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村碑記載:明朝初年王姓由大王莊遷此建村,以姓名村王家莊,因重名,1958年改稱東王家莊。
鹹豐年間,東王家莊屬王石保所轄;民國初年取消鄉、保後,先後隸屬寨里區(八區),水北區(九區),大王莊鄉所轄;1940年12月屬大王莊區所轄;1943年劃歸華山區;1945年10月屬香山區龍亭鄉所轄;1958年3月劃歸小王莊鄉;1958年10月隸屬大王莊人民公社大王莊管區所轄;1984年4月劃歸大王莊辦事處;1985年11月撤處並鄉屬大王莊鎮大王莊管區所轄。
東王家莊村人祖祖輩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靠自己的雙手建設著自己的家園。解放前村里既無地主、又無富農,村民過著節衣縮食的日子。建國後,於1951年村里成立了2個互助組,1952年成立了初級社,1956年發展到高級社,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該村劃為“五星二社”。
建國初,村內建有關帝廟、土地廟等廟宇,廟中塑有多尊神像,廟旁有古槐8棵。文革中,廟宇列入“四舊”被毀,古槐於1958年大煉鋼鐵時被伐,已無遺蹟。
東王家莊村歷來就是水資源奇缺的地方,解放前,老百姓過著靠天吃飯的日子,遇上乾旱年景,村北山嶺薄地顆粒不收。
1949年至1961年,東王家莊、於家莊,黃鷺灣三村劃為外三莊,成立一個黨支部,黨支部書記為於家莊張傳芝同志。當時流傳著“外三莊外三莊,無水窮得叮噹響”的民謠,張傳芝同志多次召集三村幹部開會協商,自己動手,採取聯合作戰的方式,先後用了10年左右的時間,修築了黃鷺灣、於家莊、東王莊3座小型水庫。庫容量均在2萬方以上。東王家莊水庫就選建在離村1公里的東北峪下游,至此,村北所有地塊基本上都能澆上水,旱田變水田,豐收有了保障。
文化大革命初期,大王莊公社黨委、政府調集大王莊管區2000名左右的民工,靠肩挑人抬,日夜奮戰,築成了土石結構的大壩,當年儲水近2萬方。東王家莊人在村黨支部的帶領下,順山勢開渠引水,使村北山地普遍澆上了水,糧食產量逐年提高。改革開放後,村里王祥昌、王學昌、王利昌、王傑昌等村民為節約用水,順溝邊路旁鋪上了塑膠軟水袋引水下山。東王家莊1984年在東嶺建果園一處。
1988年,東王家莊村以冬粉廠為龍頭,促進養殖業和種植業發展,走出了一條以加工促養殖,以養殖保種植的良性循環新路子。截止1988年11月,該村銷售仔豬765頭,收入達12萬元。
東王家莊村加工業帶起了養豬業,養豬業的發展又為改良土壤結構打下了基礎,使糧食成本降低。1988年,雖然遇到了大旱,仍取得了單產850公斤的好收成。1972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某部來永寧崮山腳下,建造營房,黨支部和全體村民對人民子弟兵有著深厚的感情,一致同意將村里10餘畝山坡地劃給部隊,譜寫了一曲擁軍頌歌,“吃的是一鍋飯,點的是一燈油”的曲子,至今流傳。1977年該部隊為答謝東王家莊人對子弟兵的厚愛,送給村里線桿、電線等器材,為村里架設線路,使全村通了電,並免收村民電費二年。正是:軍愛民,民擁軍,軍民團結如一人。
1990年部隊撤離後,萊蕪市飼料公司與部隊協商,利用閒置的營房發展養雞業達6年之久。
村民張緒倉於1947年參加革命,在華東野戰軍8縱24師71團2營4連服役,保家衛國,1948年11月在準海戰役中犧牲。
張建武同志16歲參軍,18歲入黨,曾隨部隊參加過多次戰役。1958年解甲歸田。回鄉後,他不辜負黨對自己多年的培養,帶病參加黨的工作,先後任外三莊黨支部副書記及本村黨支部副書記,於1995年6月病故,享年69歲。
東王家莊村雖小,建國後也湧現了王端軍、王啟昌、王立英、王偉、王建、王敬等大學生。
相關詞條
-
大王莊鎮
大王莊鎮位於山東省濟南市萊蕪區西北部,轄62個行政村,103個自然村,面積161平方公里,1.6萬戶,4.6萬口人。是“全國造林綠化百佳鄉鎮”,“全省首...
地理環境 人口數據 特色農產品 鎮屬學校 歷史沿革 -
富嶺村[山東省萊蕪市萊城區大王莊鎮轄村]
富嶺村隸屬萊城區大王莊鎮,地處山區。位於萊城西北35公里、鎮政府西10公里處,王(大王莊)槐(大槐樹)公路從村北由東往西通過。東鄰卞莊,西鄰西王家莊,北...
-
萊蕪市萊城區
萊蕪市萊城區地處齊魯腹地,位於舉世聞名的泰山東麓,素有“八寶鳳凰城”之美譽,是齊魯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具有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萊蕪之稱始於漢,漢高祖劉...
-
黃莊鎮[山東濟南市鋼城區黃莊鎮]
黃莊鎮是牟汶河發源地,隸屬山東省濟南市鋼城區。東依沂源,南臨新泰,區域面積100平方公里,轄41個行政村(居),總人口5.8萬人,其中行政人口3.2萬人...
簡介 歷史沿革 行政區劃 經濟發展 農業特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