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馬寨皮影戲

2011年11月,在印度尼西亞巴厘島舉行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6屆會議決定,把中國皮影戲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舊店鄉東馬寨皮影戲始於宋、元年間,系明末清初由河南傳入,皮影戲不僅在肥鄉縣首屈一指,而且是冀南皮影戲藝術寶庫中一朵瑰麗的奇葩。 2008年6月,東馬寨皮影戲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皮影、又稱燈影,是我國民間廣為流傳的傀儡戲之一。2011年11月,在印度尼西亞巴厘島舉行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6屆會議決定,把中國皮影戲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舊店鄉東馬寨皮影戲始於宋、元年間,系明末清初由河南傳入,皮影戲不僅在肥鄉縣首屈一指,而且是冀南皮影戲藝術寶庫中一朵瑰麗的奇葩。其雕刻的皮影人用純牛皮製作,線條粗狂,形象概括,色彩鮮艷,對比強烈,堅硬耐用,操作方便,幾經磨難保存至今,並作為冀南皮影藝術的代表作經常在國外展出,被譽為“東方文化藝術瑰寶”。2008年6月,東馬寨皮影戲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其傳承人代表李修山為國家級非遺傳承人。
為繼承和發揚這一傳統的民間藝術,東馬寨皮影戲結合傳統與自身改編,綜合雕刻、戲劇、音樂、影視等多種藝術手段為表演形式,並於1997年,成立了東馬寨“復興”皮影劇團,他們經常利用農閒時節集中排練演出。
“復興”皮影劇團以新農村建設、精神文明建設等為內容自編自演,以大眾化、口語化、通俗化的表演特色在肥鄉及曲周、永年、廣平、魏縣等周邊市縣巡迴演出,積極弘揚傳統民間藝術,並以此為載體向民眾宣傳新形勢、新政策,得到人們的認識和喜愛,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活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