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有“詩聖”之稱的唐代大詩人杜甫一生顛沛流離,飽經憂患,但他不以個人窮達為念,帶著憂國憂民、激憤愾憫的情懷洞察世事,其詩作較真實地描述了唐代歷史轉折時期的政治局勢和社會面貌,反映了民間疾苦,有“詩史”之稱。
杜詩藝術成就極高,為歷代所重視,注家蜂起,到宋代有“千家注杜”之說。清代的仇兆鰲花費20年時間,蒐集各家注本,輯為《杜詩詳註》(又稱《杜少陵集詳註》),資料極為詳盡,至今仍不失為閱讀杜詩的一種重要的參考書。
現階段通行的本子為中華書局所出版的《杜詩詳註》五卷本(繁體豎排)。分為1979年版和2004年版。據說2004年版上有較明顯的錯誤,因此多數收藏者選擇上還是傾向於1979年版。
目錄舉例
卷之一
游龍門奉先寺
望岳
登兗州城樓
題張氏隱居二首
劉九法曹鄭瑕丘石門宴集
與任城許主簿游南池
對雨書懷走邀許主簿
巳上人茅齋
房兵曹胡馬
畫鷹
過宋員外之問舊庄
夜宴左氏莊
臨邑舍弟書至苦雨黃河泛溢堤防之患簿領所憂因寄此詩用寬其意
假山
龍門
李監宅二首後一首見吳若本贈李白
重題鄭氏東亭
陪李北海宴歷下亭
同李太守登歷下古城員外新亭
登歷下古城員外孫新亭李邕持
暫如臨邑至鵲山湖亭奉李員外率而成興
贈李白
與李十二白同尋范十隱居
鄭駙馬宅宴洞中
冬日有懷李白
春日憶李白
送孔巢父謝病歸游江東兼呈李白
今夕行
贈特進汝陽王二十韻
贈比部蕭郎中十兄
奉寄河南韋尹丈人
贈韋左丞丈濟
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卷之二
飲中八仙歌
高都護驄馬行
冬日洛城北謁玄元皇帝廟
故武衛將軍輓歌三首
贈翰林張四學士垍
樂遊園歌
同諸公登慈恩寺塔
投簡鹹華兩縣諸子
杜位宅守歲
敬贈鄭諫議十韻
兵車行
前出塞九首
送高三十五書記十五韻
奉留贈集賢院崔於二學士
貧交行
送韋書記赴安西
玄都壇歌寄元逸人
曲江三章章五句
奉贈鮮于京兆二十韻
白絲行
陪鄭廣文游何將軍山林十首
麗人行
虢國夫人一作張祜詩
九日曲江
卷之三
奉陪鄭駙馬韋曲二首
重過何氏五首
與鄠縣源大少府宴渼陂二首
醉時歌
城西陂泛舟
渼陂行
渼陂西南台
與鄠縣源大少府宴渼陂
贈田九判官梁丘
投贈哥舒開府翰二十韻
寄高三十五書記
送張十二參軍赴蜀州因呈楊五侍御
贈陳二補闕
病後遇王倚飲贈歌
送裴二虬尉永嘉
贈獻納使起居田舍人
崔駙馬山亭宴集
示從孫濟
九日寄岑參
嘆庭前甘菊花
承沈八丈東美除膳部員外,阻雨未遂馳賀,奉寄此詩
苦雨奉寄隴西公兼呈王徵士
秋雨嘆三首
奉贈太常張卿垍二十韻
上韋左相二十韻
沙苑行
橋陵詩三十韻因呈縣內諸官
送蔡希曾都尉還隴右因寄高三十五書記
醉歌行
陪李金吾花下飲
官定後戲贈
去矣行
夜聽許十一誦詩愛而有作
戲簡鄭廣文兼呈蘇司業
夏日李公見訪
卷之四
天育驃騎圖歌
聽馬行
魏將軍歌
白水明府舅宅喜雨
九日楊奉先會白水崔明府
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奉先劉少府新畫山水障歌
奉同郭給事湯東靈湫作
後出塞五首
蘇端薛復筵簡薛華醉歌
晦日尋崔戢李封
白水縣崔少府十九翁高齋三十韻
三川觀水漲二十韻
月夜
哀王孫
悲陳陶
悲青坂
避地見趟次公本
對雪
元日寄韋氏妹
春望
得舍弟訊息二首
憶幼子
一百五日夜對月
遣興
……
附進書表
校勘記
篇目索引
版本源流
在奉賢區檔案館的資料室里有一套線裝書,名為《杜詩詳註》,形成於清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刻印於清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4年),至今已經有304年。
