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李洪峰,男,漢族,1950年1月出生,黑龍江肇州縣人,1968年12月參加工作,1973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大專學歷,研究員。
主要履歷
1965.08——1968.12,在黑龍江省肇東師範學校中師專業學習。
1968.12——1970.12,黑龍江省肇州縣文化館創作人員。
1970.12——1973.10,共青團黑龍江省肇州縣委幹事、肇州縣農辦幹事。
1973.10——1978.12,黑龍江省肇州縣興城公社革委會副主任、武裝部部長,共青團肇州縣委副書記、書記。
1978.12——1986.06,共青團黑龍江省委辦公室幹事、副主任,青工部副部長,團黑龍江省委常委、副秘書長兼辦公室主任(其間:1981.05—1984.05在哈爾濱師範大學中文系夜大中文專科班學習;1985.04—1986.04在北京經濟函授大學現代經濟管理專業、經濟新聞專業學習)。
1986.06——1990.08,中共黑龍江省委政研室綜合組副組長(正處級)、組長(其間:1987.07—1989.01掛職任中共黑龍江省肇東市委副書記)。
1990.08——1991.08,中共黑龍江省委研究室副局級研究員(其間:1990.04—1990.12借調中共中央辦公廳調研室工作)。
1991.08——1992.00,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黨建組副局級調研員;
1992.00——1995.05,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黨建組副組長。
1995.05——2000.07,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黨建組副組長(正局級)。
2000.07——2004.12,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黨建研究局局長(其間:2001.10—2004.04掛職任中共陝西省西安市委副書記)。
2004.12——2007.08,中央紀委駐新華社紀檢組組長、新華社黨組成員。
2007.08——2008.11,中央紀委駐文化部紀檢組組長、文化部黨組成員。
2008.11——2013.9,中央紀委駐文化部紀檢組組長、文化部黨組成員、直屬機關黨委書記。
2013.9.26日,中央批准王鐵同志任中央紀委駐文化部紀檢組組長,免去李洪峰同志的中央紀委駐文化部紀檢組組長職務 。
中共第十七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
共青團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主要著作
《論現代領導之道》
《和中青年幹部談談領導能力》
《鄧小平執政黨建設理論學習綱要》
《論中國共產黨的基本特點》
《偉大復興與戰略思維》
《中國共產黨章程學習筆記》
《論鄧小平》
《論陳雲》
《廉政論》
主編著作
《毛澤東鄧小平論黨的民主集中制》
《毛澤東鄧小平論實事求是》
《毛澤東鄧小平論中國國情》
《鄧小平新時期重要活動紀略》
《努力建設高素質的幹部隊伍》
讀書的點
為什麼要提倡讀書
中國共產黨人一以貫之地高度重視學習,始終把學習作為一項關係黨的事業興旺發達的戰略任務來抓。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開創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也開創了中華民族讀書學習的新風氣。
1、中華民族歷來有重視讀書學習的優良文化傳統。
中華文明、中華文化之所以五千年連綿不斷,長盛不衰,一脈相承,一以貫之,中華民族重視讀書學習,是一個帶根本性的原因。
《論語》十六章,第一章就是《學而》,朱熹說,此為書之首篇,故所記多務本之意,乃入道之門、積德之基、學者之先務也。而《學而》第一句話就是:“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這樣的開篇讓人感到興味盎然。
《周易》中有兩句綱領性的話,叫做,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那么,怎樣才能做到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呢?《周易》的回答是,君子以懿文德,君子以多識前賢往行,以畜其德。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辨之,寬以居之,仁以行之。歸根到底,要靠學習。
我國古代著名政治家、學者,有很多學習故事和論學的名言。據記載,《論衡》的作者王充,家貧買不起書,常游洛陽市肆,閱所賣書,一見即能誦憶,遂博通眾流百家之言。韓愈的學生記下了他學習的情況,說:“先生口不絕吟於六藝之文,手不停披於百家之編,記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鉤其玄,貪多務得,細大不捐;焚膏油以繼晷,恆兀兀以窮年。”柳宗元曾談到自己讀書的體會,他說,本之書以求其質,本之詩以求其恆,本之禮以求其宜,本之春秋以求其斷,本之易以求其動,此吾所以取道之原也。參之穀梁氏以厲其氣,參之孟荀以暢其支,參之莊老以肆其端,參之國語以博其趣,參之離騷以致其幽,參之太史公以著其潔。此吾所以旁推交通以為之文也。歐陽修講過,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日月兩輪天地眼,讀書萬卷聖賢心。我們應當從古代賢哲的勸學、論學名言中,不斷受到鞭策和激勵。
