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簡介
東方紅2號海洋綜合調查船 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計畫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和地方政府共同投入9000萬人民幣建造,1996年1月正式投入使用的中國國內最先進的海洋綜合性調查船之一。全船設有15個不同類型的實驗室,總面積達325平方米,甲板作業面積330平方米。該船機構布局適於進行多學科交叉,主要核心設備均為已開發國家製造和使用的成熟產品。該船航行保障設備可靠安全、操作管理簡單,維護檢修容易,經濟實用,機動性強。相繼增添了近2000萬元人民幣的儀器設備,已經能夠滿足各學科同航次綜合調查的要求,船舶性能達到國際同類調查船的先進水平。
主要參數
船舶登記號 | 95J4002 |
中文船名 | 東方紅2 |
英文船名 | DONG FANG HONG 2 |
船舶呼號 | BBRF |
國際海事組織編號 | 8887947 |
船旗國 | 中國(China) |
船籍港 | 青島(Qingdao) |
船舶所有人 | 中國海洋大學(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
船舶管理公司 | 中國海洋大學 |
船舶類型及用途 | Research/Training Ship |
下次特檢日期 | 2015-12-28 |
總噸位(t) | 3235 |
淨噸位(t) | 970 |
載重(t) | 1511 |
船舶總長(m) | 96.00 |
垂線間長(m) | 84.00 |
型寬(m) | 15.00 |
型深(m) | 8.00 |
乾舷(mm) | 2,510.00 |
平均吃水(m) | 5.37 |
航速(節) | 18 |
船體入級符號 | ★CSA |
船體附加標誌 | Ice Class B |
輪機入級符號 | ★CSM |
輪機附加標誌 | MCC |
艙壁數 | 7;#3,#11,#46,#72,#90,#108,#122 |
船舶建造廠 | 中華造船廠(Zhonghua Shipyard) |
船舶建造地點 | 中國(China) |
船舶建造時間 | 1995-12-28 |
主機建造廠 | Krupp Mak Maschinenbau GmbH |
主機建造地點 | 德國(Germany) |
主機建造時間 | 1994-3-1 |
鍋爐建造廠 | Friedrich Und Karl Bay GmbH & Co. KG |
鍋爐建造地點 | 德國(Germany) |
鍋爐建造時間 | 1995-2-1 |
主機型式*數量 | 8M332C*2 |
主機缸數*缸徑*行程*功率*轉速 | 8*240*330*1600.00*900.00 |
發電機*數*功率*電壓 | ARCB 584*1*280.00*400 ;ARCB 588*2*350.00*400 |
鍋爐數*壓力*受熱面積 | 2*1.00*20.0 |
貨艙數: | 1 |
主要性能
1、航速:在設計吃水5.0m、風力不大於蒲氏風標3級、海況小於2級的情況下,2台德國MAK主機發足額定功率時航速不小於18.0節,單機在單用功率(1360kW)下航速為12.5節,最低航速0.5節。推進採用可調距槳,可保證從0.5節到18節(最大航速)間任一航速,並設有首側推,可以保證海洋科學考察時站位的準確性。
2、續航力與自給力:在航速12.5節時續航力13000海里;按定員196人計算自給力為60晝夜。
3、穩性:滿足中華人民共和國船檢局對無限航區客船要求。
4、抗沉性:滿足分艙及破艙穩性對抗沉性的要求。
5、耐波性:設專用設施以提高船的耐波性和改善調查工作狀況。
6、適居性:生活設施齊全,且在室內生活及工作場所實施集中空調,使該船具備了良好的研究工作條件。
7、該船為無限航區的B級冰區加強鋼質遠洋船,可滿足渤海、黃海、東海、南海和除南北緯60度以外的各大洋海洋科學考察。
8、採用日本TKC公司的導航設備,裝備了組合。導航系統已與船中心計算機站聯網,準確提供航海資料及數據,保證航海的安全可靠。
9、機艙實現了集中監控。機艙所有設備在運行中自動檢測,自動故障報警,操縱上可集中控制,同時駕駛室可遙測遙控推進系統。
10、為了滿足多學科綜合性海洋調查的要求,全船設有15個不同類型的實驗室,總面積達325平方米。所設定的5個通用實驗室,根據海洋調查的需要,分為乾、濕、半乾半濕三個類型,並備有冰櫃、烘箱、植物櫃、超淨工作檯、小型水族箱等通用設備,為水文、物理、化學、生物、地質等海洋調查和科考任務提供了良好的工作條件。
各實驗室通過與中心計算機站聯網組成了船用區域網路和資源共享系統,使各實驗室均可獲取駕駛室的航行數據,並可實施調查數據的實時綜合處理。
東方紅2號海洋綜合調查船實驗室情況:
序號 | 實驗室名稱 | 面 積(m2) | 位 置 |