杜甫作為唐代一名承前啟後、成就卓著的詩人,其詩作不僅反映了唐代社會的巨大變化,而且在藝術上集古今之大成,有多方面的成就,無論古體、近體、五言、七言,都有他獨到的長處。元稹在《唐故工部員外郎杜君墓系銘並序》評價道:至於子美,蓋所謂上薄風騷,下該沈宋,言奪蘇李,氣吞曹劉,掩顏謝之孤高,雜徐庾之流麗,盡得古今之體勢,而兼人人之所獨專矣。使仲尼鍛其旨要,尚不知貴,其多乎哉。苟以其能所不能,無可無不可,則詩人以來,未有如子美者。
杜詩到了宋代日益受人重視,注家蜂起,當時就號稱有千家注杜。後來又有人陸續為杜詩作了一些評註。清初朱鶴齡、錢謙益都有杜詩注本。稍後,仇兆鰲(公元一六三八-一七一三以後)匯集各家注本,輯為《杜詩詳註》。
古本體例
奉賢區檔案館館藏的這套《杜詩詳註》由清翰林院編修仇兆鰲編著。
26×16.3(公分)開本,全書14冊,分為二十五集。
第一冊里有首卷、表:系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十一月翰林院編修仇兆鰲的上表;
序:系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癸酉歲長至日翰林院編修仇兆鰲序;
本傳:有舊唐書文苑本傳,落款為劉昫,新唐書本傳,落款為宋祁;
世系:杜氏世系,從一代當陽侯杜預至十五代杜嗣業(杜甫為十三代);
年譜:杜工部年譜,從唐睿宗先天元年壬子(即景雲三年)至大曆五年庚戌,杜甫五十九歲都有記載;
凡例:杜詩凡例計二十則,分別為杜詩會編、杜詩刊誤、杜詩編年、杜詩分章、杜詩分段、內註解意、外注引古、杜詩根據、杜詩褒貶、杜詩偽注、杜詩謬評、歷代注杜、近人注杜、杜賦註解、杜文注釋、詩文附錄、少陵大節、少陵廣懷、少陵諡法、少陵逸事;
目錄:卷之一34目、卷之二24目、卷之三35目、卷之四30目、卷之五32目、卷之六51目、卷之七40目、卷之八38目、卷之九65目、卷之十78目、卷之十一63目、卷之十二82目、卷之十三48目、卷之十四75目、卷之十五55目、卷之十六17目、卷之十七43目、卷之十八62目、卷之十九46目、卷之二十65目、卷之二十一58目、卷之二十二73目、卷之二十三57目、卷之二十四(賦贊)10目、卷之二十五(文集詩序)38目。
從本書末尾的落款處作者“歲在甲申菊月兆鰲附記”來看,當完工於清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4年)。(據中華書局1979年10月出版的《杜詩詳註》“出版說明”中講到“《杜詩詳註》自序作於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但書刻成於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可能有誤)。
遺憾的是奉賢區檔案館收藏的此書只有7冊,分別為第一冊(卷首、表、序、本傳、世系、年譜、凡例、目錄)、第三冊(卷四、卷五)、第五冊(卷八、卷九)、第八冊(卷十四、卷十五)、第十一冊(卷二十、卷二十一)、第十二冊(卷二十二、卷二十三)、第十四冊(卷二十五)。
尚缺第二、四、六、七、九、十、十三等7冊,內容為卷二、三、六、七、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四共13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