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賞
東藝宮燈在中國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了,已經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符號。東藝宮燈作為中國手工業製作的特種工藝品,在世界上享有盛名,直到今天在一些豪華殿堂和住宅里仍能發現宮燈造型裝飾。
種類
傳統的東藝宮燈多燃蠟照明,為防風,用水膠刷過的紗布或鑲嵌玻璃當罩,上面繪製各式各樣圖案,各含不同寓意,各有不同功用,多為龍鳳呈祥、福壽延年、吉祥如意等。宮燈種類很多,有六角宮燈、四角宮燈、喜氣宮燈、宋彩龍鳳宮燈、添丁燈、走馬宮燈,而現今經過不斷的發展與及社會的需要,還衍生了各式廣告宮燈,寺廟宮燈。人們通過這些不同內容的宮燈,寄託心中的願望。
歷史
東藝宮燈歷史悠久,八世紀已盛行,是燈具與工藝美術完美結合的產物,既有實用價值,又表現出東方藝術和中國民族風格。江門東藝宮燈極具中華歷史, 已被評選為江門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廣東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江門被定為通商口岸。南宋未年流落到江門新會的一位李姓宮燈御師的後代李希焱操起祖業,在江門長堤開設了宮燈瓷業行。1925年,李希焱兒子李發繼承父業,流傳下來的宮燈重新開始煥發光芒。
發展
40年代後期,由於國內戰亂,李發先生將生意轉移到香港,於一九四九年在香港正式設立東藝宮燈廠,並結合西方工藝製成現代宮燈。亦是中國最具歷史的宮燈廠、燈籠廠, 在參加的十二界香港工業展覽會中,由於其做工精緻,巧奪天工,東藝宮燈六次獲得金獎,蜚聲海內外。主要產品有:仿古宮燈、古典宮燈、燈籠、花燈、彩燈、走馬燈、荷花燈、蓮花燈、紅木宮燈。香港無線, 亞視等東南亞各大電視台都採用東藝宮燈為古裝劇的專業道具,在香港暢銷六十多年,經久不衰,行銷北美西歐,東南亞等國家,受到海外華人,外國人士的讚賞。
東藝宮燈在1949年更獲得了英國政府專利,這是中國工業史最早的燈具結構造型專利。江門東藝宮燈做工精湛,有宋彩, 金黃色和仿紅木色,鍍金色雍容華貴, 仿紅木色古色古香,配上山水花鳥國畫等中國特色傳統圖案,內附走馬燈,行雲流水,令圖案更具動感,吊穗隨風飄逸,富麗堂皇。各大酒店和社區樓盤及遊園燈會,古廟,旅遊勝地大量訂購使用。
江門東藝宮燈更是各地大型祭祀活動專用,東南亞、沿海江門等地慈善籌款投燈活動的指定聖燈。
江門東藝宮燈,摺疊式結構,簡單方便,體積小,便於攜帶,運輸方便。受到海外華人、外國人士的讚賞,並成為國際交流的最佳信物。
榮譽
東藝宮燈在1949年更獲得了英國政府專利(這是中國工業史最早的燈具結構造型專利)
榮獲六屆香港工展會冠軍獎
中國照明行業協會100款經典燈之特推品牌
開平碉樓杯全國旅遊紀念品設計大賽“優秀作品
江門市十佳旅遊工藝品獎
《中山照明》十大
碉樓宮燈紀念品設計大賽優秀獎
江門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廣東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等獎項
相關故事
12米長九龍壁在江門市面世 為北京奧運助威
九龍壁長12米、高3米,以北京故宮的九龍壁為藍本。
9條栩栩如生的蛟龍,金碧輝煌的彩繪雕花,形成一面令人嘆為觀止的九龍壁。08年3月26日,這面九龍壁是東藝宮燈製作。製作九龍壁是為即將舉行的北京奧運會助威。
“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徵,我們是龍的傳人。奧運會今年在北京舉行,這一盛事舉世矚目,我們感到無比自豪。作為龍的傳人,我們都想為北京奧運祝福,所以我們製作了這面九龍壁為北京奧運會助威,表達我們的心愿。”上世紀70年代製作的九龍壁,就在香港工展會上獲過獎。當年在香港工展會上展出的九龍壁長5米、高2米,是用木雕製成,而這面九龍壁長12米、高3米,以北京故宮的九龍壁為藍本,同時結合自己的創意自行設計和塑造。製作工藝也集古今之精華,採用現代的玻璃鋼、傳統的彩繪雕花以及琉璃瓦等材料,傳統與現代相結合,既有傳統風格,又有現代特色。為了重塑這面九龍壁,該公司還派專人到北京去臨摹,並把已退休的能工巧匠請回來,專門負責這項工作,經過半年精雕細琢才完成了九龍壁的製作。前來看過這面九龍壁的專家學者無不翹指稱讚,這是江門僑鄉目前最精美的九龍壁。
濱江新區天沙河現燈河奇觀近4萬人放了近2萬盞龍燈祈福許願
大型宮燈和龍燈吸引眼球
東藝宮燈大型宮燈吸引了很多市民的眼球。眾多市民紛紛拿起手機或者相機拍照。“之前看到報導,聽說龍燈祈福活動現場會有大型的龍燈可以看,所以特地過來看看。這個龍燈很有‘型’,加上燈光,效果很好。”從江海區過來的陳儒鵬說。
東藝大型宮燈高3米,是由被評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江門東藝宮燈製作。是頂級的手工藝品。
廣東省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公布
東藝宮燈
其一:
江門東藝宮燈
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江門被定為通商口岸。南宋當年流落到江門新會的一位李姓宮燈御師的後代李希焱操起祖業,在江門長堤開設了宮燈瓷業行。1925年,李希焱兒子李發繼承祖業。上個世紀40年代中期,其出生於印刷世家的太太有感於多年的內戰,擔心祖國的文化遺產漸漸流失,於是冒著風險前往北京,用了兩年的時間流連於故宮紫禁城,並用最直接的白描手法將大部分的宮廷飾物一一描繪下來,並記錄注釋。40年代後期,李發將生意漸漸轉移到香港,並按太太描繪下來的宮廷用品圖案加以改造,製成現代宮燈。在參加香港工業展覽會中,東藝宮燈在展會上六次獲得金獎,蜚聲海內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