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仲灰斑病

嫩枝梢病斑黑褐色橢圓形或梭形,後擴展成不規則形,後期有黑色霉點,嚴重時枝梢枯死。 分生孢子梗褐色,單枝,有隔。 發生規律病菌以分生孢子和菌絲體在病葉和病枝梢上越冬。

發病率

據貴州省調查,本病在該省湄潭、遵義兩縣的杜仲林內發生較重,如遵義縣松林鄉的杜仲林,灰斑病發病率100%,感病指數為57。

症狀

病害先自葉緣或葉脈開始發生,初呈紫褐色或淡褐色近圓形斑點,後擴大成灰色或灰白色凹凸不平的斑塊,病斑上散生黑色霉點。嫩枝梢病斑黑褐色橢圓形或梭形,後擴展成不規則形,後期有黑色霉點,嚴重時枝梢枯死。

病原

屬半知菌亞門、絲孢綱

、絲孢目

、暗色孢科、鏈格孢菌。分生孢子梗褐色,單枝,有隔。分生孢子暗色有縱橫分隔,倒棍棒形,不成鏈狀,頂端有1根數個分隔的長附屬絲(細胞柄),基部圓滑。本菌以往稱格孢屬,後來歸入交鏈孢菌。

發生規律

病菌以分生孢子和菌絲體在病葉和病枝梢上越冬。第2年當溫度在13~15℃時,產生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於4月旬開始發病,5月中旬至6月上旬梅雨季節病害迅速蔓延。

防治方法

應加強撫育管理,增強樹勢,清除侵染源。發芽前採用0.3%五氯酚鈉或波美5度石硫合劑噴殺枝梢越冬病菌。發病期用50%托布津或退菌特400~600倍液或25%多菌靈1000倍液噴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