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梅家塢

杭州梅家塢

杭州梅家塢位於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西部腹地,人口有1262人。

基本信息

梅家塢茶文化村,地處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西部腹地,梅靈隧道以南,沿梅靈路兩側縱深長達十餘里,有“十里梅塢”之稱。梅家塢是一個有著六百多年歷史的古村,現有農居500餘戶,常住農業人口1262人,居民502人。有山有貌,有塢有水,有茶有文,梅家塢茶文化村是西湖龍井茶一級保護區和主產地之一,也是杭州城郊最富茶鄉特色的農家自然村落和茶文化休閒觀光旅遊區。梅家塢茶文化村先後被省市有關部門評為“杭州市園林綠化村”、“文明村”、“浙江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並被授予“杭州市十佳農業示範園區”、“全面小康建設示範村”、“浙江省農家樂特色示範村”、“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等。

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梅家塢就已是對外賓開放的定點觀光區,幾十年來共接待過上百個國際名人和國家元首。1953年至1962年期間,周恩來總理曾先後5次來到梅家塢村視察、指導農村工作,將此作為指導全國農村工作的聯繫點。2003年10月江澤民主席來梅家塢茶文化村視察, 2006年4月3日,曾副主席又來梅家塢視察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2000年起,經過5年的整治和創建,梅家塢茶文化村已是一個融青山綿綿、溪澗潺潺、茶園蓬勃為一體、散發出濃郁樸實民風和茶鄉風情的以茶文化為主題的茶鄉休閒園區,重現了“十里梅塢蘊茶香”的自然秀麗風貌。梅家塢茶文化村現有160餘家鄉間茶坊,村里還專門成立了多語種接待室,為前來觀光的賓客講解梅家塢茶歷史、茶的採摘、炒制和茶的功能等內容,並進行茶藝表演。在每年春季遊客還可親自參與春茶採摘,親身感受濃濃的茶文化氣息,盡享茶文化生態自然之美、農家風情之樂。作為杭州中國茶都的重要載體,梅家塢茶文化村已成為杭州對外的一塊“金字招牌”。

梅家塢茶文化村以周總理紀念室、乾隆遺蹟、古樹觀賞點、茶園觀賞區、農居群、十里鋃鐺、古井、古橋、垂釣區、茶藝表演區、小牙塢等十餘處景點構建了一個山水情和人世情完美結合的茶文化休閒旅遊區。梅家塢茶文化村交通便利,杭州市內游4路、324路和K658路公車可直達梅家塢,自駕車遊客可由梅靈路通達。園區公共配套設施完善,遊覽秩序、購物環境良好。

走進“梅塢”,親近自然,盡情享受茶文化休閒、觀光、旅遊的無窮樂趣。

梅家塢位於雲棲西二公里的琅碭嶺北麓的山塢里 , 四周青山環繞,茶山疊嶂;與龍井、獅峰一樣,生產色綠、香郁、味醇、形美的龍井茶葉,贏得了國內外一致好評。曾接待過蘇聯、美國、越南、羅馬尼亞、高棉等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以及世界各地友好人士的參觀訪問。周恩來總理生前曾五次親臨梅家塢,關懷和指導茶葉生產的發展。

周恩來紀念室就是當地村民捐款,將接待過總理的老樓改建而成。樓上作接待室,樓下為展覽廳,分八個部分展出周總理視察梅家塢的史料、照片和實物,以及董必武、陳毅、鄧穎超等中央領導視察梅家塢的照片、題詞及書畫作品。紀念室還安裝了聲像設備,播放《周總理與梅家塢》的電視片。

梅家塢茶文化村,正在以“十里梅塢”自然山水環境為依託,以茶文化為底蘊,成為杭州對外的一塊“金字招牌”。 穿過梅靈隧道,便見山上、田裡處處是茶,路邊茶社連著茶社,漂亮的房子在青山的襯托下,美得像一幅畫。

作為杭州一個具有獨特性品牌的旅遊新亮點,梅家塢茶文化村已挖掘開發了周恩來紀念室、琅璫嶺、禮耕堂等三個歷史文化景觀。

背靠青山,環境清雅,經營地道的農家飯,菜色以農家特色為主,價格實惠。並且可以一品正宗的梅家塢龍井茶。適合單位活動和學生家庭聚會。

梅家塢原來是一個很不知名的小山村,現常住人口大約為 500戶人家左右,由於周總理的五次來訪使得梅家塢的名氣大增,村裡有五福橋為證,記得80年代,梅家塢雖是一個小山村,但是已經是很多國外賓客的來訪之地,梅家塢村民的主要收入來源是漫山遍野的茶園,三四五月是梅家塢茶農最忙碌的時節,一般每戶人家都要請三四個採茶工,茶地多的人家要請十幾個,炒茶由於很需要技巧,一般沒十幾二十年的炒茶齡是炒不好的,現在這方面的技藝有點失傳的可能性,因為年輕的一代對炒茶已經不屑一顧,倒是有很多的外來工來此學藝,茶忙這幾個月他們的收入也是不菲的,更有一些手藝好的外來工,作為了梅家塢的上門女婿。

