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李澤軍,是威玻一名普通焊工。他,勤於動腦,勇於創新,在同事中享有“小諸葛”的盛名。他,兢兢業業,任勞任怨,曾因腦出血病倒在工作崗位。這些年來,他憑藉對工作的熱忱和孜孜不倦的求學精神贏來了威玻人的喝彩。
經歷
已過不惑之年的李澤軍,斯文秀氣,眼裡透露著文人的氣質。脫下工裝,很難讓人把又苦又累的焊工活與他聯繫到一起。然而,殊不知,他在這個平凡的崗位上已經度過了23個春秋。
23載,在歷史的長河中,只是短暫的一瞬間,然而對於一個人的成長經歷卻是個漫長的過程。李澤軍,他幾十年如一日,堅守崗位,默默奉獻,用一顆炙熱的心和一把滾燙的焊槍,在企業的建設事業中挺起了不屈的脊樑。
性情溫和,與人友善,是屬羊的李澤軍與生俱來的性格。工作積極,刻苦鑽研,使得他在領導同事們中皆有很好的口碑。領導同事視他為親兄弟,無論遇到誰有困難,他總是盡我所能幫上一把。
四期池窯從當初建廠,到如今“2改3”成功擴建,他是見證者,也是參與者。一副面罩,一把焊槍,曾無數次伴隨李澤軍在火熱的建設工地上,在水火交融的大爐搶修中,漂亮地完成焊接任務。當時,雖說苦點累點,但那種團結協作、凝聚如鋼的精神至今還記憶猶新……
2006年,在四期池窯建廠之際,大地遭遇了百年不遇的高溫乾旱天氣。李澤軍與10多名鉗焊工人,僅用兩個月時間便完成了井架焊接的全部任務。在整個建設過程中,他身先士卒,勇挑重擔,發揚不怕苦、不怕累、連續作戰的精神,在高溫酷暑中抒寫了工程建設的華美篇章。
2008年5月,在五期池窯竣工投產之際,李澤軍卻積勞成疾病倒在了工作崗位。
當時,時值盛夏季節。作為四期池窯鉗工班頂樑柱的李澤軍,在五期池窯建設過程中,責無旁貸地承擔了污水處理設備的全部安裝工作。由於戶外作業,高溫缺水,每天頂著烈日的暴曬,長時間面對氧乙炔焊接,很快他便感覺到了身體的不適。頭爆裂似的疼痛,他沒有請假休息,依舊和往常一樣,每天早早起床。當別人還在路上,他已經到單位換好衣服,把工作室打掃得一塵不染。當別人到廠時,他已經提著工具到生產現場進行設備維護了。
有幾次,同事見他臉色慘白,閉著眼睛,一動不動地蹲在那裡。問他怎么了,他搖搖頭說沒事兒。直到第三天,類似的情況反覆出現,班長李應華強行把他拉到人民醫院做檢查,才知道他患了腦出血。
醫生讓他住院觀察,他卻死活不肯。好說歹說,答應了輸液,可輸完液他便跑回了家。當車間領導和同事們去探望他時,李澤軍說的第一句話便是:“生產正常了嗎,鉗工班事情多不多?”領導讓他在家安心養病,他卻說乾起活好的更快。
威玻人引以為榮的四期池窯“2擴3”技改工程,從窯放料到竣工點火,僅用了38天時間,創造了同類型生產線改擴建的新紀元。能耗下降,產量翻番,利潤大幅度增長,當大家在品嘗著成功帶來的喜悅的同時,又怎能忘記今年夏天滾滾熱浪帶給我們的深深記憶呢……
烈日下,高空中,在曬得滾燙的腳手架上,在密不透風的煙道里,在只能躺下才能完成焊接作業的交換機底部。焊槍如火舌,“撲哧……撲哧”作響,焊花四濺那一瞬間,兩個焊接物便被牢牢地粘合在一起。而在這些穿戴整齊,手持焊槍的人群中李澤軍就是其中一個。
此次技改,李澤軍承擔了氣力輸送螺旋加料系統、漏斗提升機、推拉門等設備的安裝調試,與同事們共同完成了成型7米層以上的鉗工技改項目,其工作量是顯而易見。
池窯成型後工序本是鋼筋鐵骨之軀,每一寸鋼鐵的連線都傾注著他們的滿腔熱血,所付出的艱辛是常人難以體會的。在這裡的每個角落,都留下過他不同姿態的焊接過程,每根鋼件都殘留著他與同事們用手抱、用肩扛、用背背身體的餘溫。手打起血泡,肩磨破了皮,腹肌出現青一塊紫一塊的痕跡,他們沒有一個退下。
昔日,每一次極度疲憊後的堅持,每一次咬緊牙關挺過的頑強,每一次忘我焊接中的執著,如今,已變成井然有序地生產。當看到火紅溶液源源不斷地從漏板滲出,當聽說產量提高、各項能耗大幅度下降,李澤軍內心便升騰一種莫名的喜悅。
此外,敢於向原有舊工藝、舊方法挑戰,是李澤軍突出的特點。幹活時,他總是主意多,辦法有效,同事號稱他“小諸葛”。他利用閒置設備,實現了產能和質量的提升。他將100多套內引風機、拉絲機滑梭重新組裝,修舊如新。他將風機動平衡進行調整,使原本需要送往廠家處理前後十多天才能完成的工序僅兩個小時就能完成,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經他研究發明的一次性分束器缸維修技術,大量節約生產成本,使得設備生產廠家為之愕然。
這些年來,李澤軍始終把企業當作自己的家,將滴滴汗水融入企業發展飛躍的每一個腳步,池窯建設他俯首躬身伴著焊花飛濺的剛毅身影,成為威玻人心中永恆的溫暖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