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沿革
1997年之前,因種種原因,該村一度成為了一個令人揪心的貧困村。從1997年起,該村相繼被評為“計畫生育先進工作單位”、“五個好黨支部”。該村確定了以發展棉花、蔬菜、養殖三大特色為支柱的產業發展思路。通過發動黨員幹部做示範帶動,招引和培植本地業主等多方努力,該村的產業發展規模有了不斷擴大。該村基本上家家種棉花,棉花總種植面積達688畝;有大小蔬菜種植業主共200戶,種植總面積達500畝;有50頭以上規模化生豬養殖戶6戶,年出欄總數達800多頭;還有大小養鴨戶4戶、總計養鴨數6000多隻,養魚戶6戶,總計魚塘面積90畝。三大支柱產業年總產值達30萬元。該村還大力推行“支部+協會”、“公司+農戶”的發展模式,先後建立了水果協會、蔬菜協會、養豬協會。2008年至今共修建了長約13公里的村道公路,總投資近100萬元,其中村民自願捐助修路資金5萬多元;新安裝程控電話50多門,有線電視入戶率達92%以上;新建沼氣池400餘口。2011年將引進省級項目,實現自來水戶戶通。全村適齡兒童的入學率為100%;全村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加率達95%;全村現有低保戶75戶,五保戶28戶,並於2008年由政府出資、村委出力對困難五保戶的住所進行了危房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