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李龍,男,1962年5月生,中共黨員,當代名醫,小兒外科專家,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畢業於中國醫科大學,現任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普外新生兒外科主任,中華小兒外科英國和日本小兒外科等國內外9個學會及雜誌的委員和編委。《中華小兒外科雜誌》編委、《中國微創外科雜誌》副主編 、《中國當代名醫名院》雜誌 網站編委、中國當代書畫藝術家聯合會(中國藝聯)健康專家委員會委員。
在治療膽總管囊腫、膽道閉鎖、複雜肛門閉鎖、巨結腸、門脈高壓、巨大腫瘤切除及小兒肝移植等方面成績卓著,特別是在腹腔鏡治療各種小兒外科疾病方面經驗豐富,處於國內領先水平,腹腔鏡治療膽總管囊腫處於世界領先水平。
學習與工作
1985年畢業於中國醫科大學,1993年在首都醫科大學獲博士學位。1990年他從師於我國小兒外科奠基人、北京兒童醫院張金哲院士,多年來在張院士及幾代小兒外科前輩的精心指導和臨床研究經驗資料積累的基礎上,在周圍同事們的全力協助和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成績。1995年和2000年他分別赴英國、香港和日本進修學習小兒腹腔鏡外科和小兒肝移植技術。
善於治療小兒外科疑難複雜疾病,在治療先天性肛門閉鎖,巨結腸,膽總管囊腫,膽道閉鎖,肝移植及其併發症方面有許多獨到之處。腹腔鏡治療小兒外科疾病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國內率先開展了經腹腔鏡治療膽總管囊腫、膽道閉鎖等一系列新手術,損傷小,恢復快,疤痕不明顯。在切除小兒巨大肝腫瘤和神經母細胞方面也具有豐富的經驗。
曾赴英國、香港和日本進修學習小兒腹腔鏡外科和小兒肝移植技術。國內外發表論文100餘篇,承擔過五項國家自然基金課題和科技攻關課題,四次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以上獎項。
2006年5月,獲首屆“宋慶齡兒科醫學獎”。系中華醫學會小兒外科分會委員,國際小兒腔鏡外科學會、英國小兒腔鏡外科學會、日本小兒腔鏡外科學會會員,中國微創外科雜誌編委等國內9個學術雜誌的編委;
1988年至2005年6月,先後在中國醫科大學第二醫院、北京兒童醫院、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小兒外科工作,
2005年10月作為人才引進到首都兒科研究所普外科工作至今。
臨床與研究
李龍同志一直工作在小兒外科臨床一線,承擔著疑難複雜危重患兒的診斷和治療工作,並在完成繁重臨床工作的同時,領導課題組對臨床實際工作中遇到的難題進行探索。在張金哲院士等前輩多年資料積累及指導下,對先天性消化道畸形進行了深入研究。首先通過動物實驗和臨床研究發現腸壁系膜直動脈的雙重血運支配現象,提出腸重複畸形血運分型方法,探索出單純切除重複腸管保留主腸管的新術式。明確Cdx基因表達異常與先天性巨結腸合併腸炎的關係,提出巨結腸性腸炎是腸黏膜內在先天性缺陷所致的觀點;探索出直腸黏膜和內擴約肌切除是預防腸炎的有效方法。通過對胎兒和新生兒的肛門組織形態學觀察,發現排便感受器的種類,定位和發育特點;發現先天性肛門直腸閉鎖畸形兒童神經病理改變特點;發現張力應力定律誘導肛門組織生長的方法;探索出球囊擴張治療複雜一穴肛畸形和肛門直腸閉鎖術後合併症頑固性便秘的新方法。
我國是先天性膽道畸形的高發國家,他領導的課題組成功的建立了肝膽畸形的動物模型,發現先天性膽總管囊腫擴張的形態與囊內壓力和膽總管遠端的梗阻密切相關;發現了十二指腸乳頭異位是其重要病理改變特徵,進而提出了胚胎早期肝憩室遠端異位是其病因的新觀點;成功開展腹腔鏡膽總管囊腫徹底切除及肝管與空腸 Roux-Y吻合手術。他們還對犬部分肝移植技術進行了實驗研究,在臨床上率先成功開展了嬰幼兒的親體和屍體肝臟移植技術。
微創腹腔鏡技術是當今外科領域發展尖端,他們課題組在國內率先開展了一系列複雜高難度腹腔鏡手術治療消化道畸形,並將該技術推廣到國內60多所小兒外科中心,培訓醫生300多名,推動了該技術在國內的發展和成熟。
