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龍燈

板龍燈

是鷹潭民俗節慶.每年的的元宵節前後,在玉山、婺源、上饒縣等一帶的農村都有舞板龍燈的習俗。即用竹骨彩紙紮成龍頭龍尾,龍身由各戶自扎,每戶各置一長條形板凳,上扎二至五個花燈為龍身。各節花燈內點蠟燭,每節板上兩盞花燈,長達2米,由一人手持。一條龍燈由上百節板燈連線組成。元宵之夜,穿行於村鎮小道,燈光映天,如巨龍遊走。引來萬人空巷,場面非常壯觀。流行於中國南方的民俗節慶,有著悠久的歷史。是鷹潭民俗節慶,每年的的元宵節前後,在玉山、婺源、上饒縣等一帶的農村都有舞板龍燈的習俗。

信息

板龍燈省級Ⅲ-6

板龍燈板龍燈

簡介

是鷹潭民俗節慶.每年的的元宵節前後,在玉山、婺源、上饒縣等一帶的農村都有舞板龍燈的習俗。即用竹骨彩紙紮成龍頭龍尾,龍身由各戶自扎,每戶各置一長條形板凳,上扎二至五個花燈為龍身。各節花燈內點蠟燭,每節板上兩盞花燈,長達2米,由一人手持。一條龍燈由上百節板燈連線組成。元宵之夜,穿行於村鎮小道,燈光映天,如巨龍遊走。引來萬人空巷,場面非常壯觀。流行於中國南方的民俗節慶,有著悠久的歷史。是鷹潭民俗節慶,每年的的元宵節前後,在玉山、婺源、上饒縣等一帶的農村都有舞板龍燈的習俗。

..

即用竹骨彩紙紮成龍頭龍尾,龍身則由數十塊或數百塊木板連綴板龍燈而成,稱為燈板。燈板由各戶自扎,每戶各置一長條形板凳,長約2m,寬12~20cm,厚3~4cm,其上托彩色燈籠數盞或同樣由竹骨彩紙紮成倒U型龍身,其下垂擎手木柄兩根。每塊燈板由木楔、圓孔與相鄰燈板相連。龍身內點蠟燭。元宵之夜,穿行於村鎮小道,燈光映天,如巨龍遊走。引來萬人空巷,場面非常壯觀。“板龍燈”又稱做橋燈、板凳燈,百姓一般只稱它“板燈”。據說它源於“舞龍求雨”的宗事活動:相傳在很久以前,遇上大旱,東海龍王不顧一切躍出水面,帶來一場大雨,乾旱解除了,龍王卻違反了天條,被剁成一段一段,撒向人間。人們便把一段段龍體放在板凳上連線起來,並紛紛奔走相告,希望它能活下來。後來為了紀念東海龍王,人們每逢新年或宗祀活動就舞起“板燈龍”,祈禱來年風調雨順、幸福平安,舞“板燈龍”的習俗由此流傳下來。板燈是將一條木板兩端挖孔,然後用木棒把兩條板的孔洞互相連線,每人肩頂一棒,首尾另加紙紮的龍頭和虎尾,像一條紅色透明的長龍。
板燈一般由頭燈、子燈、尾燈三部分組成。頭燈分五穀頭與龍頭兩種。五穀頭燈因燈頭有五盞燈而得名,五盞燈分三層排列,最低層兩盞燈,中間安萬歲位,第二層兩盞燈。第三層即最高層,上裝一盞燈,比其餘四盞大,稱萬歲燈,燈頭的五盞燈寓五穀豐登之意。龍頭燈燈頭高約四米,龍額當中有個醒目的“王”字,長長的龍角上披掛著大幅紅布,威武壯觀。龍口含珠,龍珠由一百零八個正三角形細篾組合成,製作非常精巧。二者除了頭燈式樣不同,子燈、尾燈及舞燈形式則基本相同。

..

子燈由長兩米、寬二十厘米的木板(每塊稱一橋)連線而成。每班燈少的有幾十至百來橋,多的達三百餘橋。每橋兩盞彩燈,彩燈(本地稱燈鼓)分里外兩層,外層呈八方形,上貼剪鏤精細、圖案美觀的燈花;裡層呈四方形,俗稱火堂,上面貼彩紙並繪有花鳥山水或書寫詩句俗語,火堂中心點燃蠟燭。彩燈頂部飾有常青樹或五顏六色的紙花做成的花冠。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手藝高超者別出心裁地製作出精巧的花籃燈、花瓶燈、酒罈燈、戲檯燈等特色燈,格外引人喜愛。尾燈一般是老虎造型的燈,長約5、6米,高約3、4米,內燃數支蠟燭。龍燈剛停下的時候,因為慣性,虎尾會被擠得翹起來,所以須由力氣大的人在後面壓軸。
板燈從農曆正月十三日開始起燈至元霄節圓燈,連鬧三晚。“打鏇”是板燈最熱烈最精彩的舞燈場面,也是觀燈者最嚮往、最興奮的時刻,一般在廣闊的場地上進行。幾百米長的燈龍蜿蜒纏繞,盤鏇騰舞,一會兒疊成金碧輝煌的燈山,一會兒又延伸舒展成一條璀燦奪目的金龍,千姿百態,變幻無窮,令人目不暇接、樂不可支。等到第三晚舞燈將結束時,也是將板燈活動推向高潮的時候,觀賞的人可以扯下龍鬚或是虎毛,據說扯到的人下年會交好運。
如今我市各鄉鎮大都有這種燈彩活動,獨凳龍、九節龍,或是二龍同舞等多種耍法,不斷豐富了“板燈龍”的內涵。

賽龍舟

每年的端午前後,上饒市的信州區和濱湖地區的波陽、餘干等縣都會舉辦各種規模的龍舟賽。在信江流域,在鄱陽湖上,彩旗招展,鼓聲陣陣,各式龍船爭先恐後,吸引了兩岸大批民眾加油喝彩,一時道路為之堵塞。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