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紹玲

李紹玲

李紹玲,女,1974年8月生,博士,副教授。現任教於河南工業大學,主講《國際金融學》、《國際結算》等課程。

心靈的閃耀
——記河南工業大學十佳師德標兵李紹玲老師
教師的事業是崇高的,他們用語言播種希望;用粉筆耕耘執著;用汗水澆灌知識;用心血滋潤成長,用真理和智慧把人才塑造,讓朝霞和春暉在心裡閃耀。
李紹玲是我校經濟貿易學院金融學系的一名教師,她正是這段話的實踐者。李老師為莘莘學子們在現實和理想之間鋪設了飛翔的跑道,是學生心中之路的明燈。她有許多深刻而生動的話語,如同座右銘,激勵和提醒著自己;亦如同一束心靈的火種,點燃老師和學生之間火紅的情誼和感動。
“比起收穫的快樂,耕耘時的辛苦又算得了什麼呢?”
李紹玲老師同時扮演著多種角色:傳道者,授業解惑者,示範者,管理者,學生的益友,科學技術的研究者……她在教學中注意教書育人,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化理論為方法,讓學生學會做事,懂得做人。
作為教師,李老師為人師表,對工作兢兢業業,為了備好每一堂課,她努力鑽研教材,不放過任何細節。在教學活動中,她始終把“培養學習的態度和終生學習的理念”作為核心,採取預習提問與小組競賽相結合,教師講授與學生自學相結合,知識傳授與思維想像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的實際能力,使學生由被動的“要我學”轉化為主動的“我要學”,對李老師所講授的課程產生了積極濃厚的興趣。大家不僅在一門課上下功夫,感興趣,在其他課上,或者在業餘時間,也養成了隨時隨地學習的良好習慣。
多年來,她連續超額完成教學工作量,在歷年的校級、院級教學評比中名列前茅。2001年學校開始舉行教學競賽以來,連續多次獲得學校教學優秀比賽二等獎。並在2006年,獲得河南工業大學首屆青年教師教學技能競賽一等獎、教案評比優秀獎、經貿學院教師課堂技能競賽一等獎等。
“老師走進學生的心裡並不難——記住他們的名字”
“育人”是大學教師工作中重要的一課。李紹玲老師重視學生的人格尊嚴,講求和學生是平等的教與學的主體。在課堂上,她從來不強調老師的地位,學生就是直呼其名也沒關係。而對學生,她也像對待朋友一樣親切,有時候還叫他們的小名或是有趣的外號。學生即使有問題回答不出來,她也會露出她那鼓勵般的微笑。她以快樂的心情面對教學和學生,用實際行動影響著他們,使得學生慢慢建立起自尊和自信。
“老師記住了學生的名字,學生就認為老師心裡有他(她),同時,他(她)也會把老師裝進心裡。走進一個人的心裡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老師走進學生的心裡並不難——記住他們的名字,了解他們的基本需要就可以了。”這是李紹玲老師在教學筆記里的一段話。她認為教育者的工作能否取得成效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受教育者的主動性,老師走進學生的心裡,學生才會接受你的教育。此外,記住學生的名字,可以克服部分學生的“匿名心理”,從課堂管理角度解決他們代答“到”、代上課、代寫作業的現象。記不住學生,不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具體情況,因材施教就成了一句空話。因此,她想盡辦法記住每一個學生的名字。一有空她就鑽進學生堆里,通過與學生交談記住他們。或者是上課叫人回答問題時用小卡片記下某個學生的特徵。這樣既加強了與學生的交流,同時與學生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用愛心尊重學生並贏得尊重。李老師嘗試了多種教學方法以改進教學質量,針對曠課、代上課或講話成風現象,努力記住每個學生的姓名,讓學生的“匿名心理”無法實現;針對不認真聽課現象,布置的作業要求當堂完成;針對個別學生自制力差的問題,課後與之交流,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李老師的話猶如春天的腳步,在同學們心中勃發出紅花綠草,切切情誼。
給同學們真實而真誠的表揚。所謂“真誠”就是要善於尋找他們的優點;所謂“真實”就是哪怕優點很小但一定是某個學生的,而不是泛泛的表揚,如誰字寫得好、誰表達得清晰、誰的思考很全面等。讓每個學生都感受到自己是受關注的,是老師心裡一分子,而不是個“局外人”。
