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東山,遠遠望去,藍天白雲下籠罩著一層紫氣,仿佛山嶺上開滿了片片紫紅的杜鵑花,異常的美麗,讓人不禁聯想到“紫氣東來”這個貴雅祈福的詞。
東山位於贛東崇、宜、樂三縣的交界處,距崇仁縣城近百華里。這裡山高林密,小溪瀑布流珠瀉玉,青石板小路崎嶇陡峭,古樹參天。
一路喝著甘甜的山泉水,欣賞著山上的紅葉,停停歇歇。走在古道上,拾揀著甜椎栗,爬著三四百級台階,聽著瀑布聲,身臨其境,使人情不自禁吟出杜牧的《山行》詩,感嘆詩人栩栩如生的生花妙筆:“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眼看著爬到大山頂,沒想到這裡還藏著一個大村莊——東山村。
由於地勢高,東山村顯得極為陰涼。村莊依溪而建,家家戶戶屋前的走廊都是用木段搭成的,走廊下是穿村的小溪,村人在睡覺時都能聽到床下潺潺的溪水聲。
大凡每個村都有它特有的傳說故事。據說東山村有800多年歷史,在清朝時最為旺盛發達,住著300來戶人家,可是此村再怎么住人,都滿不了1000口,有人偏不信邪,從外地領了個娃娃回村,誰知剛踏進村口,就聽說村裡有個老人剛過世。每個村莊是否都有它特有的密碼,誰能破解它的密碼,誰才能真正走進村莊。這么多年來,不知是否有誰破解過此密碼,是否有誰真正了解過這個村莊?
真沒想到這個綠袍緊裹,高三四百米,山頂上的村莊是30年代贛東崇仁縣蘇維埃政府所在地,村里竟有朱德軍長的地下辦公室。進村遠遠就可望見當年蘇維埃政府的那幢磚房。房前有棵大樹,枝葉蒼翠蔥蘢。傳說,當年朱德軍長曾在這棵樹上拴馬,樹皮被飢餓的戰馬啃食,但此樹至今仍顯得蒼勁盎然,生機勃勃。昔時飛機轟炸、炮聲隆隆、硝煙瀰漫的舊戰場,此時此刻卻呈現樹影婆娑,一片祥和的山村風光。這就是歲月!
但歲月終掩蓋不了風雨的蒼桑。就在那幢蘇維埃政府房子後面,有兩個山洞,兩洞相通。洞內高約2米,縱深有9米左右,內有土桌、土凳,洞壁上有燈台。這就是朱德軍長當年指揮作戰的地下辦公室。1933年春,為了粉碎蔣介石發動的第四次“圍剿”,朱德等紅軍將領率中央紅軍一、三、五軍團在東山這幢“山水清暉”的民居內設立了指揮所,指揮了著名的“登仙橋”和“黃陂”戰役。 1933年6月在東山村成立“崇仁縣蘇維埃政府”。從此,東山成了崇仁革命的搖籃和領導全縣革命鬥爭的中心。1933年7月,國民黨以第二十七、三十一、四十四等3個師的兵力陸續向鳳崗也就是現在的相山進犯,並在逃亡的地主、惡霸、土豪劣紳和鄉長、保長、流氓地痞糾集起來的反動地方武裝“難民團”的帶領下,採取“分兵合擊”的戰術,從三路圍剿向東山進攻。而當時主力紅軍已轉入中央根據地,東山只有縣獨立營、游擊隊等200餘人抗擊敵人,雖擊敗了敵人數次進攻,後終因叛徒引路,敵人偷襲,攻占了東山。為了保存實力,蘇區幹部和民眾在獨立營和警衛連的掩護下,衝出了重圍,退出了東山。在突圍的激烈戰鬥中,縣獨立營政委蔡仲賢身負重傷,營長鬍家濤英勇犧牲。這就是著名的崇仁“東山嶺戰役”。
離開東山的途中,意外聽到一個老婆婆唱起甜美的山歌:當年的受苦人
全村房屋布局
謝氏宗祠,威嚴肅穆
村口古樹
年代久遠的古屋
主要的飲水源還是水井
,迎來了解放軍,呀喔喲!解放軍來到東山上,可憐的人們翻了身……而當年那場惡戰,已經成了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