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濟國

李濟國

李濟國,男,1939年6月出生,江蘇省海門劉浩(六甲鎮)人,是首屆韜奮新聞獎獲獎者

基本信息

個人信息

經歷

1953年國小畢業後,離開家鄉隨父親在上海讀國中、高中。1959年中學畢業,考入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學習。1964年學完五年的新聞專業,被分配到人民日報工作。

李濟國在人民日報工作了30年,卻做了25年的夜班編輯。30年來,經李濟國手編髮製作的好稿、好標題、好版式已在全國好新聞評選中多次獲獎。1991年第二屆全國現場短新聞評選揭曉,人民日報五篇獲獎稿件中有四篇是由他經手編髮的。

貢獻

多年來,李濟國和他的同事們及時組織搶發了大量的“本報最後訊息”,從來沒有發生過重大新聞遺漏,或是大新聞小安排的事故,總是把最新訊息準確及時地奉獻給讀者。 李濟國要求自己策劃的版面既要保持人民日報應有的特色——準確、大方,又要有所突破和創新。特別是每逢節假日和重大報導,他更是要求自己製作出眉目清楚、重點突出、不落俗套的版式。多年來,他經手編排的版面已不下4000塊。其中,榮獲全國新聞獎的有之,受到中央領導同志讚揚的亦有之。1994年3月6日,新華社播發了一篇題為《一個朝鮮族養母的情和淚》的文章,講述了一位朝鮮族婦女用無私的愛養育和拯救一個漢族兒子,自己卻因貧困和病痛而住進醫院的感人故事。由於當時正值“兩會”期間,版面緊張,文章沒能採用。李濟國卻怎么也忘不了這篇具有特別價值的稿件。時隔20餘日,“兩會”報導結束後,他再一次讓編輯將此稿提交編前會討論,受到充分重視。1994年3月28日,文章在人民日報四版頭條發表,並配發了“子夜走筆”——《人人都來獻出一點愛》的評論。文章見報後,受到丁關根等領導同志的關注,在讀者中也引起強烈反響,僅三天時間就籌集到給朝鮮族養母的捐款近四萬元。

評價

社會評價

羽佳在一篇文章中寫道:“編輯改稿好比醫生給病人輸血,但醫生為病人輸入的是別人的鮮血,而編輯為稿件注入的是自己的心血。人民日報的李濟國,就是為新聞事業傾注心血的編輯。”“30年來,經李濟國手編輯、製作的好稿、好標題、好版式已在全國好新聞中多次獲獎。1991年第二屆全國現場短新聞獎評選揭曉,人民日報五篇獲獎稿件中,竟有四篇是由他經手編髮的。他說:“得獎的雖然不是自己,卻同樣有受獎之感,也許是編輯的自豪感使然吧!”

自我評價

李濟國在題為《獻給無名英雄》的文章中感言:“我對名利並不看重,況且韜奮獎盛名難副。這次之所以特別珍重它,是因為韜奮獎和我的事業乃至生命緊緊相連。韜奮新聞獎是我有生以來乃至一生的最高獎嘗。它將永遠激勵我、鞭策我繼續努力,以韜奮精神盡職盡責。”

李濟國也有自己的遺憾:“做了幾十年編輯,最大的憾事有兩件:一是稿子寫得太少,二是孩子管得太少。”“我從心底感到對不住孩子,也對不住妻子。”但是,李濟國又說:“可我並不後悔自己曾經作出的選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