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王簡介
2015年10月18日上午10點左右,杭州千島湖中心湖區傳來劇烈的水面扑打聲,十多萬斤包頭魚(學名:鱅魚)在跳躍翻滾——這個場面對老船工來說十分平常。但這一次有些不一樣,捕撈隊隊員在網中發現了異常:有一條魚急速遊動,從水波和速度看,這魚一定不是包頭魚,而且體型巨大。結果讓人合不攏嘴巴——這是一條大青魚,175厘米長、近180斤重;這也是迄今為止,資料能查證的千島湖最長、也是最重的大魚王。
捕捉過程
10月18日上午9點半左右,杭州千島湖中心湖區,杭州千島湖發展集團公司捕撈隊正在作業。突然間,所有的號子被這樣一聲緊似一聲的提醒代替——巨型網中出現了一條魚,目測有上百斤,流線型身體,游速極快。
十多名隊員有意識地控制著巨網的收合,他們隱約已經感覺到這條魚的特殊。
“拉網過慢會耗費體力,過快又可能引起逃魚。”捕撈隊隊長潘建軍是箇中高手,他懂得怎么樣讓上千平方米的大網收放自如。
網底慢慢抬高,網面慢慢縮小,網中的魚更加“憤怒”,大魚越跳越高,十多斤、二三十斤的鰱鱅魚能躍出水面2米甚至更高,大量鰱鱅同時出水然後又砸向水面的撲騰聲越來越大,越來越緊。
從起網到網停,半天過去了。魚累人乏,漸漸安靜下來,只有它——那條一直被隊員們搜尋著的青魚,還在竄,還在蹦。
豐富的經驗在這個時候起了關鍵作用:鰱鱅魚被慢慢首先“請”出大網並陸續被運往暫養基地,最讓人關注的大魚被留到了最後一刻——三四個人走下去,用手按著,用布托著,齊心用力——千島湖魚王出水!
“對於抓捕大體型魚,最後的時刻可能最為危險,尾巴甩過來能傷人,如果打在頭上能把人打暈。”一個負責按住魚尾的隊員說,或許是因為大魚太累了,起魚的過程很順利。
迫不及待拿來工具,大家圍著量了量,青魚長175厘米,胸圍135厘米,重約180斤。通體烏青,拳頭大的鱗片閃著亮光。魚王,這才是千島湖魚王,它是迄今為止,現有資料能查證到的千島湖最長、也是最重的魚。
天大意外
千島湖景區總面積982平方公里,其中湖區面積573平方公里,湖內擁有星羅棋布的1078個島嶼。若干年前,千島湖獨創了的巨網捕魚法:用多條漁船,將幾道數公里長、幾十米深的漁網放下去,這些漁網會在水下形成一個包圍圈,隊員再在水網區內,用絲網慢慢縮小“包圍圈”,魚群成群結隊游向不設防的一面——這裡有巨型網箱(約1500平方米),張著倒“八”字的口,魚群能進不能出。
這也是一門細緻活,魚群退一段,隊員們就要將橫在水庫里的漁網往前移動一段,兩邊的邊網也同時往前移,直到所有魚群進入網箱。
“鰱鱅是上層魚,青魚是底層魚,抓鰱鱅時捕上魚王,實在意外。”千島湖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捕撈隊鄧祝仁說,這一網大概捕上來有十萬斤魚,收網用了幾小時,但放網卻歷時漫長。他說,十多天前,有經驗的隊員就開船尋魚:看水色、辨波紋、聽聲音。
“不同的魚有不同的習性,鰱鱅魚會在凌晨四五點鐘浮上水面,這個時候也是觀察魚情的最好時機。”他說,隊里有經驗的隊員老遠就能知道,這群魚總量多少萬斤,平均每條魚的重量是多少,接下來將游向哪裡。
“大小不同的魚跳起的高度不同,砸向水面也會發出不同的聲響,哪怕漣漪的波紋也不一樣。”鄧先生說,判斷的方法很多,說來容易做來難。
確定好魚群位置後就是放網。這不是一般的網,最長的達到4000米,最深可達70米。在現在這種氣候水溫下,他們一般會幾張網同時下水,水深也控制在15米以內——整個過程要輕手輕腳,如果範圍大,漁網得放一兩天。“千島湖水域近580平方公里,不是高手抓不到魚,這一網我們就放了大概13平方公里。”
有其他隊員證實,一次千島湖巨網捕起來的魚總量在10萬~50萬斤不等,最高紀錄甚至捕起過70多萬斤——其中95%以上都是鰱鱅魚。“這種捕撈法利用的就是鰱鱅常在水體上層活動的習性,很少能抓到其它魚。”
用抓鰱鱅的網捕到青魚,而且是千島湖魚王,他們覺得很意外。
“青魚一般只在底層覓食螺螄、貝殼等,這條青魚或許是跟著鰱鱅群‘撤退’,誤入了網箱。”鄧祝仁說,偶爾他們也會捕到青魚,但大多都只有七八十斤。
身價過萬
有多少人見過180斤的淡水魚?趁著中轉的短暫兩三分鐘,捕撈隊隊員紛紛和魚王親密合影。
這樣的幸福實在難得,因為這條青魚十分特殊。
歷史上曾出現過兩次“千島湖魚王”。第一次是在2005年。該“魚王”體長1.58米,胸圍1.30米,體重151斤。最後它被做成了標本,目前陳列在千島湖秀水街。
第二次是在2008年5月,在千島湖小金山水域被捕獲的“魚王”長1.66米,重120斤。這條魚最後被製成魚拓(將魚的形象用墨汁或顏料拓印到紙上),該魚拓後被5萬元拍賣。
“如此之大的淡水魚十分少見。”浙江自然博物館魚類分類學一位不願具名的專家說,青魚多棲息在水體的中下層,一般不游至水面。青魚食性比較單純,喜歡吃軟體的螺螄、貝殼類等食物,為肉食性魚類,是“四大家魚”中最好吃的,肉質特別鮮嫩。“一般來說青魚的壽命是30年,20齡左右就算老年。從體型來看,這次的大青魚,屬於‘老齡’。”
錢報記者了解到,這條魚王健康狀況一切正常,已經被運至千島湖暫養基地網箱。它的去向可能是:第一,被餐飲店以高價購買;第二,被愛好者製成魚拓;第三,被送進博物館做成標本;第四,放生。
到底它的命運將會如何,相關方面還沒有想好。不過據估計,魚王的身價可能遠遠超過青魚的市場價,或許會過萬。
幾組數據讓我們充滿期待:環保增殖放流是千島湖生態保護工程中的重要一環,截至2013年10月,千島湖共放流魚苗超過1.1億尾;去年共增殖放流10次,放流黃尾密鯝、花魚骨、中華鱉、光唇魚等優質苗種5039萬尾……
“有種、有管、有收”才是長久之計,才是誕生驚喜的根本。千島湖魚王的故事,以及千島湖帶給我們的驚喜沒有結束,也永遠不會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