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東部花栗鼠頭體長11.5-18.6厘米,尾長7-11.5厘米,體重66-150克。尾長接近體長,背部毛呈灰色至紅褐色,有4條亮條紋和5條黑色縱紋,縱紋自肩膀延伸至臀部,最上面的亮條紋通常灰色至褐色,而下面的是乳白色,上臀部是鮮明的微紅色,體側毛為橙黃色,下體是白色至淺黃色,毛基灰色。面部臉頰橙棕色,眼睛的上方和下方標有白色條紋,整個眼睛具深色條紋,耳朵短。有中等長度的柔軟的皮毛,冬季比夏季略蒼白。尾巴的毛皮不是特別濃密,上方黑色,下方橙色,具有白色窄條邊界。兩性外觀上相似。臼齒(包括前臼齒)在頜的兩側各為5/4﹐上臼齒5枚,前後肢間無皮翼。
棲息環境
棲息於林區及林緣灌叢和多低山丘陵的農區,多在樹木和灌叢的根際挖洞,或利用梯田埂和天然石縫間穴居。喜歡生活於茂密的落葉林和市區公園中。
生活習性
東部花栗鼠棲息於擅長攀爬,建巢穴在地下,除交配季節外通常獨居。多白天活動,晨昏最活躍,常在地面及倒木上奔跑,亦善爬樹,行動敏捷,不時發出刺耳的叫聲。它們的叫聲聽起來就像短並刺耳的吱吱聲,要重複好幾遍,經常別的花栗鼠也跟著一起叫,人們在80米遠的地方就能聽到它們的“歌聲”。
白天覓食,雜食性,以各種堅果、種子、漿果、花、嫩葉為食,亦吃少量成、幼昆蟲。有貯存食物習性。冬眠。有頰囊,並且用它將堅果、水果、種子和糧食帶進洞穴。因為花栗鼠在冰凍線下打洞,所以農民把它們看成是害蟲。洞穴旁邊的邊道一直通向它們儲存食物的地方和它們的巢窩,窩裡墊有樹葉。花栗鼠整個冬季都住在這裡,依靠儲存的食物為生。
在冬季東部花栗鼠行動緩慢,常常處於麻木狀態,但不是真正的冬眠。東部花栗鼠的天敵有鷹、狐狸、浣熊、黃鼠狼、蛇、山貓、猞猁和家貓。
分布範圍
分布於加拿大(馬尼托巴省、新不倫瑞克省、紐芬蘭島、新斯科舍省、安大略省、愛德華王子島、魁北克);美國(阿拉巴馬州、阿肯色州、康乃狄克州、德拉瓦州、哥倫比亞特區、佛羅里達州、喬治亞州、伊利諾州、印第安納州、愛荷華州、堪薩斯州、肯塔基州、路易斯安那州、緬因州、馬里蘭州、麻薩諸塞州、密西根州、明尼蘇達州、密西西比州、密蘇里州、內布拉斯加州、新罕布夏州區、新澤西州、紐約州、北卡羅來納州、北達科他州、俄亥俄州、俄克拉荷馬州、賓夕法尼亞州、羅得島州、南卡羅來納州、南達科他州、田納西州、佛蒙特州、維吉尼亞州、西維吉尼亞州、威斯康星州)。
繁殖方式
東部花栗鼠每年繁殖2窩,一窩在早春,一窩在仲夏。妊娠期為35天。每胎產2-5仔。幼鼠產在地下巢中,盲目無毛。 產仔數取決於母鼠的年齡和大自然資源的豐度。野生東部花栗鼠壽命3-5歲,人工飼養的壽命可達8歲。
亞種分化
中文名稱 | 學 名 | 命名者及年代 | |
1 | 東部花栗鼠威斯康星州亞種 | Tamias striatus doorsiensis | Long, 1971 |
2 | 東部花栗鼠維吉尼亞州亞種 | Tamias striatus fisheri | A. H. Howell, 1925 |
3 | 東部花栗鼠灰色亞種 | Tamias striatus griseus | Mearns, 1891 |
4 | 東部花栗鼠利斯特亞種 | Tamias striatus lysteri | Richardson, 1829 |
5 | 東部花栗鼠俄亥俄州亞種 | Tamias striatus ohioensis | Bole and Moulthrop, 1942 |
6 | 東部花栗鼠半島亞種 | Tamias striatus peninsulae | Hooper, 1942 |
7 | 東部花栗鼠密西西比亞種 | Tamias striatus pipilans | Lowery, 1943 |
8 | 東部花栗鼠魁北克亞種 | Tamias striatus quebecensis | Cameron, 1950 |
9 | 東部花栗鼠紅色亞種 | Tamias striatus rufescens | Bole and Moulthrop, 1942 |
10 | 東部花栗鼠指名亞種 | Tamias striatus striatus | Linnaeus, 1758 |
11 | 東部花栗鼠俄克拉何馬州亞種 | Tamias striatus venustus | Bangs, 1896 |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6年 ver 3.1——無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