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林千,1913年生,遼寧鳳城縣紅旗鎮人。原名史秉正。早年入東北講武堂炮兵科學習,1937年4月在東北軍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
簡歷
曾任東北軍團參謀長。1938年3月任炮兵連長,參加著名的台兒莊戰役,率部堅守陣地,全連陣亡,身負重傷隻身倖免。傷愈後奉命護送張學思同志赴延安,參加八路軍,任八路軍延安炮校教員。
解放戰爭時期
任晉察冀軍區炮兵幹部訓練隊副隊長,晉察冀軍區炮兵團參謀長,晉察冀軍區炮兵旅第2團團長,華北軍區特種兵司令部機動炮兵團團長。
建國後
曾任炮兵師第14師副師長,師政委,1957年任炮兵學院地炮系主任,1959年任重慶炮兵學校校長。重慶炮校撤銷後任北京軍區炮兵副參謀長,1980年12月任北京軍區炮兵副司令員。1983年4月任北京軍區炮兵副軍職顧問。2001年去世。
主要業績
率隊接受檢閱
林千是我軍第14師、第9師、第12師的主要創建者和首任師領導。1949年新中國開國大典,林千作為炮兵方隊閱兵指揮,率6個炮兵方隊經過天安門接受檢閱。
延安炮校教員
林千曾任延安炮兵學校教員。1945年3月15日,延安炮兵學校在南泥灣陶寶峪開課,因黨的第七次代表大會正在舉行,到了8月1日才舉辦延安炮兵學校的開學典禮儀式,典禮上,朱德、葉劍英、肖勁光等首長出席並講了話。
延安炮兵學校校長:郭化若(後朱瑞);政治委員:邱創成;副校長:匡裕民;教育長:李蔭南;政治部主任:劉登瀛;訓練部長:張志發;校務部長:朱光。 專職炮兵技術教員:鄭新潮、沈毅、林千、吳振宇(朝鮮人)、李偉、殷鴻、助理:邵清廉(女)等十幾名教員也參加了開學典禮。
1945年2月,延安炮兵學校開始正式編班,加上總部炮兵團的同志,一共編成了10個炮兵學員隊,一個工兵科,一個迫擊炮教導隊。 學期8個月。 專職炮兵技術教員主要講述:射擊技術、戰術運用、火炮操作、偵察指揮、軍馬馬術訓練等,張志毅任訓練部部長。 有關政治理論、戰爭形勢、工兵、行軍、宿營等等都是聘請各部隊兼職人員來講課。
1945年3月15日,延安炮兵學校--人民軍隊的第一所炮兵專業學校在南泥灣正式開課後。賀龍也聽取了炮兵學校校長郭化若和教員鄭新潮、沈毅、林千等綜合總體工作匯報後說:炮兵學校組建工作的方方面面,都凝聚著郭化若的心血,同時,也與早期籌建的鄭新潮、沈毅、林千等炮兵教員默默無私奉獻和集體的努力是分不開的。
籌建宣化炮校
隨著戰爭局勢的變化和炮兵發展的需要,中央軍委決定:“延安炮兵學校立即遷往東北,加快炮兵建設”。1945年9月,延安炮兵學校的教員:鄭新潮、沈毅、郭允升、邵清廉等十幾名教員帶著教材和教學儀器隨胡耀邦率領的北上部隊,出延安、東渡黃河,入晉察冀,在西柏坡稍作休整後,向察哈爾挺進。當部隊沿太行山脈、燕山山脈進入張家口宣化時,受到國民黨師團部隊的夜間襲擊,炮校的鄭新潮、沈毅等教員都是國軍和共軍中最優秀的炮兵精華人才,他們迅捷架起十幾門炮,快速反擊,百發百中,全擊中要害,敵軍師團感覺像碰到精銳部隊,不敢冒然發起總攻。由於延安炮校前進受阻,加上一路長途跋涉的炮校北遷部隊,在日夜兼程的疲勞行軍中,經請示後接到延安炮校朱瑞校長的指示:令延安炮校北遷部隊在宣化休整待命,並籌建宣化炮校。此時,鄭新潮、沈毅、邵清廉等在晉察冀軍區炮兵團團長高存信、晉察冀軍區炮兵團參謀長林千的支助下迅速投入了籌建宣化炮校(現炮兵指揮學院),他們在最艱苦的歲月。著手創建宣化炮校,庭院當課堂,石板做黑板,老木匠拿來門板,雕刻上:“宣化炮兵學校”木牌,掛在門前。此後,宣化炮校進行了幾期培訓班的教學課程。1946年由於東北戰場的緊迫需要,部分教員奔赴哈爾濱。1945年12月後,延安炮兵學校先後改名為:“東北人民自治軍炮兵學校”“東北民主聯軍炮兵學校”“朱瑞炮兵學校”,後來發展的各炮校。當年留駐的宣化炮校隨著歷史的變遷延續下來。
1979年,任職北京軍區炮兵副司令員林千在與鄭新潮懷舊時抒情:回憶往事,歷歷在目,在艱苦歲月里,籌建宣化炮校,系情宣化炮校,終身難忘。兩人也為在延安炮兵學校和宣化炮兵學校共同凝結的友誼而感到懷戀和欣慰。
軍銜榮譽
1955年被授予上校軍銜。榮獲三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1988年被授予二級紅星功勳榮譽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