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沙化工集中區入駐東沙村以前,東沙村一 直是張家港的貧困村。東沙村的歷史其實並不久遠。1964年,大新、錦豐、三興等地有些村民到長江邊圍墾灘涂並在此定居,東沙村就此形成。與其它地方的農村一樣,東沙村人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平淡生活。在農忙時期,東沙村人靠種植水稻和小麥維持生計。農閒的時候,東沙村人通過打魚和編織蘆葦製品補貼家用。辛勤的勞作長久以來並未從根本上改變東沙村人的生活,貧困是東沙村人揮之不去的煩擾。
“窮則思變”,東沙村人嘗試著要改變自己的命運。20世紀80年代初,東沙村有人開始種植蔬菜出去賣。此後,東沙村的蔬菜種植就一直沒有間斷過。到2004年時,東沙村的蔬菜種植面積增加到180多畝。但由於東沙村的蔬菜種植一直以來只是散戶種植,最多的人家也就種了五六畝地,而且都是自產自銷,所以一直都沒有形成規模化種植。蔬菜種植戶種的都是普通蔬菜,如西紅柿、黃瓜、茄子等,因而其競爭優勢並不明顯。因此,雖然蔬菜種植使東沙村村民的生活有了提高,但是東沙村貧困的狀況還是沒有發生質的改變。
對於東沙村的貧困問題,上級政府一直比較關注,實施了一系列扶貧措施。1975年,當時的沙洲縣扶貧工作組來到東沙村,在考察情況後,把沙洲縣棉紡廠和東沙村結成幫扶對子。沙洲縣棉紡廠支持東沙村建了廠房,並提供了織布機。但由於種種原因,東沙村的織布廠發展並不順利,並於1993年倒閉。1993年,張家港市毛紡廠支持30萬元,建成東常化工廠。該廠於1998年成功轉制,2004年實現銷售收入1700多萬元。2002年,東沙村開始建設化工集中區。目前,蘇州合成化工有限公司、蘇州特種化學品有限公司等多家大型化工企業已經在東沙村選址開工,東沙化工集中區日漸完備起來。
隨著東沙化工集中區的全面建設,東沙村隨之開始往外搬遷。到目前為止,東沙村已經搬遷了300多戶總計1000多人。村民們都得到了妥善安置並從中得到了實惠。2004年年底,東沙村首次摘掉貧困帽,實現了脫貧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