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原[原中國證監會規劃發展委員會主任]

李青原[原中國證監會規劃發展委員會主任]
李青原[原中國證監會規劃發展委員會主任]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李青原,中國證券市場最早的推動者和設計者之一,原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規劃發展委員會主任。

基本信息

個人簡歷

1976年

畢業於北京外語學院,曾在聯合國紐約總部擔任傳譯員數年。

1977年

在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攻讀。

1987年

為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訪問學者。

1988年

成為中國證券市場研究設計聯合辦公室的創始人和研究開發部主任。

1990年

獲得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並擔任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巨觀司副司長至1993年。

1992--1993年

擔任中國股票發行和交易規則起草小組協調人及內地與香港證券事務聯合工作組成員。

1994年

在紐約獲得證券業從業資格。

1994--1997年

任高盛(亞洲)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

1997--1999年

出任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中國政策顧問。重返高盛(亞洲),擔任國際顧問。

1999年

1999年擔任香港聯合交易所創業板工作小組成員。

2002年

加入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任規劃發展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後任規劃發展委員會主任及研究中心主任。

2006年任中國人民大學太平洋經濟研究所研究員。

相關報導

李青原,中國證券市場最早的推動者和設計者之一。她不僅是創立中國證券的元老,還是中國資本市場呼風喚雨、舉足輕重的人物。對於李青原來說,資本市場不僅僅是她付出智慧的一項工作,更是一種全身心投入的事業。

1979年,李青原考取了聯合國譯員,成為新中國恢復聯合國席位後首批進入聯合國的工作人員。“那三年我基本上週遊了世界三圈,真長見識。”見識了已開發國家的強盛,又回想起自己插隊當農民時看到的中國最真實的貧困狀態,李青原形成了自己的見解:中國要改變落後局面,需要經濟方面的人才。“我們那一代人所受的教育都是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於是她開始主攻經濟,“申請只參加聯合國有關經濟的會議,並且和國內來的經濟學家經常聯繫、向他們求教,常去哥倫比亞大學聽一些經濟學演講,比如加爾布雷斯等著名經濟大師的演講都親耳聆聽過,受益很大。”

回國後,李青原考取了中國人民大學吳大錕教授的博士生,主攻方向是美國經濟。“在讀美國歷史和《資本論》的時候,我就發現,資本市場是個很了不起的東西。”當時正值各種新思潮活躍,國外的很多經濟學家、經濟界名流紛紛來中國講學,懂經濟又精通英語和法語的李青原成為這些論壇的活躍人物,索羅斯就對她大加讚賞並為她提供了去美國作論文的機會,這也是索羅斯贊助國內第一個人的研究項目。在美國,她與高西慶、王波明、劉二飛等一批留學生在資本市場的見識上意氣相投,後來,他們回國後成立了“聯辦”,並開始初建中國的證券市場。

李青原是中國證券市場最早的推動者和設計者之一。1988年是李青原涉足中國證券市場的開始。當時,中國還是計畫經濟的一統天下,當大多數中國人還不知道證券是什麼的時候,她和高西慶、王波明、王巍等人起草了《關於中國證券市場法制化與規範化的政策建議》,這在當時被稱為聲名赫赫的“證券白皮書”。這是一幫海歸人士,他們深信中國經濟要發展,必須引入證券這一資本要素,因此要對中國同胞進行證券知識的普及和規範。

1989年,李青原與高西慶、王波明等人創立了中國證券市場研究設計中心(簡稱聯辦),她任聯辦的研究開發部主任。聯辦雖說是個“民間機構”,可由於是藏龍臥虎之地,是一幫精通證券的海歸人士在打理,並非人微言輕,他們在很多重要場合都有話語權,影響高層的決策決心,正是聯辦的推動才使中國證券市場得以在計畫體制下孵化出來。

1990年,李青原師從著名經濟學家吳大琨教授,專攻資本,獲得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1992年,乘著小平南巡講話的東風,李青原協助劉鴻儒籌建證監會,並擔任中國股票發行和交易規則起草小組協調人及內地與香港證券事務聯合工作組成員,也就是現在的國際部主任。應當說,李青原是證監會當之無愧的元老級人物。