擅長專業
在治療膽總管囊腫、
膽道閉鎖、
複雜肛門閉鎖、
巨結腸、
門脈高壓、
巨大腫瘤切除及小兒肝移植等方面成績卓著,
特別是在腹腔鏡治療各種小兒外科疾病方面經驗豐富,處於國內領先水平。
主要職務
現任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外科主任,
中華小兒外科、英國和日本小兒外科等國內外9個學會及雜誌的委員和編委。
《中國微創外科雜誌》副主編、
《中國當代名醫名院》雜誌 網站編委;
中國當代書畫藝術家聯合會(中國藝聯)健康專家委員會委員。
研究課題
李龍同志先後承擔完成了5項國家科研基金和1項北京科技新星計畫等資助課題,目前作為課題負責人承擔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攻關課題、國家自然基金課題、北京市科技攻關課題等多項研究課題;多年來在國內外發表論文120餘篇,SCI收入論文19篇, 出版發行《小兒腹腔鏡手術圖解》、《小兒外科指南》2部專著和《小兒腹腔鏡手術(光碟)》一套,提出的新觀點和新方法被國內外廣泛接受和套用;先後榮獲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三項,並於2006年獲中國首屆兒科醫學獎——“宋慶齡兒科醫學獎”,成為全國五位獲獎者之一,也成為北京地區唯一享此殊榮的專家。
所獲榮譽
四次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以上獎項。
獲首屆“宋慶齡兒科醫學獎”。
系中華醫學會小兒外科分會委員,
榮獲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三項,
2006年5月,獲中國首屆兒科醫學獎——“宋慶齡兒科醫學獎”,成為全國五位獲獎者之一,也成為北京地區唯一享此殊榮的專家。
2011年6月北京市衛生局被評為“為民眾健康服務的黨員之星”
-先後發表學術論文176篇SCI收入論文21篇主編著作3部
-獲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三項
-研究成果為國內和國際小兒外科最權威教科書引用
-完成了5項國家級科研基金和北京科技新型計畫等課題
-目前承擔國家“十一五”科技攻關等多項國家級課題
相關新聞
小兒外科領域年輕專家—記小兒外科主任李龍
創造了世界首例“一肝兩用”肝移植手術用於兩個幼兒的奇蹟。此次手術還創造了首例肝移植體重5.5公斤幼兒、首次肝單段移植、首次右後段移植的全國醫學界的三項第一。這次手術的主治醫師是北大醫院小兒外科主任李龍。2003年10月24日,北大醫院小兒外科手術室,患女性假兩性畸形的五齡童佳佳,在此成功地做了“女性假兩性畸形,腎上腺皮質增生症”手術,主刀大夫還是李龍。李龍教授和王素芹副主任醫師採用保留血管神經皮瓣的新技術為佳佳作了陰莖切除,陰道成型,會陰成型術。術中將陰莖內的海綿體切除,並保留陰莖的血管神經,然後重建大小陰唇和陰蒂,並重建了下1/3陰道,使其與原有的陰道相連,然後再造了處女膜。手術歷時2小時。類似的手術李龍教授不知做了多少次。李龍的醫學成就,是從突破小兒肛腸外科領域開始的。
央視《講述》:牽腸掛肚拯救你
特別視點:她出生不久,便做過三次手術,並把一根腸子留在體外,生命時刻受到威脅。她的病驚動了媒體以及上海、北京等地醫生,甚至驚動了中國工程院的院士。
新京報 女童患怪病 常常站著睡
本報訊(記者 王卡拉)撐住病床護欄,挺著腫脹如鼓的大肚子,小彩雲細小的胳膊和肩膀已微微顫抖。她只能用力撐著自己,站立對她來說更舒服些。嘴裡“嗚呀”之聲漸小,她就這樣站著,閉著眼睛打起盹來。
由於身患罕見疾病———下腔靜脈-肝靜脈阻塞綜合徵(布加氏綜合徵),海南4歲女童彩雲的腹部迅速長大,如懷孕足月的孕婦,布滿青色血管、泛著亮光的肚皮似乎隨時都會撐破。昨日,在愛心人士幫助下,彩雲和父母抵京,住進首都兒科研究所。
施妙手 讓更多患兒享有健康生活
