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逢亨

1806年,永定河水泛濫,南岸決堤數十丈,情勢危急。 1809年,他調任河間府知府,刻意勤政,為民伸冤,深受百姓愛戴。 1820年,李逢亨告老還鄉,回到平利。

基本信息

簡介

李逢亨(1744—1822),字垣齋,號培園,陝西平利縣人。他品德優良,精通詩文。清乾隆四十四年,進朝整理編纂《四庫全書》。之後,連任薊州州判、永定河南岸同知等職,掌管治水工程。

1806年,永定河水泛濫,南岸決堤數十丈,情勢危急。他親臨災區,指揮官兵搶險築堤,控制水患,受到百姓的稱讚。

1809年,他調任河間府知府,刻意勤政,為民伸冤,深受百姓愛戴。這一年,黃河水暴漲,決堤十餘處。他奉旨抗洪,日夜堅守危難險段,組織加固堤防,終於堵住缺口。嘉慶帝聞訊特旨擢升他為永定河道東河總督。

1811年3月,嘉慶帝西巡,指名召見李逢亨,賞賜他三品頂戴花翎,封他為黃河總督、兵部尚書,署直隸總督,肯定了他的治水功績。

1820年,李逢亨告老還鄉,回到平利。他目睹了家鄉貧窮落後的面貌,慷慨解囊,買得一院房屋,捐給“五峰書院”(今城小前身)作校舍,成為傳頌至今的佳話。

1822年病逝,享年78歲。他死後鄉里老幼痛哭失聲,清廷誥封他為榮祿大夫,葬於興安府(今安康市)南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