給學生“發出自己聲音的機會”,讓他們說出自己的觀點並逐步形成敢於表達自我的意識。她經常鼓勵學生說:“我的話也許是錯的,但一定是真話;你們也要說真話,否則你們就不會認真聽別人說話,甚至不允許別人說真話。”在課堂上,她認真貫徹這一理念,通常會選取有代表性的實例讓學生展開討論大膽發言,爭取讓每一個學生都表達出自己的觀點和想法。但很少給學生標準答案。針對學生的討論發言,她給予積極的評價,同時也指出其中的不足。久而久之,學生想“糊弄”也不行,自然就養成了愛思考的學習習慣。
用智慧和愛心打造自己的風格。“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教師若想贏得學生的認可,最好的方法就是利用自身的優勢形成自己的風格。而她的風格,便是對學生傾注愛和關懷,在她的眼裡,每一個學生都是值得關愛的,誰也不例外。“教學有法,但無定法,只要傾注自己的愛心和激情就能得法”。
“嚴而不死、活而不亂,善於構建和諧、活潑、進取的班級。”
作為班主任,一個班級的管理者,她有著良好的敬業精神,並掌握正確的管理方法。紀律上,她非常注意和同學們的思想交流與溝通。發現同學們有情緒不對的苗頭便及時找他們談話,情節比較嚴重的就和家長取得聯繫,共同解決問題。並利用主題班會進行思想與安全教育。經過努力,第一學期她帶的班級到課率居於經貿學院第一,同學們也認真完成學院交給的各項工作,衛生多次受到表揚。好的紀律也營造了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她常利用班會的機會,以自己在社會中的經歷和故事來激勵同學們努力學習。班內學習氛圍濃厚,同學們自發的組織了學習互助小組,有的還報名參加了自學考試。
李老師努力構建班級文化.圍繞同學們的需要開展各種活動。長時間共同生活學習,班級形成了"不為幻想一蹴而就,只為夢想堅定不移"的班訓,和"團結互助,自信自強,刻苦學習,爭創先進"的共同目標。當有同學過生日時,她組織大家為同學送去精美的禮物和真誠的祝福,讓他們在生活中的時時刻刻都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她積極組織同學們參加各項活動,還自發組織了“中秋晚會”,“籃球友誼賽”,“羽毛球比賽”,“象棋比賽”,“思想交流會”,“桌球比賽”,“冬至包餃子”等特色活動,加強同學們之間的溝通交流,促進了相互的了解,既加深了友誼,又豐富了同學們的課餘文化生活。
有付出就有回報,經過全體同學的共同努力,她所帶的班雙雙被評為"經貿學院標兵班級",她本人也被評為校級"優秀班主任"。
“教師的最大幸福就是把一群群優秀學子送往理想的彼岸。”
李紹玲老師一直在用行動踐行著她念念不忘的這句話。為了分擔貧困大學生生活中遇到的困難,使他們樹立自強自立的信心,努力學習,回報社會。李老師與其在北京、上海的同學及同事三方出資籌集原始資金,建立了一個貧困生資助項目。將經貿學院大一、大二部分貧困學生作為主要的資助對象,分擔這些貧困學生學費以及生活費用等。
作為資助項目的負責人,李老師除定期負責發放資助款外,還定期了解受資助學生的學習生活情況,及時和資助生溝通,激勵他們更刻苦努力地去學習。同時,她還給資助人提供第一手資料,讓他們了解資助款的使用以及孩子們的學習生活情況。
受資助的同學永遠都不會忘記李老師的恩情,李老師是他們知心的朋友,是他們身邊的親人。每逢節日,他們都會登門拜訪,給李老師送去節日的問候和祝福。2005級的張遠同學,正是李老師的資助使他重振了生活的信心,學習成績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年年獲得學校的獎學金,在學校的活動中也表現積極。同時自強不息,利用課餘時間勤工儉學,盡力實現生活上的自力更生。
到目前為止,此資助項目累計資助10人次,其中一人為資助人和被資助人直接聯繫,其餘9人屬於定期發放資助款。現有的資金額可以再繼續資助8名同學。從項目運作一個多學期的情況來看,受到資助的同學學習大有提高,有7人獲得獎學金,8人學分績點大幅提升。資助生的整體良好表現,使得項目得以順利運作,同時也達到了資助人出資的初衷,可以說是兩方受益。
愛是心靈的呼喚,愛是換得莘莘學子一抹開心的笑。她,用真誠的愛心培養著一批批學子,在這個平凡而偉大的崗位上閃爍著自己的光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