中國共產黨人一以貫之地高度重視學習,始終把學習作為一項關係黨的事業興旺發達的戰略任務來抓,而且身體力行、率先垂範。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開創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也開創了中華民族讀書學習的新風氣。
毛澤東一生酷愛讀書。他讀書的目的,先是為了“修學儲能”,繼之是為了尋求“大本大源”,最後是為了尋找救中國的“主義”。毛澤東讀書範圍十分廣泛,包括馬克思主義、哲學、自然科學、社會政治、經濟、軍事、歷史、文學、書法、報紙雜誌、叢書工具書等11大類。有同志介紹,《二十四史》毛澤東讀過多遍,《資治通鑑》毛澤東讀過十幾遍,《紅樓夢》至少讀過五遍,《共產黨宣言》讀過近百遍。對毛澤東影響最大的書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中國歷史文化典籍,這是毛澤東認識中國、了解中國的一部分,也是毛澤東深厚歷史文化根底的一部分;二是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毛澤東不是中國最早接觸馬克思主義的人,但他是中國弄懂弄通馬克思主義特別是掌握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第一人。沒有毛澤東,就沒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2、學習問題是當代中國面臨的最重大、最緊迫問題之一。
新中國成立6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年來,隨著國家的快速發展,我國的國民素質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必須如實看到,這種提高同時代的進步相比,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相比,差距是很大的,從某種意義上說,甚至是嚴重滯後的。
這些年陸續發生的安全事故和群體性事件,固然有多方面教訓,但都可以從國民素質包括領導素質上找到原因,而從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體布局來分析,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個方面,文化建設成為亟待加強的薄弱環節。領導幹部閱讀率和全民閱讀率的下降成為十分突出的問題。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黨的十七大描繪了到2020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時我們的國家形象。這種國家形象,歸根到底都同國民素質有關,都要依賴國民素質的提高。因此,學習問題已經成為當代中國最重要、最緊迫問題之一。
3、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學習。
至於為什麼要學習,自古以來有各種各樣的回答。張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是為信仰而讀書;“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是為功利而讀書;葛洪“夫周公上聖,而日讀百篇;仲尼天縱,而韋編三絕;墨翟大賢,載文盈車;仲舒命世,不窺園門”,是為學問而讀書;陶淵明“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輒欣然忘食”,是為修養而讀書。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的偉大夢想,也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和全國各族人民為之奮鬥的崇高理想,是全黨全民族正在做的事情。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學習,就是要把我們的學習同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緊密聯繫起來,同時代發展和國內國際大局聯繫起來,為提高國家和民族的素質而讀書。
日本近代著名啟蒙思想家福澤諭吉在1874年寫了一部有名的《勸學篇》,號召日本人民捨身衛國,使日本趕上先進國家。該書對文明的進步充滿信心,並力言學問不只是讀書和空談理論,而須與實際生活相結合。這裡,我想引用福澤諭吉的一段話。
這一段話就是:“看到西方創造了比日本好得多的文明狀況,就把西方的一切都看作是好的,竭力效仿,而把日本的傳統一概拋卻,不加辨別,實在是‘東施效顰’。現在我們正處於混雜紛亂之中,必須把東方和西方的事物仔細比較一下,信其可信,疑其可疑,取其可取,舍其可舍。雖然疑信取捨得宜並非易事,而我輩學者責無旁貸,不可不以此自勉。我們認為空想不如致學,更須多讀報刊,多想事物,平心靜氣,放開眼界,求真理所在,自然會知何者應信,何者應疑。昨日所信,今日可能生疑;今日所疑,明日也許消釋。一般學者不可不奮勉。”福澤諭吉的話,今天對我們仍然富有啟發意義。
任何時代的學習,都必然帶有那個時代的深刻烙印。跟著時代學習,是最好的學習。青年人作為整個社會力量中最積極最有生氣的一部分,應當立定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讀書的遠大志向。現在二三十歲的青年人,再過三十年,才五六十歲,如果大家勤學苦幹三十年,到那時,我們國家的面貌、我們黨的面貌、我們這一代人的面貌和下一代人的面貌,將會發生多么可喜的變化!