梅家塢龍井茶的產量是有限的,高檔茶更是如此,假設平均每戶人家高檔茶的產量是 20公斤,那么500*20=10000公斤左右,總共大概為10噸左右,其實估計很多人家都是達不到這個量的,梅家塢龍井茶的產量也就那么一點,市場上到處充斥著梅家塢的茶葉,其實怎么可能會是出自梅家塢呢?對於梅家塢龍井茶,可以這么說,只要是正宗的,不管價格高低,如果是上300以上的茶葉,口感都是很好的,喝到口中嘴裡很怡然的感覺,真正是一種茶味,當然還有一個前提是水也要好,最好是出自山水的礦泉水。如果你買的茶葉口感你覺得不怎么樣,那肯定是假冒的。還有茶香是很重要的,真正的明前茶還帶有一點糯米的清香,經好水一泡更是如此,龍井茶對器具的要求不是很嚴格,只要有玻璃杯就可以了。

文化村

梅家塢茶文化村,地處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西部腹地,梅靈隧道以南,沿梅靈路兩側縱深長達十餘里,有“十里梅塢”之稱。梅家塢是一個有著六百多年歷史的古村,現有農居500餘戶,常住農業人口1262人,居民502人。有山有貌,有塢有水,有茶有文,梅家塢茶文化村是西湖龍井茶一級保護區和主產地之一,也是杭州城郊最富茶鄉特色的農家自然村落和茶文化休閒觀光旅遊區。梅家塢茶文化村先後被省市有關部門評為“杭州市園林綠化村”、“文明村”、“浙江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並被授予“杭州市十佳農業示範園區”、“全面小康建設示範村”、“浙江省農家樂特色示範村”、“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等。

梅家塢

景點

梅家塢茶文化村以周總理紀念室、乾隆遺蹟、古樹觀賞點、茶園觀賞區、農居群、十里鋃鐺、古井、古橋、垂釣區、茶藝表演區、小牙塢等十餘處景點構建了一個山水情和人世情完美結合的茶文化休閒旅遊區。梅家塢茶文化村交通便利,杭州市內游4路、324路和K658路公車可直達梅家塢,自駕車遊客可由梅靈路通達。園區公共配套設施完善,遊覽秩序、購物環境良好。

走進“梅塢”,親近自然,盡情享受茶文化休閒、觀光、旅遊的無窮樂趣。

特點

西湖龍井:西湖龍井位列我國十大名茶之一,具有1200多年歷史,明代列為上品,清順治列為貢品。清乾隆遊覽杭州西湖時,盛讚龍井茶,並把獅峰山下胡公廟前的十八棵茶樹封為“御茶”。

龍井茶是我國著名綠茶。產於浙江杭州西湖一帶,已有一千二百餘年歷史。龍井茶色澤翠綠,香氣濃郁,甘醇爽口,形如雀舌,即有“色綠、香郁、味甘、形美”四絕的特點。

龍井茶因其產地不同,分為西湖龍井、錢塘龍井、越州龍井三種,除了西湖產區168平方公里的茶葉叫作西湖龍井外,其它兩地產的俗稱為浙江龍井茶。

龍井茶得名於龍井。龍井位於西湖之西翁家山的西北麓,也就是現在的龍井村。龍井原名龍泓,是一個圓形的泉池,大旱不涸,古人以為此泉與海相通,其中有龍,因稱龍井,傳說晉代葛洪曾在此煉丹。離龍井500米左右的落暉塢有龍井寺,俗稱老龍井,創建於五代後漢乾祐二年(949年),初名報國看經院。北宋時改名壽聖院。南宋時又改稱廣福院、延恩衍慶寺。明正統三年(1438年)才遷移至井畔,現寺已廢,僻為茶室。

龍井是杭州四大名泉之一,水質清洌甘美。龍井泉的水由地下水與地面水兩部分組成。地下水比重較大,因此地下水在下,地面水在上,如果用棒攪動井內泉水,下面的泉水會翻到水面,形成一圈分水線,當地下泉水重新沉下去時,分水線漸漸縮小,最終消失,非常有趣。

龍井茶始產於宋代,明代益盛。在清明前採制的叫“明前茶”,穀雨前採制的叫“雨前茶”。向有“雨前是上品,明前是珍品”的說法。龍井茶泡飲時,但見芽芽直立,湯色清洌,幽香四溢,尤以一芽一葉、俗稱“一旗一槍”者為極品。

先時此茶按產期先後及芽葉嫩老,分為八級,即“蓮心、雀舌、極品、明前、雨前、頭春、二春、長大”。今分為十一級,即特級與一至十級。一斤特級龍井,約有茶芽達三萬六千個之多。獅峰山上的龍井為龍井茶中之上品。該茶採摘有嚴格要求,有只採一個嫩芽的,有采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初展的。其制工亦極為講究,在炒制工藝中有抖、帶、擠、挺、扣、抓、壓、磨等十大手法。操作時變化多端,令人叫絕。