1994年,李青原赴美國深造,專攻證券,在紐約獲得證券業從業資格,為後來在中國證券市場呼風喚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後她擔任香港證監會中國事務顧問、高盛集團國際顧問,身影頻現傳媒和各種大型論壇,慷慨陳詞,瀟灑自如。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李青原在高盛集團的經歷。她曾被聘任為高盛(亞洲)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後又被聘為高盛集團國際顧問。這是份非常顯赫榮耀的工作。高盛集團,是一家國際領先的投資銀行和證券公司,向全球提供廣泛的投資、諮詢和金融服務,擁有大量的多行業客戶,包括私營公司,金融企業,政府機構以及個人。

高盛給李青原百萬美元的年薪,足可以讓她享受現代文明的奢侈和安逸,豪宅、名車,還有那週遊世界的風光,對一般人而言,這可是抵禦不了的誘惑。

可李青原對中國資本市場偏偏情有獨鍾。李青原說,“學者是什麼,是一些追求終極真理的人,學者就要說學者的話。你發現了一個問題,你開出了藥方,它還起到了作用,對這個社會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你就不會覺得辛苦,這太有樂趣了。” 李青原要把自己激活中國證券市場的“藥方”付諸實踐。

李青原的抱負被知人善任的證監會主席周小川所賞識。2001年6月12日,由財政部牽頭,包括證監會、經貿委、計委等6部委召開部級聯席會議,做出“以市價減持國有股,補充社保基金”的決定,“國有股減持”大幕由此拉開。與其同時,中國股市也跌入了漫漫長夜。為更好地監測股市,觀察其動態走向,周小川仿照央行的設定,在證監會裡設一個規劃發展委員會,性質是研究機構,大約有20多個委員,主要是為決策提供研究報告。誰能擔綱規劃發展委員會主任這一要職呢?周小川想到了遠在香港的李青原。

此前,李青原和李振寧曾聯名給周小川寫信,她認為,解決股權分置問題應該引進一種機制,讓非流通股和流通股股東共同表決。本來就跟李青原很熟的周小川邀請李青原出山,李青原欣然應允。 2002年7月,李青原出任中國證監會規劃發展委員會辦公室主任。

坐上了中國證監會規劃委員會主任這個位置,雖說官不大,但責任不小,李青原有一種特別的激動,為實現人生價值而捨棄在香港的富貴榮華,她義無反顧。撫摸著傷痕累累的股市,李青原有一種“天將降大任於斯人”的感慨。

2003年10月,李青原在“中國改革論壇”上表示,“要積極穩妥地解決嚴重阻礙資本市場發展的歷史遺留問題,即股權割裂問題”,“股權割裂的制度設計嚴重影響了資本市場的發展,這個問題不解決,做任何事情都走不動。”

2004年1月,在《中國證券報》與中國人民大學合辦的資本市場論壇上,李青原本是作為點評嘉賓參會,當討論到股權分置的問題時,李青原躁動不安,“你們是專家學者,我也是博士啊!”她站起來,顧不得喧賓奪主之嫌,大發感慨,以她特有的斬釘截鐵的語氣發表了自己的看法,“股權分置是我國股市的一大弊端,必須儘快解決”,“2004年是解決這一問題很好的時機”,她甚至提出了“試點先行”的具體操作建議,一副急巴巴的樣子。她的結論是:2004年是解決全流通的好時機。 她的理由似乎都站得住腳:2004年,中國經濟仍然保持了9%的增長率;基金規模超常擴大,機構投資者的數量迅速增加;股指從她講話時的1400多點上升到4月份的近1800點。 但2004年很快就過去了,股改依然沒有開始。李青原很是失落。

2005年初,又一次資本市場論壇。李青原又談到了尚未實行的股權分置改革,她激動地說:“去年我在這兒說的話,一個字、一個標點都不會改。”話語鏗鏘有力,如鐵鍋炒銅豌豆。

到了2005年春夏之交,中國證券市場的根本性缺陷、最大的弊病——股權分置改革成了萬眾矚目的焦點。呼喚已久的又一輪全流通試點終於破繭而出。

據統計,隨著2月27日第22批的十家公司進入股改程式,深市已股改完畢或進入股改程式的公司市值已占到深市總市值的61.87%,深市股改完畢或進入股改程式家數占到深市上市公司總數的47.93%。

在李青原心目中,“只要占總市值60%的兩三百家上市公司順利進行了股改,改革就應該視為成功完成。”

而今,股權分置改革大局已定,李青原選擇了離開。這位精通聲樂、頗具傳奇色彩的人物為證券監管體系中的“海歸派”劃上了一個休止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