應該讀什麼書
青年人要不要讀一點理論書?回答是肯定的。學習理論才能分清是非、堅定信念,提高理論思維和戰略思維能力,防止和減少工作中的片面性和形上學。
古今中外許多傑出的政治家、科學家、學者,都是熱愛讀書的人。
馬克思畢生為革命事業認真學習,他對許多科學領域作過深入研究,甚至在數學這個專門的方面也進行了深入的探討。他的學識的淵博是驚人的。保爾?拉法格回憶說:“馬克思的頭腦是用多得令人難以相信的歷史及自然科學的事實和哲學理論武裝起來的——他的頭腦就像停在軍港里升火待發的一艘軍艦,準備一接到通知就開向任何思想的海洋。”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兩句家喻戶曉的名言,是明末清初的愛國主義思想家、著名學者顧炎武提出來的。顧炎武自幼勤學。他6歲啟蒙,10歲開始讀史書、文學名著。11歲那年,他的祖父要求他讀完《資治通鑑》,並告誡說:“現在有的人圖省事,只瀏覽一下《綱目》之類的書便以為萬事皆了了,我認為這是不足取的。”這番話使顧炎武領悟到,讀書做學問是件老老實實的事,必須認真忠實地對待它。顧炎武勤奮治學,採取了“自督讀書”的措施:首先,他給自己規定每天必須讀完的卷數;其次,他限定自己每天讀完後把所讀的書抄寫一遍。他讀完《資治通鑑》後,一部書就變成了兩部書;再次,要求自己每讀一本書都要做筆記,寫下心得體會。他的一部分讀書筆記,後來匯成了著名的《日知錄》一書;最後,他在每年春秋兩季,都要溫習前半年讀過的書籍,邊默誦,邊請人朗讀,發現差異,立刻查對。他規定每天這樣溫課200頁,溫習不完,決不休息。
魯迅先生讀書是極力精深的,同時他又非常強調博覽,主張不要對自己的閱讀範圍作過狹的限制。他年輕時,在規定的功課之外,天文地理,花鳥蟲魚,無一不讀。連《釋草小記》《釋蟲小記》《南方草木狀》《廣群芳譜》《毛詩草木鳥獸蟲疏》《花鏡》這樣談花草蟲獸的古書,他也在閒時拿來翻看。魯迅在《讀書雜談》一文中說過,愛看書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書。即使和本業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覽。譬如學理科的,偏看看文學書,學文科的,偏看看理科書。這樣,對於別人、別事,可以有更深的了解。他在《致顏黎民》一文中說:“先前的文學青年,往往厭惡數學、理化、史地、生物學,以為這些無足輕重,後來做起文章來也胡塗。”魯迅博大精深的知識和他的巨大成就,是與他的博覽有著直接關係的。
關於讀什麼書,我的建議是四句話:
第一句話是,要讀一點馬克思主義基本著作。青年人要不要讀一點理論書?回答是肯定的。恩格斯說過:“一個民族想要站在科學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青年人正處在一生中成長的重要時期。打好理論根底,有助於把世界觀、人生觀搞對頭,有助於把思想方法搞對頭,有助於把精神狀態搞對頭。學習理論才能分清是非、堅定信念,學習理論才能提高理論思維和戰略思維能力,學習理論才能掌握科學思想方法,防止和減少工作中的片面性和形上學。黨的基本理論是指導和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強大思想武器。我們要認真研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系統掌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做到真學、真懂、真信、真用,做到用科學發展觀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我們還應讀一些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著作,加強對科學發展觀和新的文化發展理念的學習。要認真理解科學發展觀的精神實質、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特別要深刻認識文化的重要戰略地位以及“以人為本”對於文化建設的根本意義。
第二句話是,要讀一點歷史和文化方面的經典著作。法國哲學家笛卡爾認為:“閱讀所有的優秀名著就像與過去時代那些最高尚的人物進行交談。而且是一種經過精心準備的談話。這些偉人在談話中向我們展示的不是別的,那都是他們思想中的精華。”古今中外的優秀傳統文化書籍,是人類共有的精神財富。多讀優秀傳統文化典籍,經常接受優秀傳統文化薰陶,可以增強我們的認識和實踐能力,不斷提高精神境界。
