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木雄鷹圖軸

枯木雄鷹圖軸

《枯木雄鷹圖軸》是清代畫家黃慎創作的一幅紙本設色花鳥畫,現藏於福建省博物館。

該畫以墨筆畫雄鷹獨立枯樹幹上,表現雄鷹猛鷙的姿態。筆墨簡練潑辣,形象逼真。

畫面內容

枯木雄鷹圖軸 枯木雄鷹圖軸

繪一蒼鷹,展現鷹鷙猛然棲止時的神態。形象逼真傳神,畫幅略施淡色,筆墨蒼潤,筆姿縱放,圖左上方有草書提款“風定為翔,迎行而舞,側目枝頭,精神千古”。

末署“乾隆庚辰小春七月,癭瓢子寫”,鈐白文“黃慎”和“癭瓢”二枚方印,右下角另一壓角方印殘缺難辨。

創作背景

《枯木雄鷹圖軸》創作於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是作者黃慎七十四歲時的作品。

藝術鑑賞

主題

局部圖 局部圖

歷史上許多具有生命力的名作,在動態的構思上,往往選擇運動發展過程中矛盾即將解決之前的一剎那加以刻劃,雕塑如此,繪畫亦然。一個動態即將達到頂點而尚未達到前的一刻,比達到高潮的一覽無遺更耐人尋味,更含蓄而富於表現力。黃慎這幅畫的藝術構思正是這一客觀規律的具體表現。他畫的這隻鷹,並不停留於尋常的盤旋或棲息動作,而是將其處理在滑翔結束,即將收攏翅膀棲止於老樹幹之前的一刻,這一刻是表現鷹的動態最微妙的瞬間,能不落俗套而細膩地表現鷹的動態活力,耐人尋味。圖中的鷹在滑翔俯衝後腦袋前伸並張嘴鳴叫,翅膀尚未完全收攏,鷹的生命與活力蘊藏於特定的動與靜之間。這種處理法,說明畫家不但善於觀察生活,而且在意境表達上有自己獨到的創見。

在畫幅的題句中,作者把鷹在迎風中張開雙翅逆風奮力翻飛而上,靜風中順勢滑翔行進,和鷹佇立枝頭“側目”觀望的眼神等特點做了歸納概括。作者讚頌了鷹不畏狂風逆境的頑強拼搏精神,和冷眼面對事態風雲變幻的孤傲風骨。題句反映作者嚮往著能夠自由地駕馭著自己的生活和命運的執著追求,在對社會黑暗,權勢者壓迫的揭露和憎惡中,作者和歷來所具有正義感的知識分子一樣,始終保持著自己的氣節和尊嚴,在對鷹的讚頌中,寄寓了自己的崇高思想境界。

技法

圖中用蒼老的樹幹襯託了勇猛矯健的鷹,以中鋒、側筆、濃墨、淡墨與留白等水彩技法交替使用,以滋潤活潑鬆動的概括筆法,把鷹的軀體結構、羽毛質感和勇猛的動態無一遺漏地表達出來。寥寥數筆就刻劃出了鷹目光的銳利和逼視感。落筆時,作者完全從客觀對象初發,注意對象的具體結構特徵,例如鷹嘴鷹爪等雖用筆概括,但完全符合其解剖結構,這正是作者有著嚴格紮實的工筆畫的基礎,同時在不離開對象真實的原則上,作者摻以草書筆法如畫。尤其在描繪樹幹蒼老枝葉橫生上,揉進了縱橫頓挫的狂草筆法,使水墨的意趣和書法的神韻相互融合,相輔相成,達到了氣勢開張富於活力的境地。

歷史傳承

《枯木雄鷹圖軸》是福建省博物館派人在福州收購的,現藏於福建省博物館。

作者簡介

黃慎,生於1687年6月14日,卒年不詳,初名盛,字恭壽、恭懋、躬懋、菊壯,號癭瓢子,別號東海布衣,福建寧化人,中國清代畫家。黃慎的父親很早就去世了,他靠賣畫來奉養母親。初隨上官周學畫,後離家出遊,曾多次在揚州賣畫。十八九歲的時候,寄身蕭寺,白天勤奮作畫,夜晚沒有燭火可用,就在佛光明燈下讀書。乾隆三十三年(1687年),八十二歲的黃慎還能作畫。黃慎的人物畫,多以神仙故事為題材,筆法瀟灑放縱,氣象粗獷,深入古法,歷史人物、佛道、樵夫、漁夫等在其畫中很常見。早年工細,後將懷素草書筆法用於畫中。代表作有《十二司月花神圖》《商山四皓圖》《伏生授經圖》《醉眠圖》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