1 | 氣象室 | 12 | 駕駛甲板 |
2 | 遙感室 | 10.4 | 駕駛甲板 |
3 | 航海實習室 | 23.9 | 艇甲板 |
4 | 氣象探空室 | 14 | 艇甲板 |
5 | 中心計算機站 | 18.7 | 上甲板 |
6 | 重力儀室 | 15.6 | 上甲板 |
7 | 通用實驗室 | 20 | 上甲板 |
8 | 通用實驗室 | 19 | 上甲板 |
9 | 通用實驗室 | 17.3 | 上甲板 |
10 | 通用實驗室 | 19 | 上甲板 |
11 | 通用實驗室 | 29.8 | 上甲板 |
12 | 暗室 | 4.3 | 上甲板 |
13 | 同位素室 | 4.3 | 上甲板 |
14 | ADCP室 | 9.1 | 平台甲板 |
15 | 公用作業室 | 108 | 艏樓甲板 |
另外,該船的工作甲板位於上甲板後部,與上甲板的實驗室相接,總面積達330平方米,並設有20英尺貨櫃實驗室的固定裝置,為一些特殊海洋調查和科考任務提供了充足的實驗空間。
11、該船中心計算機站設定了網路線路和接口,實現了與各實驗室微機及綜合導航系統的聯網,並可實現各學科的調查資料共享和實時數據傳遞與處理。各實驗室亦可通過網路獲得站位及航行資料(如:經緯度、航速、航向、水深、風速、風向、羅經航向等)並能夠實時記錄和回放。
12、該船採取了適當的減震降噪措施,具有保證精密儀器正常工作的條件。
13、該船安裝了符合GMDSS系統的VHF甚高頻電話、SSB單邊帶無線電話、DSC數字選擇性呼叫、衛星C站和衛星B站。安裝的丹麥衛星B站系統,可通過衛星使船與其它船舶進行通訊,也可使船與陸地間直通電話、電傳、傳真和傳送接收E-mail,實現了海陸間實時信息的傳送和陸地對船舶的遙控。
14、該船採用長艏樓、上甲板不對稱布置及較大的寬深比,為海洋科學考察提供了較大的工作空間。採用小球鼻首增加船首的抗波性能,同時船後尾部採用低船舷便於海洋科學考察作業。
主要設備
機電設備
序號 | 設備名稱 | 型號或牌號 | 生產單位 |
1 | 1 主推進裝置 ⑴主機 ⑵並車減速齒輪箱 ⑶可調槳裝置 | MAK 8M 332C DLAF1915P BERG 800 | 德國MAK公司 德國DVAL 瑞典BERG |
2 | 供電裝置 ⑴柴油發電機組1 ⑵柴油發電機組2 | Cat 3408-V8 Cat 3412-V12 | 美國CATERPILLAR公司 |
3 | 燃油分油機 | MMPX303 | ALFALVA公司 |
4 | 滑油分油機 | MMPX304 | ALFALVA公司 |
5 | 生活污水處理裝置 | 12MX | 美國OMNIPURE |
6 | 船用冷水機組 | 30HR/M195 | HOPMAN |
7 | 中央空調(間接式) | 製冷量(414520Kcal/h) 制熱量(457520Kcal/h) | 荷蘭Carrier公司 |
導航與通訊設備
序號 | 設備名稱 | 型號或牌號 | 生產單位 |
1 | 綜合導航系統 | EC7000/BM3000 | 日本TKC公司 |
2 | X波段雷達(帶ARPA) | BR3440 | 日本TKC公司 |
3 | 電羅徑系統 | TG8000 | 日本TKC公司 |
4 | 自動舵系統 | ADG-3000 | 美國Sperry公司 |
5 | 舵角指示系統 | 美國Sperry公司 | |
6 | 都卜勒雙軸計程儀 | SRD421S | 美國Sperry公司 |
7 | 測深系統 | LAZ-4420 | 美國Sperry公司 |
8 | 風速風向儀系統 | DAK-500 | 美國Sperry公司 |
9 | 勞蘭C系統 | 9000/9400 | 美國Sperry公司 |
10 | GPS定位系統 | MX200 | 美國Sperry公司 |
11 | 衛星通訊系統 | INMARSAT-C | 日本古野公司 |
12 | 衛星通訊系統 | INMARSAT-B | 挪威NERA公司 |
13 | 無線電收發信機 | FM-8000 | 日本古野公司 |
服務設備
可為海洋調查與科考任務提供數據和服務的船用設備:
序 號 | 設備名稱 | 型號 | 主要技術指標 |
1 | 衛星通信系統 | INMARSAT—B站 | 可直通電話、電傳、傳真及傳送接收E—mail |
2 | 差分GPS(DGPS) | MBX—3 | 精度:5 米 |
3 | GPS 定位系統 | MX200 | GPS 精度:18 米 |
4 | 電羅徑 | MK37—E | 精度:1度以內 |
5 | 測深儀 | LAZ—4420 | 精度:1% (滿量程) |
絞車吊架
用於調查的絞車及吊架:
序號 | 名 稱 | 數量 | 主要規格 | 安裝位置 |
1 | 6000米電動地質絞車 | 1 | 繩端負荷:1000KG 鋼索規格:Ф9.3mm×6000m | 上甲板後部 |
2 | 6000米水文液壓絞車 | 1 | 繩端負荷:500KG 鋼索規格:Ф5mm×6000m | 上甲板後部 |
