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黃漳村
東黃漳村,位於山西省晉中市左權縣城東35公里處的清漳河畔,隔河相望的一公里處,便是遼縣縣政府所在地西黃漳村。
基本信息
- 中文名:東黃漳村
- 英文名:Donghuang Zhangcun
- 所屬國:中國
- 所屬市:晉中市
- 地理位置:山西省晉中市左權縣
- 人口:529口人
東黃漳村
全村170餘戶,529口人。1939年7月5日,日軍侵占了遼縣縣城。對敵鬥爭的形勢緊張又複雜,中共遼縣縣委機關不停地轉戰於鄉間,先後移駐於水泉、芹泉、北岸等村,直至1941年6月遷至東黃漳村。1942年9月18日,遼縣易名左權縣後,中共遼縣委員會改稱中共左權縣委員會,駐地仍在東黃漳村。直至全縣解放,於1945年11月與遼西縣合併為左權縣後,中共左權縣委機關才由東黃漳村遷回縣城。中共遼縣縣委機關在東黃漳村駐紮時,大體可分為兩個階段。一是實驗縣時期,二是實驗縣結束後的三年時間。從1941年春到1942年10月,為中共晉冀豫區黨委確定的實驗縣第二階段,中共遼縣縣委受區黨委直接領導。實驗縣縣委的領導班子,由區黨委任命:縣委書記楊待甫、縣委副書記楊蘊玉(女)、組織部長翟英(女)、宣傳部長於野平、民運部長左魁元等。區黨委的賴若愚、彭濤曾先後直接領導過遼縣實驗縣的工作。1941年至1942年,抗日根據地處於最困難的時期,為了提高全縣廣大黨員幹部及人民民眾戰勝困難的決心和信心,縣委首先組織黨員幹部認真學習了毛主席《論持久戰》和鄧小平《反對麻木打破太行區的嚴重局面》等文章,從而,提高了認識,穩定了情緒,堅定了抗戰必勝的信心。1941年5月下旬,縣委召開了擴大會議,區黨委書記李雪峰在會上作了《關於遼縣工作的發言》長篇講話,肯定了實驗縣成就和縣委一班人帶領各級黨組織經得住戰爭考驗的成功經驗,使縣委班子精神更加振奮,加快了實驗縣建設。根據上級指示,1941年7月,進行了縣、區、村三級武委會的選舉。為動員全黨扭轉困難局面,1941年8月14日在西黃漳村召開了中央遼縣第第二次黨員代表大會。大會歷時三天,代表全縣1800餘名黨員的100餘名代表聽取了縣委書記楊待甫《關於實驗縣工作總結》的報告。報告提出實驗縣的方向是:“進一步發動民眾,展開全面的對敵鬥爭。各級黨組織要充分認識到民主是發動民眾的關鍵,黨要在民主運動與對敵鬥爭中求得進一步鞏固”。通過認真討論,做出下列決議:發展地方武裝,建設遼縣獨立營,開展地雷戰運動;深入發動民眾開展民眾性的“反毒化”、“反特務”、“反清剿”、“反掃蕩”的鬥爭;壯大黨的組織,黨要在民主運動與對敵鬥爭中求得進一步鞏固;要普遍進行村選。會議選出了縣委新的領導班子:楊待甫繼任縣委書記,楊蘊玉(女)繼任縣委副書記,翟英(女)、於野平、左奎元、張玲(女),張樹藩、韓光煌、江禎祥為縣委委員。1942年5月,日軍對根據地進行篦梳式“大掃蕩”。在遼縣形成兩大包圍圈,一個是以麻田為中心,包圍八路軍總部和中共中央北方局等首腦機關;另一個是以梁溝為中心,包圍八路軍兵工廠。這次掃蕩,八路軍總部受到重大損失,左權將軍在指揮十字嶺突圍戰役中,光榮犧牲。為永遠懷念左權將軍,經遼縣萬餘名民眾聯名請求,經晉冀魯豫邊區政府批准,1942年9月18日在遼縣縣政府機關駐地西黃漳村召開5000餘人參加的軍民大會,將遼縣正式易名為左權縣。楊待甫於1942年10月調離左權,楊蘊玉接任左權縣縣委書記,實驗縣結束。1942年11月至1945年10月,為實驗結束後的第二階段。在這一時期內,根據上級的指示和對敵鬥爭形勢要求,縣委著重抓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一、從1942年10月開始,在全縣開展減租減息,實行二五減租,分半減息,每年集中搞兩個月,直至抗戰勝利;二、1943年開始,在全縣範圍內開展了大生產運動,普遍組織了互助組、變工隊,不少地方還建立了農民合作社,湧現出勞動模範趙申年、紡織模範趙春花(女)、合作模範張玉清、殺敵英雄陳炳昌、間二堂等英雄模範人物,光榮地出席了太行群英會。三、1944年秋,遭受嚴重蝗災襲擊。左權縣委提出:“要犧牲局部利益,保護太行山的莊稼,把蝗蟲消滅在左權境內”的口號。經過組織7000人的剿蝗大軍晝夜奮戰,在短短的十天時間內便完成來蝗任務,總計消滅蝗蟲336萬餘斤,搶救莊稼9000餘畝,受到邊區政府通令嘉獎。四、在1945年春,通過加強敵人據點的內線工作,為奪取縣城解放作好充分準備工作,自有200餘名偽軍殺敵起義。4月26日,由縣委書記楊蘊玉和縣長黃明親自帶領左權獨立營及廣大民兵,配合八路軍總部警衛團及太行二分區主力部隊一舉收復縣城,使日軍占領長達5年另9個月22天的縣城解放,重新回到人民的懷抱。[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