清代品茶名家讚譽龍井:“甘香如蘭,幽而不洌,啜之淡然,看似無味,而飲後感太和之氣瀰漫齒額之間,此無味之味,乃至味也。”

浙江龍井茶,堪與傳統名茶"西湖龍井"相媲美,是浙江名茶譜中的後起之秀。蕭山是浙江龍進茶的發源地和主產區。 浙江龍井茶在我市的社會價值要超過它的經濟價值。在招待親朋好友時或喜慶宴會後,如能飲上一杯"色、香、味、形"俱佳的龍井茶,可以增添親切熱烈的氣氛。

品種

龍井茶的品種:

1、群體種

群體種是龍井茶最早的品種,也是目前來看茶葉品質最好的,現在人們常說的獅峰山上的西湖龍井茶就是這個品種。一般來說,群體種採摘的時間較其它品種要晚一些,大約在清明左右。該品種的種植面積僅限於西湖產區,面積十分有限。

2、龍井43

龍井43是中國家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從龍井群體中選育出來的無性系國家級品種。灌木型,中葉類,樹姿半開張,分枝密。特早生種,在青島地區一芽一葉期為4月中、下旬。育芽能力特強,發芽整齊密度大,芽葉短壯少毛,春茶一芽二葉乾樣約含胺基酸3.7%、茶多酚18.5%、兒茶素總量12.1%、咖啡鹼4.0%。適制雀舌、龍井、玉葉等扁形名優綠茶。

特點:香味和濃度都適宜,回甘持久,龍井43一般適合炒製成綠版,湯色清綠明亮。

3、平陽特早

中葉類、灌木型、特早生種。青島地區名茶開採期4月中、下旬,發芽密度大,育芽能力強。特點:香氣高是它顯著的特點,同一時期采的茶葉,平陽早品貌上要好些,但口味稍微清淡。

4、大佛白龍井

大佛白龍井的製作原料為安吉白茶,2000年安吉白茶被處於高山雲霧之地的新昌鏡屏鄉茶農從安吉引進試種獲得成功,2002年又被該鄉龍井茶炒制高手炒製成龍井。2002年6月,鏡屏鄉主要負責人帶著幾位茶農,拎著炒製成龍井的白茶樣品,找到了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沈培和主任,得到這位國內資深茶葉專家的高度評價。沈培和認為,白茶炒製成龍井,在技術上是一大突破,其外形扁平光滑、氣味嫩香濃郁,滋味鮮爽,葉底肥嫩、綠亮成朵,感官品質良好。經農業部茶葉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理化檢驗,其胺基酸含量達7。1%。在沈培和的建議下,桐橋灣村炒制的白茶終於有了一個響亮的名字——大佛白龍井。白茶適宜在高山雲霧地區生長。其葉片呈橢圓形,淡綠色,春季嫩葉除主脈外,均為白色,尤其一芽二葉最為明顯,後隨葉片成熟和氣溫升高,逐漸變成淡綠色,夏秋時均為綠色。白茶春芽鮮葉胺基酸含量一般為6。19%左右,茶多酚10。7%左右,咖啡鹼2.8%左右,適制綠茶。特點:其色澤嫩綠,口味較濃,香氣相對平陽早要低些,滋味鮮爽,營養價值較高,是消費者理想的保健綠茶。

5、迎霜

該品種系杭州市茶科所從福雲自然雜交後代中採用單株選育而成的小喬木型、中葉類無性系良種。發芽早,春芽萌發期一般在3月上旬,一芽三葉盛期在4月中旬;發芽密度中等,育芽能力強,生長期長,茸毛多,葉黃綠色,持嫩性強,但抗逆性稍弱。一芽三葉,百芽重為45.0克。產量高,紅、綠茶兼制,尤其適制名優綠茶特點:香味高並鮮濃。

6、浙農117

浙江大學選育的優質、高產、早生的紅綠兼用的無性系良種,2002年通過浙江省省級鑑定,列為浙江省重點推廣品種。持嫩性強、適制扁形與針形茶、芽壯色綠。發芽時間早、青島地區名茶開採時間在5月上旬、育芽力強、抗逆性強,特別是抗寒性突出、製成的綠茶香高持久、滋味濃鮮爽口。

7、浙農139

浙江大學選育優質、高產、早生的無性系良種茶樹良種,2002年通過浙江省省級鑑定,列為浙江省重點推廣品種。春茶開採期比早生種福鼎大白茶早7天左右,適制名優綠茶,香氣高而持久、味鮮醇有回甘,並有耐貯藏的特點,單產比福鼎大白茶增27%。葉色翠綠、產量高.優點是持嫩性好、抗寒性強,缺點是抗病性稍弱。

8、烏牛早

該品種成熟最快,一般立春一到就開始發芽,公曆3月上旬就可以開摘。由於烏牛早外形和西湖龍井相似,產量也很大,所以在春茶上市的早期,市場上有些不法商販用它來冒充西湖龍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