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東韻古箏是翟志榮老師所創立的,在翟志榮教授近三十年的古箏研製過程中,曾獲得國家專利15項,多年的研製成果![美女老師古箏](/img/0/c29/nBnauM3XzQjM5kjN5ETNyUTM0QTM4ADM3UDNzQTNwAzMxAzLxUzLwc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歷史淵源
起源
陝西地區是中國箏的發源地,但眼下“真秦之聲”的箏樂卻幾乎近於絕響,這裡有豐富多彩的戲曲和民間音樂,其間傳統的慣用樂器均不為少,但唯獨無箏或極少用箏;只有在榆林地區才用箏作為伴奏樂器,跟洋琴、琵琶、三弦一起在榆林小曲的伴奏中出現。著名秦箏理論家、教育家曹正先生說,這就是“秦箏的餘緒”。箏在榆林雖有三百多年的歷史,但榆林地處偏僻,文化比較落後,箏的技藝還停留在古法彈奏上,右手主要用大食兩指,左手滑顫音很少,這正是箏的最早奏法。箏在陝西地區已漸漸失傳,其傳譜傳人都無資料可尋。 20世紀50年代末,陝西秦箏學會會長、著名演奏家周延甲先生提出了“秦箏歸秦”的口號,從理論研究到彈奏技藝,從伴奏地方戲曲到編制秦韻風格箏曲,做了大量的工作,使陝西人民從新熟悉了箏。1957年,榆林箏名家白葆金參加了全國的民間音樂調演和陝西省第三屆民間戲曲匯演,並獨奏了《掐蒜苔》、《小小船》箏曲。1961年全國古箏教材會議在西安召開以及會議對陝西迷胡箏曲的肯定,都對秦箏在陝西的發展起了有力的促進作用。後來湧現了象《秦桑曲》、《姜女淚》、《香山射鼓》、《三秦歡歌》、《繡金匾》等優秀的陝西風格箏曲。西安鼓樂、秦腔和迷胡清曲等史料中關於箏的記載,給陝西箏人以啟示,又有箏名家曹正、高自成、王省吾等人的巨大努力,眾多箏同仁的幫助,經過近三十年的實踐,陝西已漸漸地恢復箏奏秦聲。![美女老師古箏](/img/a/c6e/nBnauM3XzUzMxczN0ATNyUTM0QTM4ADM3UDNzQTNwAzMxAzLwUzL3M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陝西風格箏曲的鮮明特色,首先是音律上的特殊性和二個變音的游移性。七聲音階中的四級音編高,七級音偏低。所謂偏,當然不是半個音。這兩個音又游移不定。一般來說,是向下滑動緊靠下一級音的;其次,在旋律進行上,一般是上行跳進,下行級進的。第三,在彈奏時的左手按弦,使用大指較多,這是出於旋律進行需要而必然使用的技術。第四,風格細膩,委婉中多悲怨;慷慨急楚,激越中有抒情。已故著名浙派箏家王巽之先生談古箏流派時說“陝西派多抒情”,說明了陝西箏曲的風格特點。
發展
東韻古箏是朱雀古箏的創始人、前西安音樂學院院長翟志榮教授所創立的。翟教授從西安音樂學院退休後,開始研發設計新款的古箏並創立新品牌,這種新款古箏在結構設計和聲學原理和原朱雀箏有很大的不同。
從風雨兼程到鋪就坦途,十年來,翟志榮情系學校發展,情系音樂事業,矢志不渝。正是這種對事業的崇尚和執著,決定了他的境界,決定了他事業的走向,決定了他必定能成為一個震動樂界的音樂人。
從艱難走向歡樂
翟志榮曾是一名軍人,無論是他的外表還是他的言談,都能依稀找到軍人的影子,快人快語、剛毅敢的個性和雷厲風行、求真務實的作風。
1993年,當了8年西安音樂學院樂器廠廠長的翟志榮被推上學院副院長的位置,負責後勤和校辦產業。當時的西安音樂學院包袱沉重、樓房陳舊,辦學條件不盡人意,而且又剛剛經歷了火災的劫難,學校的賬上只有1萬元的資金。在困難面前,翟志榮沒有退縮。開源節流,經費承包,制定嚴格的後勤管理制度,讓學校的改革先從自己主管的後勤部門做起。在綠化校園的日子裡,翟志榮和同志們一起選樹種,300多棵樹,哪一棵栽在哪,坑挖多深,他都一一過目,因為這都是學校擠出錢買來的,要讓每一棵都栽活。
1996年,翟志榮帶著銳意改革的信念,接過了振興發展西安音樂學院的歷史重任。翟志榮首先對分配機制、管理模式進行了大刀闊斧的革新。在對學校的發展作了科學、系統的分析後,提出了“大馬拉小車、培養1+1目標、邊發展邊受益”的辦學思路。(註:大馬拉小車,即大馬是經濟實力,小馬是音樂事業;1+1目標,即前一個1是讓每個畢業生達到同等學歷的音樂專業水平,後一個1是達到同等專業水平的文科水平;邊發展邊受益,是要發展也要讓當代人受益。)