3 | 3000米生物液壓絞車 | 1 | 繩端負荷:300KG 鋼索規格:Ф5mm×3000m | 上甲板後部 |
4 | 1300米液壓絞車 | 1 | 繩端負荷:300KG 鋼索規格:Ф4.4mm×1300m | 前甲板 |
5 | 2500米CTD液壓絞車 | 1 | 繩端負荷:1000KG 鋼索規格:Ф8mm×2500m | 上甲板後部 |
6 | 8000米CTD液壓絞車 | 1 | 繩端負荷:1000KG 鋼索規格:Ф8mm×8000m | 上甲板後部 |
7 | 水文採樣吊桿 | 1 | 吊重:1000KG 高度:4.0米 跨度:2.5米 | 上甲板後部 |
8 | 生物採樣吊桿 | 1 | 吊重:300KG 高度:7.0米 跨度:2.5米 | 上甲板後部 |
9 | 大門型吊架 | 1 | 吊重:6000KG 高度:7.0米 寬度:4.8米 舷外跨度:3.5米 | 船尾 |
10 | 小門型吊架 | 1 | 吊重:2000KG 高度:3.1米 寬度:1.4米 舷外跨度:1.5米 | 上甲板後部 右舷(前) |
11 | CTD門型吊架 | 1 | 吊重:4500KG 高度:3.9米 寬度:1.8米 舷外跨度:1.8米 | 上甲板後部 右舷(後) |
12 | 倒L門型吊架 | 1 | 吊重:4000KG 高度:4.0米 寬度:1.0米 舷外跨度:1.5米 | 上甲板後部右舷 |
13 | 4T/1T液壓伸縮臂吊車 | 1 | 4T/8米 1T/13米 | 上甲板後部 中部 |
其中2500米CTD液壓絞車可移至上甲板尾部,並利用大門型吊架可對儀器設備吊放和拖曳。
調查儀器
序號 | 儀器設備名稱 | 規格、型號 | 數量 | 產 地 | 備 注 |
1 | 6000米電動地質絞車 | 1 | 中國 | ||
2 | 8000米CTD液壓絞車 | JADEN 8000 | 1 | 澳大利亞 | 單芯鎧裝 |
3 | 1500米CTD液壓絞車 | CROSSLINE | 1 | 美國 | 單芯鎧裝 |
4 | 6000米水文液壓絞車 | JADEN 6000 | 1 | 澳大利亞 | |
5 | 3000米生物液壓絞車 | JADEN 3000 | 1 | 澳大利亞 | |
6 | 液壓門吊1 | 6噸 | 1 | 中國 | |
7 | 液壓門吊2 | 5噸 | 1 | 中國 | |
8 | 液壓門吊3 | 2噸 | 1 | 中國 | |
9 | 自容式CTD | Seabird 25 | 1 | 美國 | 12個12升 采水器 |
10 | 直讀式CTD | Seabird 911 Plus | 1 | 美國 | 12個8升 采水器 |
11 | 船載相控陣ADCP | OS-75K | 1 | 美國 | RDI公司 |
12 | 淺地層剖面儀 | CAP 6600 | 1 | 美國 | 12KHz 測深 3.5KHz 淺剖 |
13 | 淺水多波束系統 | Simrad 2000 | 1 | 美國 | 200KHz |
14 | 深水多波束系統 | SeaBeam1050 | 1 | 德國 | 50KHz |
15 | 高精度衛星差分DGPS | Trimble Pro XRS | 1 | 美國 | 含信標差分 |
16 | 光纖船姿態測量儀 | OCTANS | 1 | 法國 | |
17 | 常規氣象觀測儀 | Young | 1 | 美國 | |
18 | 聲速剖面儀 | SV Plus | 1 | 挪威 | 5000米 |
19 | 流式細胞儀 | FACSCalibur | 1 | 美國 | |
20 | 鹼度測定儀 | AS-C2 | 1 | 美國 | APOLO公司 |
21 | 液體閃爍計數儀 | Tri-carb | 1 | 美國 | PE公司 |
22 | 現場螢光測定儀 | 10AU-072 | 1 | 美國 | Turner公司 |
23 | 體式顯微鏡 | Nikon 1000 | 1 | 日本 | |
24 | 全自動電位滴定儀 | L520308 | 1 | 瑞士 | 梅特勒公司 |
25 | 自容式波高儀 | AWH-RS | 1 | 日本 | ALEC公司 |
26 | LADCP | WHS-300 | 1 | 美國 | RDI公司 |
27 | 航行氣象信息記錄系統 | 1 | 自開發 |
科考情況
截至2011年8月1日,東方紅2號海洋綜合調查船下水15年來,科學考察航程已達30萬多海里(相當於繞赤道14圈),航跡遍布渤海、黃海、東海、南海和西北太平洋海域,承擔了國家基礎研究發展規劃(973)項目、國家高技術發展計畫(86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重大基金項目等逾百項國家級重大研究課題的綜合性海上航次任務,承載科研人員4000餘人次,與國內外30多家相關海洋研究單位及院所進行了廣泛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