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陝西碑林博物館鎮館之寶“東方維納斯”亮相新石刻藝術館
“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便笑,笑世間可笑之人。”在許多寺院的彌勒殿都會有這樣的對聯。然而原版的“彌勒佛”卻交腳而坐,表情肅穆。
昨日上午,西安碑林博物館正式對外發布,新石刻藝術館的精品陳列——“長安佛韻”已布展完畢,預計5月18日對外開放,其中首次展出的“原版彌勒佛”等珍貴佛造像,十分奇特。
此次集中展示的151件佛教石刻造像,從北魏至宋代,不少國寶級文物均為首次展出。
斷臂菩薩被譽“東方維納斯”
在這些造像中,“斷臂菩薩像”可謂瑰寶級文物,素有“東方維納斯”之美譽。這尊唐代密宗菩薩像由一整塊漢白玉雕刻而成,腹部微微凸起,給人以美感。該造像雖然胳膊、頭均已不見,卻給人留下了無限的遐思。
最讓人驚嘆的是,這尊“菩薩像”呈“S”形,向左稍傾,其左膝蓋比右膝蓋稍微凸起一點。這是由於人在站立時著力點不一樣,才會出現這種情況。雕塑細膩到如此地步,讓人驚嘆。據悉,該造像出土於大明宮內,應為皇宮裡拜祭的。
“原版彌勒佛”表情凝重
在大型造像區,一尊2米高的大型佛像顯得十分特別。該佛像帶有淡綠色彩,據玉石專家介紹,這是當時用一整塊藍田玉雕刻而成。
讓人奇怪的是,該隋朝交腳彌勒像與人們熟知的大肚盤坐、袒胸露腹、喜笑顏開的彌勒佛形象不同,該彌勒佛頭戴寶冠,身上的衣服十分厚重,面部表情十分凝重,交腳而坐。據專家介紹,這是典型的印度原版彌勒佛,具有印度特徵。
“唐代最美菩薩”戴耳環
在此次展出中,有一尊小小的“菩薩頭像”,被譽為唐代最美的菩薩臉。該造像是用漢白玉雕刻而成,做工精細,面部稍胖,表情生動祥和。根根髮絲清晰可見,頭戴發卡,戴有耳環,具有典型的唐代美女特徵。
該造像出土於安國寺,與其一起出土的還有10尊造像。安國寺是唐代著名的密教寺院,在今天的西安市東北角,唐長安城的長樂坊以東,是唐睿宗李旦時期的一家皇家寺院,後來在武宗滅佛時被毀。1958年,考古人員在安國寺舊址發掘了這11尊密教造像,此次是首次集中展出。
而國寶級文物“皇興造像”,其背後所雕刻的佛祖故事尤為難得。該造像正面為交腳而坐的彌勒佛形象,高87厘米,具有早期佛教造像的特徵。而其背面,則雕刻著佛祖降生、乘象入胎、九龍浴太子等佛教畫面,畫面安排呈跳躍式,展示了佛祖的一生,在下部還殘存著大段的銘文。
造像碑驚現“佛道並存”
在展出的北魏造像碑中,令人驚奇的是,不少造像碑竟然出現了既有“道教”又有“佛教”的造像。有的造像碑四面造像中,竟然兩個為道教造像、兩個為佛教造像。道教造像具有典型的道教特徵,個個十分消瘦,手持羽扇,帶有鬍鬚。而佛像模樣此時也十分清瘦。
據專家解釋說,佛教自漢代傳入中國後,為了與中國本地相適應,也有了不小變化。在北魏時期,不少家庭里有信仰佛教的,有信仰道教的,並不衝突,這也使得不少造像碑上出現“佛道並存”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