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板障靜脈瘤的概述:
板障靜脈腦膜瘤很少見,約占腦膜瘤總數1%,其發生可能源於胚胎期殘留在顱骨內的蛛網膜細胞,也有學者認為是顱腦外傷顱骨骨折致硬腦膜撕裂後蛛網膜細胞巢被種植於硬膜以外所致。
2、板障靜脈瘤的臨床特點:
本病多發生於青壯年,女性略多於男性。腫瘤生長緩慢,早期無症狀,隨腫瘤增大出現局部骨性腫物或疼痛,一般無局部壓痛而且局限性神經系統缺損症狀不明顯。顱蓋部腫瘤突破外板時,可觸及寬基底半球形、質韌、不可推動的腫物。腫瘤向顱內突出壓迫腦組織可引起相應的定位體徵和顱高壓症狀。腫瘤發生於眶頂部可出現眼球突出及運動障礙。
3、板障靜脈瘤的診斷:
腦膜瘤缺乏特異性的臨床症狀和體徵,其診斷主要依靠影像學檢查:
1.形態學,即腫瘤的外形、部位以及其占位效應。
2.腫瘤在CT的密度及MRI的信號強度,及其增強後的表現。
3.其他發現,如顱骨受累、鈣化,血管擴張受壓,確認供血動脈和引流靜脈。在顱底、鞍區和蝶骨嵴腦膜瘤,或與顱外溝通的腦膜瘤MRI的圖像較CT清晰。另外在顯示腫瘤與重要血管的毗鄰關係方面MRI也優於CT。典型的腦膜瘤CT的表現為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區。在MRI,T1加權像上60%腫瘤與灰質信號相同,30%為低於灰質的低信號。在T2加權像上,50%為等信號或高信號,40%為中度高信號,也可能為混雜信號。腫瘤邊界清楚,圓形或類圓形,多數邊緣有一條低信號邊,呈弧形或環形。經靜脈增強後呈均勻狀,明顯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