第三句話是,要了解學習各種新知識。身處於一個大變革大發展的時代,新知識新事物層出不窮,所以我們要注意加強現代知識的擴充,多學習市場經濟、現代科技、現代管理、信息網路等多方面的新知識,不斷調整知識結構,完善知識體系,開闊視野,增強本領,全面提高自身素質。
第四句話是,要讀一點有助於提高自己業務能力和工作本領的實用的書。不管學什麼專業,無論在哪個具體崗位工作,都要堅持乾什麼學什麼、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有針對性地學習掌握本職工作所需的各種知識,多讀與自己本職工作相關的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能、新規則的書,努力使自己成為所從事工作的行家裡手。除此之外,還應該把提高科學素養作為自己讀書學習的重要目標,通過讀書學習進一步樹立科學觀念、掌握科學方法、弘揚科學精神,不斷增加對本職工作的規律性認識,更好地促進我們工作的進步和自身的發展。
應該怎樣讀書
一個人由於精力所限,不可能什麼書都精讀,也不可能什麼書都通讀,有的要看簡本,有的要看摘要、聽講座,但有的書一定要精讀,比如哲學。
要愛讀書,更要善讀書。讀書易而善讀難。這裡,簡單向大家介紹幾位古人的主要讀書方法:
——朱熹方法。(1)為學之道,莫先於窮理;窮理之要,必在於讀書;讀書之法,莫貴於循序而致精;而致精之本,則又在於居敬而持志;此不易之理也。(2)書不記,熟讀可記;義不精,細思可精。(3)舊學商量加遂密,新知培養轉深沉。(4)愈細密,愈廣大,愈謹確,愈高明。(5)書宜少看,要極熟。(6)聖賢之言,須常將來眼頭過,口頭轉,心頭運。(7)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卻要無疑,到這裡方是長進。(8)誦數以貫之,思索以通之;為其人以處之;除其害以持養之。(9)讀書不可貪多,常使自家力量有餘。如射箭者,有五鬥力,且用四斗弓,便可拽之令滿,己力勝得他過。今學者不度自己力量去讀書,恐自家對敵他不過。(10)精神長者,宜廣搜博取,精神短者,決不可務多,但以最緊要書涵養性靈可也。
——張之洞方法。(1)讀書宜有門徑。泛濫無歸,終身無得;得門而入,事半功倍。或經,或史,或詞章,或經濟,或天算地輿,經治何經?史治何史?經濟是何條?因類以求,各有專注。(2)讀書宜博。無論何種學問,先須多見多聞,再言心得。古書不可不解;有用之書不可不見;專門之書不可不詳考貫通。(3)讀書勿諉記性不好。(4)讀書不必畏難。一經一史,古集一家,詞章一體,經濟一門,專精探討;通鑑古子,觀其大略,知其要領。如此為之,不過十年,卓然自立。(5)讀書勿諉無書無暇。真讀書者,斷無終日正襟危坐,限定讀書時刻之事也。(6)讀書宜求善本。(7)出門求師。
——梁啓超方法。(1)若問讀書方法,我想向諸君上一條陳。這方法是極陳舊的,極笨極麻煩的;然而實在是極必要的。什麼方法呢?是抄錄或筆記。好記性的人不見得便有智慧;有智慧的人,比較的倒是記性不甚好。(2)用懷疑精神去發生問題;用耐煩工夫去蒐集資料;用冷靜頭腦去鑑別資料;用緻密技術去整理資料;用謙謹的態度去判斷問題。(3)文獻的學問,應該用客觀的科學方法去研究。第一求真。第二求博。第三求通。
——胡適方法。讀書的方法,有兩個條件:叫一精,二博。一精。從前有“讀書三到”的讀書法,實在是很好的;不過覺得“三到”有點不夠,應該有“四到”,是眼到、口到、心到、手到。眼到,是個個字都要認得。書是集字而成的,要是不能認清,就無所謂讀書,也不必求學。口到,前人所謂口到,是把一篇能爛熟地背出來。現在雖然沒有人提倡背書,但我們如果遇到詩歌以及有精彩的文章,總要背下來。心到,是要懂得每一句每一字的意思。手到:標點分段、查參考書、做札記。二博,就是什麼書都讀。所謂“開卷有益”。為什麼要博呢?第一,博是為參考。比如我們要讀《詩經》,最好先去看一看北大的《歌謠周刊》,便覺《詩經》容易懂。倘先去研究一點社會學、文字學、音韻學、考古學等等以後,去看《詩經》,就比前更懂得多了。倘若研究一點文字學、校勘學、倫理學、心理學、數學、光學以後去看墨子,就能全明白了。大家知道,達爾文研究生物演進的狀態的時候,費了三十多年光陰,積了許多材料,但是總想不出一個簡單的答案來。偶然讀那馬爾薩斯的《人口論》,便大悟起來了,了解了那生物演化的原則。所以我們應該多讀書,無論什麼書都要讀,往往一本極平常的書中,埋伏著一個很大的暗示。書讀得多,則參考資料多,看一本書,就有許多暗示從書外來。第二,博是為做人。像旗桿似的孤零零地只有一技之藝的人固然不好,但是什麼都能說、然而什麼都說不精的人也不好,仿佛是一張紙,看去雖大,其實沒有什麼實質。我們理想中的讀書人是又精又博,像金字塔那樣,又大、又高、又尖。為學當如埃及塔,要既能博大又能高尖。
