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3彈道飛彈

東風-3彈道飛彈(代號:DF-3 ,北約代號:CSS-2,系列型號:東風-3A),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原二炮)裝備的一型陸基中程彈道飛彈。 東風-3彈道飛彈是中國第一型地對地中程彈道飛彈,也是中國完全自行設計的第一種戰略飛彈,採用機動發射、單級、液體燃料發動機。 東風-3彈道飛彈於20世紀60年代開始研製,1966年12月試射成功,1971年5月服役,已開始退役,逐步被東風-21彈道飛彈系列所取代,截止2009年最多還有40枚部署現役 。

基本信息

發展沿革

研製背景

1950年,在中國與蘇聯簽訂友好同盟互助條約之後,蘇聯在軍事研發、培訓、技術檔案、設備製造等方面給予中國軍方諸多幫助,並且授予中國一部分蘇聯武器的生產許可證。在彈道飛彈領域,蘇聯將R-1 (SS-1)、R-2 (SS-2)、和R-11F三型飛彈提供給了中國,中國基於蘇聯R-2 (SS-2)飛彈進行仿製生產了東風-1彈道飛彈。自此之後,中國在彈道飛彈和長程火箭領域有了長足進展,已經研製、裝備了十餘款不同用途、不同射程的彈道飛彈,以及之後的“長征”系列空間運載火箭也是以早期的彈道飛彈為基礎研製的。

建造沿革

東風-3中程彈道飛彈 東風-3中程彈道飛彈

1965年,東風-3飛彈開始研製,1966年12月進行首次飛行試驗,捷聯式雙補償制導系統數倍之多。

1981年,中國開始進行東風-3提高射程的改型工作,改型後的飛彈於1985年12月和1986年1月成功進行飛行試驗,改進型射程增加到3500公里,可以攜帶多彈頭分導重返大氣層武器。

1986年7月,中國開始了對東風-3型多彈頭系統的研究。改進後的型號據信可以攜帶多彈頭,當量約5-10萬噸,分別攻擊不同的目標。

服役歷程

紅圈為東風-3打擊範圍 紅圈為東風-3打擊範圍

20世紀80年代,中國約生產了90-120枚東風-3飛彈。 21世紀後,逐步退役中,後續作戰替代型號為採用固體燃料東風-21/東風-21A彈道飛彈。

198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向沙烏地阿拉伯出口一批東風-3型中程彈道飛彈,沙烏地阿拉伯為此支付了35億美元。該批東風-3均拆除核彈頭,配備常規彈頭,射程超過2000公里。

2014年4月29日,沙特軍隊在閱兵式上展示了東風-3戰略飛彈部隊,這也是沙特採購了東風-3中程彈道飛彈近30年來首次曝光。

東風-3彈道飛彈 東風-3彈道飛彈

20世紀80年代,面對以色列和伊朗的雙重威脅,沙烏地阿拉伯認為其需要一種“能夠提高我們武裝部隊和人民的士氣的武器”,一種“對我們進行攻擊之前必須掂量掂量的武器”。在向美國求購彈道飛彈碰壁後,沙特防空軍司令蘇爾坦親王向沙特國王推薦了當時尚未和沙特建交的中華人民共和國。

1986年,沙烏地阿拉伯駐美大使班達爾親王秘密訪華。1987年,沙特防空軍司令蘇爾坦親王取道馬來西亞來到中國,開始洽談購買飛彈一事。沙特代表團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受到了熱烈的歡迎和高規格的接待,雙方也迅速達成協定。

東風-3中程彈道飛彈 東風-3中程彈道飛彈

1987年雙方達成協定,沙特決定以現金支付的方式,訂購了一定數量的東風-3中程彈道飛彈,契約總金額達35億美元,其契約總金額甚至於超過了198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外匯儲備總額(20.72億美元)。該契約也成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史上最大的軍售訂單。 協定簽署後,沙特在中國的技術支持下開始設計飛彈的貯藏和發射基地,包括了蘇萊伊勒和歐萊伊兩個發射基地。在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之後,沙烏地阿拉伯東部直接感受到了伊拉克的軍事威脅。在第一時間內,沙烏地阿拉伯軍方緊急啟動了蘇萊伊勒基地的戰備程式,沙特的官方電視台上很快便出現了“東風-3”的身影:在緊張且有序的安排下,多枚“東風-3”飛彈被運往發射基地,隨時準備履行它們的使命。蘇爾坦親王事後回憶,正是因為“東風”-3飛彈的存在,使得當時的伊拉克總統薩達姆不敢對沙特造次。

性能數據

彈體參數
彈長24米
彈徑2.25米
彈重64噸
戰鬥部 1500公斤常規高爆炸藥,1枚100~150萬噸級當量核彈頭 3枚威力為5-10萬噸TNT當量分導核彈頭(東風-3A)
飛彈射程 2650/2700-2800千米 4000千米(東風-3A)
命中精度CEP約1500米-3000米
制導方式慣性陀螺積分儀
動力裝置單級液體燃料發動機,硝酸和偏二甲肼液體燃料
發射方式陸基機動

總體評價

中國東風-3中程彈道飛彈訓練演習 中國東風-3中程彈道飛彈訓練演習

以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中心,東風-3的打擊範圍包括日本、關島、東南亞、印度、中亞、伊朗的全境,波斯灣、馬六甲海峽全境,以及俄羅斯的大部、伊拉克的部分地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