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狀
發病初期,病斑圓形或橢圓形,紅褐色,水漬狀,略隆起,邊緣不清晰,逐漸組織鬆軟,手指按壓病部下陷,常有黃褐色汁液流出,以後皮層濕腐狀,嗅之有酒糟味。病皮易剝離,內部組織呈紅褐色後期,病部失水凹陷、硬化,呈灰褐色至黑褐色,病部與健部裂開。病皮上產生很多黑色小粒點(病菌的分生孢子器)。但天氣潮濕時,從分生孢子器中湧出的卷鬚狀孢子角呈橙紅色,秋季形成囊殼。發病嚴重時,病斑擴展環繞枝幹一周,樹體受害部位以上的枝幹乾枯死亡。
病原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以菌絲、分生孢子座在病部越冬。翌春產生分生孢子角,經雨水沖濺放射出分生孢子,隨風雨、昆蟲傳播,從傷口侵入,潛伏為害。該病發生與樹勢、地勢及管理水平有關,樹勢健壯不易發病;地勢低洼,土壤粘重;施肥不足或不當,尤其是磷鉀肥不足、氮肥過多,或樹體鬱閉、負載量過大或受凍害均易誘發腐爛病。
防治方法
(1)加強栽培管理增施有機肥,協調氮、磷、鉀肥比例,合理灌溉,增強樹勢,提高抗病力注意疏花疏果,使樹體負載量適宜,注意減少各種傷口,減少病菌侵染機會。(2)冬季結合修剪清理果園果園冬季修剪過程中,要對剪除的病蟲枝、枯枝及時燒掉,以降低果園內病菌密度。要注意刮皮工具的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