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bāo gǔ
注音:ㄅㄠ ㄍㄨˇ
解釋:
1. 鼓槌和鼓。《漢書·李尋傳》:“故古之王者,尊天地,重陰陽,敬四時,嚴月令。順之以善政,則和氣可立致,猶枹鼓之相應也。”顏師古註:“枹,擊鼓之椎也。”
2. 指戰鼓。《國語·齊語》:“執枹鼓立於軍門,使百姓皆加勇焉。”《史記·司馬穰苴列傳》:“將受命之日則忘其家,臨陣約束則忘其親,援枹鼓之急則忘其身。”《續資治通鑑·宋仁宗嘉祐六年》:“(王凱)至臨陣援枹鼓,毅然不少假。”清 戴名世《崇禎癸未榆林城守紀略》:“受國厚恩,敢不執槖鞬援枹鼓以效死?”
3. 指報警之鼓。《漢書·張敞傳》:“(張敞)窮治所犯,或一人百餘發,盡行法罰。由是桴鼓稀鳴,市無偷盜,天子嘉之。”《後漢書·酷吏傳·董宣》:“(董宣)後特徵為洛陽令……由是搏擊豪強,莫不震慄。京師號為‘臥虎’。歌之曰:‘枹鼓不鳴 董少平 。’”宋 陳師道《代謝西川提點刑獄表》:“家有刑書,知而不犯,地為沃野,富以無求。囹圄屢空,枹鼓幾困。”
4. 喻指軍旅。漢 揚雄《解嘲》:“叔孫通起於枹鼓之間,解甲投戈,遂作君臣之儀。”
相關詞條
-
凷枹
凷枹,我國先秦時期用土塊擊鼓,因古代擊鼓棒被稱為“桴”或“枹”,因此擊鼓的土塊就稱“凷枹”。
凷枹 -
枹端
枹端 拼音:bāo 注音:ㄅㄠ
-
援枹
援枹 ”。 ”《呂氏春秋·執一》:“援桴一鼓,使三軍之士樂死若生。
-
枹
枹樹。 種子可提取澱粉,樹皮可制栲膠。 有的地方叫小橡樹。
枹 <名>初解 枹 fú另解 -
揚枹
揚枹是現代詞,是一個專有名詞,指的是亦作“ 揚桴 ”。舉起鼓槌。出自《楚辭·九歌·東皇太一》。
-
建鼓
建鼓,古稱足鼓、晉鼓、楹鼓、植鼓、懸鼓。蒙古、滿、漢等族棰擊膜鳴樂器。曾為歷代宮廷所用。流行於內蒙古、遼寧、吉林、青海等省區的喇嘛寺院及漢族廣大地區。
歷史悠久 形制結構 演奏方法 出土文物 現存狀況 -
鼓鞄
鼓鞄 鼓槌。 墓帛書整理小組註:“鞄(bào)讀為枹(fú浮),鼓槌。
-
拊鼓
語出:《禮記·樂記》:“弦匏笙簧,會守拊鼓。”《楚辭·九歌·東皇太一》:“揚枹分拊鼓,疏緩節兮安歌。”
-
朝晡鼓
語出:《初學記》卷十六引南朝梁元帝《纂要》:“施於府寺曰朝晡鼓,在村墅曰枹鼓。”
拼音 注音 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