這些科學的決策為學校的良性發展打開了新的局面。當然,所有的改革從來都沒有一帆風順,在新理念和舊痼疾的交鋒中,翟志榮也碰到了重重阻力和壓力,有委屈、有抱怨、有不滿,正如樂曲的跌宕起伏、曲折婉轉,但他堅信“人間正道是滄桑”、“只要不為自己謀私利,把公家的事當自家的事乾,沒有乾不好的!”。他始終以改革者的魄力和勇氣,無畏艱辛,銳意進取。10年過去了,學校的各項工作均取得了引人矚目的成就。校園內花壇錦簇,綠樹成蔭,一座座高樓拔地而起,特別是矗立在南二環邊上26層高的教學樓標誌據說是目前全國八所音樂院校中樓層最高、硬體設施最好的教學樓。學校的校辦產業愛樂酒家、朱雀琴行和樂器廠年產值蒸蒸日上。1996年以來,學院連續被陝西省教工委、省教育廳評為“文明校園”;1998年,西安市政府授予“園林化單位”,省教育廳、省學位委員會授予“重點學科建設先進單位”。學校師生先後多次在美國多明戈國際歌劇大賽、義大利“第四十二屆威爾第國際聲樂大賽”、德國“羅西尼在維爾特巴特”國際歌劇音樂節國際青年歌劇比賽、“亞洲國際音樂比賽”、全國第十屆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第三屆“中國音樂金鐘獎”比賽等國際國內大賽中獲得大獎。
2001年底,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李嵐清同志兩次來學院視察並稱讚“西安音樂學院很漂亮”,“西安音樂學院是一個有實力的音樂學院”。目前,西安音樂學院的辦學條件在全國同類院校中處於領先地位。
秦箏面世震動國內音樂界,從風雨兼程到鋪就坦途,十年來,翟志榮情系學校發展,情系音樂事業,矢志不渝。正是這種對事業的崇尚和執著,決定了他的境界,決定了他事業的走向,決定了他必定能成為一個震動樂界的音樂人。
當學校發展走上了良性循環的軌道後,翟志榮沒有片刻的休息,又投入到了一項極其艱難的工作中——改革民族樂器,研製秦箏。翟志榮介紹說,西方樂器經過工業革命,它很科學、系統。而中國樂器是農業文明的產物,基本上是就地取材。西方的交響樂隊是根據音樂規律和樂隊編制的需求建設起來的,它追求的是融合、共性。而中國的民族樂隊屬於集合式的,有啥樂器用啥樂器,個性很張揚,融合性很差。上世紀20世紀以來,自劉天華大師擎起民族樂器改革的大旗後,關於民族樂器的改革、民族管弦樂隊建制的調整就一直沒有停止過。其深層原因不外乎人們對民族管弦樂音色、音響以及表現力的完美追求。迄今為止,專家在這方面做出了許多努力,但有關民族管弦樂隊的音響問題始終不能完美解決,尤其是以古箏為主體的弦樂組群,高中低聲部音色差異較大,銜接起來極不自然,每一位有經驗的作曲家、指揮家都為此而苦惱,找不到良好的解決辦法。這似乎已成為現代民族管弦樂隊發展的瓶頸,很難有所突破。
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有著多年樂隊演奏經驗的翟志榮教授,於2000年起就著手思考和探索民族樂隊的弦樂改革問題。其研發的重點放在了古箏的音質改變與系列化兩個層面上。就前者而言,變傳統蟒皮軟質發音原理為現在的木板硬質發音原理;就後者而言,在單個樂器研製成功的基礎上形成高中低多層次系列樂器,構成有效音區銜接,解決了以往民族樂隊弦樂組群各聲部音色差異大、銜接不自然的缺憾。
這是一個跨學科的大課題。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具備方方面面的知識,諸如要了解東西方文化歷史,對本樂器的性能和基本演奏方法要清楚,要懂得作曲的原理,要掌握樂器的製造過程,有一定的力學、材料學的知識,最根本的是對樂器聲音的審美定位要非常清楚,對音樂的品質構成的因素要非常明白。翟志榮具備了這樣的才能和實力,解決這一大難題非翟志榮莫屬。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在以後的歲月中,翟志榮除正常的八小時工作外,就把自己關在工作室里,承受一次又一次的失敗,攻克一個又一個的難關,記不清是多少個不眠的夜晚,只記得與秦箏在一起的時間遠遠超過和自己生活在一起的妻子和女兒。多少個節日、星期天對他來說都沒有任何意義,他像一隻上滿勁的鐘一分一秒地不停地走過一年又一年的春夏秋冬,其間僅用過的廢弦就能裝一麻袋,廢樂器能拉幾三輪車。由於長時間的思考琢磨,也改變了他的性格。經過五年上千餘次的反覆試驗和調試,東韻古箏研製最終定型。
