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產業
該村有著豐富的竹子資源,竹林面積260畝,依託當地竹子種植優勢,把民間竹編手藝與現代技術相結合,發展竹子深加工,既增加了農民收入又為新農村建設積累了資金。
2003年縣鄉政府投資300餘萬元在該村建綠竹風情園供遊人休閒娛樂。
在2007年“首屆河南省特色文化產業村、鎮(鄉)”評選中,東寨子村被命名為“河南省特色文化產業村”。
山東省濱州市濱城鎮東寨子村
東寨子村位於山東省濱州市府以北10.1公里,濱城鎮駐地東2公里,北臨利禹路,南界張豹村, 東與羅家堡相鄰,西與西寨子接壤,整個村落,東西寬235米,南北長25 7米,面積6萬平方米。1997年全村90戶,分周、石、高、韓、張、王、袁、肖8個姓氏,349人,耕地1000畝,人口自然增長率3‰。 東寨子村中的周氏,為元代以前坐地戶;石氏由霑化永豐遷此。傳說趙匡胤于山王城駐兵,曾在此紮營,故名寨子。西村亦稱寨子,為別重名,本村居東,又稱東寨子。 明、 清屬濱州秦台鄉東路36保;1930年至1944年屬濱七區秦台鄉,時有70戶,290人,耕地1600畝;1947年至1952年屬單寺李家鄉;今屬濱城鎮寨子管理區。 1955年建黨,1957年成立黨支部。1996年從業人口170人:從事農業生產的125人,產值糧食94.5萬元, 棉花18萬元,林果園藝10萬元;蓄牧業18萬元;漁業2萬元;從事工業人員30人,產值15萬元;從事商業、維修、運輸業的15人,產值18萬元。全年總產值115.5萬元,人均純收入2250元。新中國成立以前,東寨子村處於一種一家一戶的封建式的小農生產狀態,土地瘠薄,生產力低下,旱、澇、鹼三大自然災害,嚴重威脅著農業生產的發展。再加上封建統治階級對農民的壓迫和剝削,農民處於饑寒交迫的困境之中,生產力得不到解放,經濟發展極為緩慢。 新中國成立時的1949年,全村國民生產總值不過5萬元,人均收入只有45元。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土地革命運動,徹底破除了幾千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農民成了土地的主人。農業合作化運動,使農民走上了集體化的道路,改變了過去那種一家一戶的小農經濟狀況,調動了廣大農民民眾的生產積極性,生產力得到了解放,農業生產得到了迅速發展。1956年,全村國民生產總值達到10萬元,工值0.85元,人均純收入12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