關於讀書的方法,我這裡給大家三點建議:
第一,堅持廣博與精深相結合。魯迅先生就是一位在讀書方法上堅持廣博與精深相結合的典範。他提倡博採眾家,取其所長,主張在消閒的時候,要“隨便翻翻”;提倡以“泛覽”為基礎,然後選擇自己喜愛的一門或幾門,深入地研究下去。一個人由於精力所限,不可能什麼書都精讀,也不可能什麼書都通讀,有的要看簡本,有的要看摘要、聽講座,但有的書一定要精讀,比如哲學。哲學在人類智慧中是管總的,非下苦功不可。
第二,堅持讀書與思考相統一。一部人類認識史,不是一系列真理的堆積,而是真理與謬誤相比較而存在、相鬥爭而發展的矛盾運動史。
讀書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不斷思考認知的過程。思考是閱讀的深化,是認知的必然,是把書讀活的關鍵。如果只是被動讀書,不加思考,很難把書中的知識消化吸收為自己的知識。因此,我們要養成邊讀書邊思考的習慣,開動腦筋,在讀書思考中發現和分析問題,並力求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但丁說過:“我在悲痛時想在書中尋找安慰,結果不僅是慰藉,而且是深深的教誨,就像有人為了尋找銀子,竟然發現了金子一樣。”但丁講的,是知識的力量,也是思想的力量。
第三,堅持讀書與實踐相促進。讀書的目的是指導實踐,就是將書中的知識消化吸收、融會貫通、舉一反三、靈活運用。因此,讀書要和生活、工作相結合,要和認識世界、探究真理相結合,要和國家盛衰、民族興亡相結合,要和改造世界、服務社會相結合。興起於宋代、發展於明末、盛行於晚清的經世致用,是中國古代讀書人追求的最高境界。因此,我們提倡理論聯繫實際,提倡知行合一,提倡以讀書指導實踐,以實踐促進讀書,根本著眼點就在這裡,希望大家在讀書的過程中不斷增強實踐能力,在實踐的過程中進一步提高讀書學習的水平。
解決實際問題是理論聯繫實際,提高自身素質也是理論聯繫實際,而且是最大的理論聯繫實際。提高素質最核心的問題,是要解決好做人問題。毛澤東在《紀念白求恩》中,希望共產黨員做高尚的人、純粹的人、有道德的人、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有益於人民的人。鄧小平在改革開放初期提出,培養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新人。季羨林先生在《做人與處世》中說:“一個人活在世界上,必須處理好三個關係:第一,人與大自然的關係;第二,人與人的關係,包括家庭關係在內;第三,個人心中思想與感情矛盾與平衡的關係。”實際上,這三個關係,也都同怎樣做人有關,也需要我們在讀書和實踐的過程中去體味、去領悟、去認識和處理。解決好做人問題,要堅持立身先立德,努力做到德才兼備,公道正派,謙虛謹慎,認真負責,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克己奉公,顧全大局。
以上談到的三個問題,歸結起來,就是為什麼提倡讀書、應該讀什麼書和怎樣讀書,中心思想是希望大家讀書勵志,讀書修身,讀書增智,讀書養德,讀書報國,讀書做人。讓我們大家共同投身於讀書活動,通過長期的學習和實踐,努力做對國家和社會有用的人。
會見泰國公主
2011年4月18日,文化部部長特別助理李洪峰會見泰國公主朱拉蓬一行。
李洪峰部長特別助理歡迎朱拉蓬公主再次率團訪華。他說,公主殿下是中泰文化交流的倡導者、實踐者,在受傷期間仍積極為推動中泰友好做貢獻,十分令人欽佩。“中泰一家親”音樂歌舞晚會至今已成功舉辦四屆,此次公主率團訪華挑選節目,中國文化部高度重視,將全力配合做好相關籌備工作。李洪峰部長特別助理最後祝公主此次訪華取得圓滿成功並早日康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