翟志榮老先生經過了多少個不眠之夜,像一隻卯足了的鐘表一分一秒都不停地走過了一年又一年的春夏秋冬,千百餘次反覆試驗和調研,誕生的秦箏古法手工制箏——東韻古箏。東韻古箏:是朱雀古箏創始人翟志榮教授退休後,又重新創立的一個品牌,東韻古箏是朱雀古箏的升級改良版。東韻將選好的木材放在戶外風乾至少三年,讓木材與空氣更好的接觸、反應,經過整挖處理以後,再在上邊刷了30多道漆,起到保護膜的作用,做到了不開裂,防止變形的,低音渾厚,中音通透,高音清亮,掃除了北方箏高音不足的缺陷。同時,也解決了以往的古箏,只能在北方使用的不足,達到了南北通用,不變音的效果。
以期聲音純正明亮,通透清澈,真正傳遞了北方之箏的凜然之氣和極品之音,東韻古箏以其改良和升華的工藝原理,嚴格把控原材料的高品質,帶給了世人以絕對矚目的北國之箏”渾厚韻味不失,清澈之感復加,以北之木,斫秦之箏,得東方韻,傳國樂魂,真正的集天地之精華,得北國之靈感,因而備受世人青睞。
朱雀古箏至今都保持著翟院長的老技術一成不變,音色醇厚,翟院長退休之後帶走了自己的核心技術,在這基礎上多了很多新技術創新,可以說對朱雀古箏升級了一大截,解決了朱雀古箏高音區悶啞,箏碼打滑的難題,音色也清潤了許多,提高了靈敏度。突破了傳統挖箏弊端,這就是東韻品牌古箏---北方箏王。
![美女老師古箏](/img/f/8fb/nBnauM3XxYDN1EDO1ETNyUTM0QTM4ADM3UDNzQTNwAzMxAzLxUzL4Y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古箏被稱為“民族樂器之王”,有“東方鋼琴”的美譽,是中國民族樂器的代表,也是民族文化的瑰寶。古箏入門學習簡單,適合各年齡段、個層次的人群學習。古箏外形美觀、音色優美,初學者通過短期學習,便能彈奏好聽的樂曲及膾炙人口的歌曲,十分容易產生學習興趣,學成速度非常快。
目前,習箏之風越來越熱,欣賞古箏的人也越來越多,習箏人數已於鋼琴、小提琴並駕齊驅。中國文化已成為全世界追求的熱門文化,民樂作為中華民族文化藝術的代表,堪稱“國魂”。在民族樂器中,以古箏最受關注、最為普及,雅俗共賞,為廣大民眾普遍接受與喜愛。
製作工藝
翟志榮老先生經過了多少個不眠之夜,像一隻卯足了的鐘表一分一秒都不停地走過了一年又一年的春夏秋冬,千百餘次反覆試驗和調研,誕生的秦箏古法手工制箏——東韻古箏,以期聲音純正明亮,通透清澈,真正傳遞了北方之箏的凜然之氣和極品之音,東韻古箏以其改良和升華的工藝原理,嚴格把控原材料的高品質,帶給了世人以絕對矚目的北國之箏”渾厚韻味不失,清澈之感復加,以北之木,斫秦之箏,得東方韻,傳國樂魂,真正的集天地之精華,得北國之靈感,因而備受世人青睞。
音色
東韻系列古箏聲音純正明亮,圓潤厚實,通透清澈,且高低中三個音區音色統一,層次分明,聲音鬆弛,餘音長,有光彩,同時音量也隨之增大,朱雀的聲音特點是各音區銜接連貫,中低音尤其漂亮,缺點是高音區穿透力不足,有點暗,在現代曲子上表現不好。但古曲就很適合。東韻呢看到了這個缺點,就在高音上做出了改進,加強了高音區的穿透力,更高亢了,但相對的朱雀原有的優點有所減弱。可以說更均衡了些。無需修飾才是最純真的聲音,東方神韻渾厚悠長音色,追求古樸之感和卓爾不凡的特氣質。
東韻古箏在作法工藝上為朱雀古箏之鼻祖,以其改良和升華的工藝原理,嚴格把控材料的高品質,深受行界人士好評。
![美女老師古箏](/img/9/13d/nBnauM3XwIjMyMjN3ITNyUTM0QTM4ADM3UDNzQTNwAzMxAzLyUzLzQ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選購技巧
古箏的統一規格為:1.63米,21弦。古箏的面板大多數採用河南蘭考的桐木製造,框架為白松,箏首、尾、四周側板有紅木、老紅木(緬酸枝)、金絲楠木、紫檀等名貴木材,古箏的音質取決於面板和琴弦,周邊用料對古箏的音色略有改善,以老紅木、紫檀、金絲楠木為佳。早期到近代也有過12、13、18、23、25弦等,不同地區的箏又有多種定弦法,箏的新種類還有“蝶式箏”、“轉調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