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莎

李芳莎

李芳莎(1602-約1655),字台辰,直隸廣平府永年縣(今河北省永年)人。明朝拔貢生。歷任鄆城、武鄉知縣,升柳州府(一說為永州府)同知,未赴任而罷歸。為官皆有惠政,清操凜凜,善發奸伏。 芳莎好苦學,經史百家之言皆上口。其詩“詩格沉雄,步趨少陵為多”,國史院大學士宋權、弘文院學士王鐸極重之。嘗為宋權草《謝賜大內書畫表》,揮毫立就,都下傳為美談。著有《準敕草》、《威如堂詩集》。也有說其任武鄉知縣時曾修《武鄉縣誌》者。《山西通志》稱:李芳莎,永年人,順治元年由拔貢令武鄉,清節自持,發奸摘伏如神,暇則以詩歌自娛,地方利弊,亦往往托之於詩,當時以為“詩史”。 李芳莎年五十餘而卒。

基本信息

傳記

《李氏族譜》台辰公傳

公諱芳莎字台辰拔貢歷運城武鄉知縣皆有惠

政升柳州府同知未赴罷歸年五十有餘貧病以

死時人皆扼腕申公鳧盟曰予性忽善忘不能記

古人姓氏公曰第多讀之自記公資賦本中人然

苦心積學鳧盟公嘗與王霖蒼並稱之公經史百

家之言皆能上口為古文詞淵渟無涯際詩格沈

雄步趨少陵為多宋相國權王宗伯鐸極重之嘗

為宋相國草謝

賜大內書畫表()揮毫座上疾如風雨一時輦

下侈為美談著有準勅草威如堂詩文行世

詩作選錄

李芳莎 李芳莎

河北省永年縣臨洺關西五里中召莊村南舊有泉亭寺,縣誌記載:鎮地掘井必三丈乃及泉,唯寺中地掘二尺即得水,內有蓮池,水泉常溢。寺有古井至今尚存。又名紅魚寺。民間相傳原為戰國時趙王香火院。明天啟年間(1621-1627)李芳莎之父李養沖曾重修。現已重闢為旅遊景點。李芳莎寫有多首有關泉亭寺的詩。

【泉亭寺雜詩】其一:新泉三尺淺,小市一彎通。荷動珠難碎,魚來水漸紅。幽花香挹露,熟果氣隨風。社鼓雲中響,兒童祝歲豐。

其二:檐雀朝多語,啾啾似枕前。銜花經雨後,啄栗在人先。安且巢禪室,飛曾上舞筵。真將鳥共樂,鷗狎豈虛傳。

其三:稍得煙霞趣,偏知世界空。行蹤萬里外,生計一瓢中。霧淨山徐出,雲疏雨不同。每從摩腹去,披拂任微風。

其四:簾間窺鳥道,窗下即僧田。幸少妻孥累,猶多客子緣。沙明遙見草,水曲暗通泉。感慨傷古今,淒涼夜火懸。

其五:趺坐翻成懶,持齋不為貧。荒村粗有屋,瘠土不留人。避餌知魚巧,穿窗喜燕馴。池清入鏡里,愁與照風塵。

其六:雜卉初無譜,方言強命名。風林依鳥宿,山水逐門平。日烈瓜先實,亭深草易生。前途歸馬熟,自覺去來輕。

詩人交遊

李芳莎與申涵光同為永年人,皆善作詩,故相交遊。申涵光有《李台辰赴淄川丞》詩曰:宦海風濤正渺茫,怪君何事有離傷;高軒已駕知難挽,獨把移文向草堂。申涵光還有《寄懷淄川丞李台辰》詩曰:六月黃塵里,青袍引上官;當吾散發好,憶子折腰難;石壁留書幌,松陰落釣竿;似聞秋夜月,同得故園看。

竹葉青酒

汾陽宜竹,古來盈野。汾人浸泡竹葉於汾酒之中,釀出金黃透亮的竹葉青酒。在明清詠汾古詩之中,有竹之詩屢見不鮮。明代翁志洵在“西河郡守姚公韻”七律中有“茂林修竹群賢集,風景依稀似永和。”李芳莎於《游西園之二》中更有“仙岩靈寶激飛湍,近水偏宜竹萬竿”之句。詩中所指“西園”即明代汾州城北馮家莊村的“西岩別墅”,其遺址現今仍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