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因
2014年9月9日,在觀看北師大校史展覽時,總書記看到老校長林礪儒給毛澤東的一封信的落款竟為“林〇〇”,“為什麼畫兩個圈?這是什麼意思?”習近平當時這一問,問倒在場所有人。據該校黨委副書記王炳林回憶,總書記看林礪儒校長的信時格外認真,最後還指著“林〇〇”發問。董奇校長稱當時沒注意到信上的落款,一時間沒人能回答上來。於是,這“林〇〇”的奇特落款,也成後來媒體報導時的待解之謎。
調查
此後,北師大專門為此展開了調研。既然“林〇〇”落款出現在北師大校長致毛澤東的書信上,那么北師大在此前整理校長檔案時是否已有注意?校方當天展出為什麼選中這一封信?北師大檔案館館長楊桂明向北京青年報記者介紹,當年毛主席宴請北師大前校長陳垣,陳垣提出希望主席能給學校題寫校名。1950年時,林礪儒校長也給毛主席寫信,表達了希望毛主席題寫校名的願望,這才有了這封信。
“我們檔案館完好地保存了50多年前的校長書信以及毛主席當時題寫三款校名的真跡,保存這樣珍貴文物,本來就不是很容易。”楊館長一邊向記者展示著“北京師範大學”三款題字,一邊提醒記者關注其中兩款的附註“送師大林校長 一般用”。楊桂明解釋說,該校後來採用了主席最滿意的一款題字,而“一般用”的兩款則用於非正式的場合。習近平蒞臨前夕,工作人員忙於布展,大家沒注意到“林〇〇”奇特落款,直至被習主席問起。
初步認定
楊館長留意到其中黎錦熙給北京衛戍司令部的公函首頁,其左下角赫然有“列印好等附屬檔案”手寫字樣,而那封習近平提問的信里也有“傳閱後存備套用”的話。楊館長推測當時因列印條件所限,校長給外校的公函會首先用手寫起草,很有可能“林〇〇”的書信之關鍵恰在這裡。 80年代任北師大校辦主任的侯剛老先生證實了楊館長的猜想,他回憶說,那時學校擬一份公函,首先是需要文書或相關人員草擬,經校領導過目蓋上人名章或簽名同意後才能擬寫正式函。
“這個過程要各個部門的手續周轉,需要一定的時間。你看林校長這封信中,落款時間為一九五〇年八月卅日,而這份完整校名公函備案頁上校長簽字時間為9月21日。這次展出的書信,極大可能就是一封草擬的書信,經相關人員傳閱討論後,才能正式定稿,正式函文落款一般都是全名。”所以,初步認定公函為公函草稿,是當時的文書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