一位安徽合肥的十六歲患者患有“一穴肛”,即陰道、尿道、腸道共用一個通道,是極為複雜的泄殖腔畸形。李龍大夫發現,此患者屬嚴重的一穴肛畸形,非常少見。由於她的膀胱頸、尿道、陰道皆有缺失,此外脊椎神經、骶骨、脊髓發育情況都不是很好,因此手術極為複雜。通過手術為她解決三個問題:一是膀胱頸和尿道成形,使得病人可以控制住尿;二是陰道成形,使得病人以後能成為一個正常的女孩;三是由於病人的輸尿管和膀胱對接不很吻合,要重新對接輸尿管和膀胱。手術成功後,患者和其母親激動萬分,她們開心地說:“苦盼了16年終於等到了這一天……”
李龍 大夫已開展治療穴肛手術數十例,成功率達95%。採用球囊持續擴張的技術,誘導共同管腔擴大生長來產生足夠的與尿道和陰道組織結構相近的黏膜,其後將其一分為二分別成形尿道和陰道,這樣一期完成尿道、陰道和肛門直腸的成形手術。手術後患兒不但獲得良好的排尿和排便控制功能,而且會陰部外觀滿意,成形後的陰道會隨著生長而發育,結構符合生理。該手術方法的研究論文被權威雜誌《美國小兒外科雜誌》發表,論文被選在第八屆國際小兒肛腸大會上宣讀,並獲得大會設立的優秀研究成果獎(GAPS獎)。
漏斗胸畸形不但影響孩子的形體美觀,更重要的是會造成孩子的心肺功能損害和心理發育障礙。一名9歲男孩生後不久被發現胸脯向內凹陷,吸氣時更明顯。到當地醫院求治,得知是漏斗胸畸形。九年來,孩子受盡了漏斗胸的折磨,每年都要為此住一兩次醫院;個頭比同齡小朋友矮一截。今年2月初,其父母在網上查詢到有了新方法治漏斗胸後,帶著孩子來到我院求治。李龍大夫和同事們在患兒兩側胸壁各切一3cm小口,藉助胸腔鏡將一特製的金屬板從凹陷的胸骨底穿過,頂起胸骨,漏斗畸形很快就不見了。手術僅用25分鐘,出血不足5ml。新手術不切除肋骨,損傷極小,孩子很快就康復出院了。
腸重複畸形是小兒外科常見的消化道畸形之一,手術切除病變的腸管是唯一的治療方法。傳統上根據外形進行分型,治療上採用將正常腸管隨同病變腸管一併切除術式。這樣患兒會損失了部分賴以吸收營養的正常腸管。李龍大夫和他的同事們探索出單純切除重複腸管保留正常腸管的新術式,也就是說,保留正常的主腸管、單純切除重複的病變腸管,治療患兒100餘例,獲得成功。在國際上發表後,被稱為“李氏分類法”和“李氏術式”。目前該手術方法已被國內外小兒外科醫生廣泛採納。
獻愛心 用精湛醫術救治千百患者熟悉李龍大夫的人都說他是“拚命三郎”。他幾乎“長在手術台”旁。幾個月的時間裡,在外科醫護人員通力配合下,李龍大夫和他的專業組共完成了百餘例小兒腹腔鏡手術,包括普外、泌尿、新生兒、胸科和骨科矯形等系統的多種高精尖手術術式,手術取得滿意療效,患兒治癒出院,併發症為零。腹腔鏡手術有著傳統手術所不具備的優越性:一是恢復快,患兒住院時間短,增加了周轉率和床位使用率;二是手術創傷小,術後患兒的切口瘢痕不明顯,受到患兒和家屬的讚許;三是腹腔鏡的放大作用使手術操作精細、準確,減少了手術併發症;四是促進小兒微創外科在我院的成功普及和推廣,標誌著我院小兒外科進入國內領先行列。
醫者父母心。李龍大夫不斷探索手術的新方法,以求用最小的創傷、最利於患者恢復的方法、儘量低廉的費用解決患者的問題。如腹腔鏡治療先天性膽道閉鎖不但有損傷小、恢復快、腹部切口瘢痕不明顯的優點,而且具有術野顯露清楚、解剖部位準確、出血少,吻合確切等優點。此研究論文被第11屆亞太內鏡外科大會選為大會發言。常規的甲狀腺瘤開放手術需在頸前區做一個較大的橫行切口,手術以後留下一個永久性傷口疤痕,不但直接影響到孩子的外貌美觀,而且由於傷口粘連,疤痕處皮膚有時會隨著表情變化而異常活動。李龍大夫採用內窺鏡下手術切除甲狀腺瘤,切口做在腋窩部,僅5mm長,在前胸做兩個3mm的切口導入微型器械,游離切除甲狀腺瘤。因為頸部皮膚沒有切口,手術後疼痛輕,看不出切口。採用該手術方法的療效受到了患兒和家屬的廣泛好評,隨訪最長5年,顯示效果好,無腫瘤復發者,切口瘢痕幾乎看不出來。李龍大夫用愛心和精湛的醫術為千百個小患者解除了病痛,為千百個家庭送去了歡樂。
為不斷攀登小兒外科的高峰,李龍大夫付出了不懈的努力。同時,單位領導和同志們對他的幫助和支持,更成為他不竭的動力。他感慨地說:是首兒所領導班子營造的講科學、講正氣、講團結、重學術、重人才的發展環境為他充分施展才智提供了舞台;是首兒所有著嚴謹、進取、團結、奉獻良好傳統的外科集體,特別是科主任、黨支部的鼎力支持和協作,讓更多優秀的人才插上騰飛的翅膀,為兒科醫學事業的發展、造福一方兒童做出新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