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林舒喬,字澤澍,生於清末,長於民初,享年82歲,中江縣城關鎮人,是中江最早的中共地下黨員之一,為中江縣政協第六屆、第七屆委員。四川著名書法家、篆刻大師。
生平
林舒喬所留下的墨寶,卻仍然散發著馨香。讀著他親筆留給兒孫們的警句“三思方舉步,百折不回頭”、“胸中富其舌定雄,眼界寬其膽自壯”和“老至愈知學不足,春來彌覺物增輝”,品著他一枚枚仍沾滿通紅印泥的篆刻圖章,不僅為其精妙的辭句所激勵,更為他筆峰趕超龔睛皋、李鴻裔而足以亂真的絕技所嘆服!
林舒喬出身貧寒,然靈性天賦,夙有慧根。幼年即對書法、篆刻特別有興趣,繼以勤學苦練,少年時期在書法和篆刻方面即小有名氣。後來,他遊學蓉城,遍謁名師,觀摹古蹟,博採唐、宋各大書法家之長,接受古城厚重歷史文化之薰陶。特別喜愛蜀中清朝著名書法家公孫長子龔晴皋先生的筆法,進而敬修其運筆凝重之形態,以至於達到以假亂真的地步。據傳,四十年代初,一位成都的朋友花大價錢購得一幅睛皋的墨寶,喜滋滋地專程到舒喬先生的寓所請其品味,結果卻發現這幅字竟然就是舒喬先生自己的臨摹作品!以此佳話,也讓林舒喬名聲大震。
與此同時,林舒喬走當過曾國藩幕僚,後為蘇州知府(中江藉)著名書法家李鴻裔以碑入帖之路,將北碑雄渾之氣用於楷書之中,用筆方圓有致,亦碑亦楷,力沉筆底,與李鴻裔筆法形神俱肖,得到社會各界高度盛讚,拍案叫絕。
1931年冬月,為抵制國民黨的橫徵暴斂和苛捐雜稅,林舒喬作為早期中共中江地下黨員,按照黨組織的安排,到中江會棚發動農民反抗暴政活動。經過周密的組織策劃,1933年2月28日與鍾炳柴等成功地組織了中江縣會棚鄉農民反抗國民黨殘酷統治的革命暴動,建立了會棚鄉第一個農民協會。後來,由於 反抗遭到國民黨血腥鎮壓,林舒喬到成都避禍,中江地下黨組織亦遭到嚴重破壞,與組織失去了聯繫。這期間,迫於生計,靠賣書法為生,並進一步研究篆刻技藝。這期間,得到了齊白石再傳弟子余中英的指點,再習以單刀逆鋒刀法刻石,線條古樸剛峻,藏秀於拙,所鈐圖章多有漢印遺風,古意盎然,在蓉城及川北都產生了極大的影響,為後學所崇敬,追隨研習者眾多。
林舒喬早年從事教育,志在啟遇。曾加入中國共產黨。親身參加了中江會棚農民的抗暴鬥爭,志在尋求真理。後因主要負責人犧牲,地下黨組織遭到破壞,避難於成渝等地,迫於生計,在中江同鄉會的支持和資助下,先後在軍界、商界作了一些文字工作,但能清貧自守,潛心研究書法、篆刻藝術。晚年回中江後,以書法自娛,熱心指導後學,誨人不倦,對中江的書法篆刻藝術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舒喬先生歷經三個時代,天資聰穎,閱歷豐富,博聞強記。對中江風土人情、世俗民風頗為熟悉。他因中風而右側癱瘓,行動不便,右手無法握管,但他以驚人的毅力,於古稀之年重練左腕書法和篆刻,居然獲得成功。其左書除保留了右腕的風格外,更有一種凝重之態,很受行家稱道。他不顧殘病之軀,用左手向縣黨史辦,縣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且志辦及一些編寫部門志的單位提供各種文史資料數十篇。他的文章取材精審,陳事翔實,文筆流暢,使中江一部分野史逸文賴以保存,為中江史料徵集及縣誌編寫作出較大貢獻。在他逝世的前一天晚上,還為撰寫《中江城隍廟》一文工作到深夜,孜孜不倦地工作到生命最後一息。
舒喬先生平易近人,虛心好學,待人誠懇,被安排為縣政協委員後,他深深的感謝黨對他的關懷照顧,立志要在有生之年為黨和人民多作貢獻。有人曾勸他,你年事已高,家庭和睦,生活安定,還寫什麼資料,豈非自討苦吃!他卻感慨的說:“我經歷的事太多了,幾十年為尋真理,爭自由,盲目奮鬥,迷惘曲折,耳濡目染,感受很多,在有生之年把我知道的寫出來,或於後世小有補焉。”正是出於對黨和政府的感激之情和歷史責任感,他滿腔熱情向所有向他徵集史料的單位和個人提供幫助。
成就
舒喬先生的書法,對中江及川北地區都產生了較大的影響,他以碑入帖,行圓用方的運筆方法,使碑家之剛峻,帖家之墨韻,盡顯筆底,為書法的創新探索出一條成功之路。他的篆刻,更以刀鋒洗鍊,技法純熟悉,構思精巧,布局完美而名噪一時,影響後世。 余曾為先生撰輓聯致悼:書法寄情,文章托意,一生淡泊留清譽;通時達變,抱朴守真,幾度風波頌晚晴。現作此文以志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