廷任命為安蒂瓦利大主教,最終於1252年在今克羅埃西亞境內的達爾馬提亞安息主懷。
柏朗嘉賓回歐洲後,將他在沿途的見聞記錄下來,寫成了在《柏朗嘉賓蒙古行紀》。本書分九章,詳細介紹蒙古的地理概況、衣食住行、宗教信仰、民間習俗、大汗王室、戰略戰術、征服地區情況以及深入探討抵禦蒙古入侵的戰術等內容。此書對研究東西方文化交流有很高的價值。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