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李曉群(節約之星)
李曉群男,1949年生9月出生,漢族,籍貫吉林省長春市,出生地:長春市,中共黨員,大學本科,學士學位,曾擔任,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特邀研究員,吉林大學經濟學院特聘教授,長春理工大學管理學院特聘教授。退休後成立吉林省節約網路有限責任公司,現擔任,吉林省節約網路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吉林省房地產協會經濟專家,吉林省消費者協會高級講師,長春人民廣播電台新聞廣播特約評論員。
履歷
1968年吉林省實驗中學高中畢業後,知識青年下鄉3年,擔任生產隊水田技術員。在長春發電設備廠工作8年,擔任機械車間鉗工班長。
1978年考入吉林大學半導體物理專業,1982年本科畢業,理學學士學位。
1986年中共中央黨校系統.控制.信息理論師資進修班畢業。1992年中共中央黨校函授學院經濟管理專業本科畢業。
1983年起,在中共長春市委黨校科技管理教研室工作,任教研室副主任,主持工作。
1988年,中共長春市委黨校科技管理教研室工作,晉升副教授。
1993年起,在吉林省社會科學院工作,先後任軟科學研究所.經濟研究所副所長,1998年評聘研究員。
2005年創辦節約網(www.jieyue.net),擔任節約網負責人。
研究方向
主要從事節約和浪費問題研究,管理進步問題研究工作,建立和管理節約網,從事資源節約基本國策的研究.宣傳和推廣工作。
研究細節
節約和浪費問題研究
長期關注和研究浪費問題,曾先後主持和完成國家社科基金課題《社會主義經濟發展中的浪費問題》.吉林省社科規劃項目《吉林省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問題研究》。專著《中國企業浪費問題的分析和對策》由中國發展出版社出版,與省有關部門合編的《生態環保日曆》.《節約環保日曆》.《節能減排日曆》等書受到社會歡迎。系列網路論文受到人民網理論欄目的歡迎,《建設節約型社會浪費問題亟待解決》.《為浪費定罪建設節約型社會》.《建設節約型社會呼喚管理進步》.《兩會建言:建議制定反浪費法》.《先進性教育活動與建設節約型社會》等文章被多家媒體轉載。
人民日報2009年3月26日發表《浪費也是罪過》的記者專訪報導:“作為國內較早研究浪費問題的學者,吉林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李曉群以自身的科研與實踐,尋覓著一條中國式節約之路。30年來,他一往無前。讓節約觀念.方法.產品走進千家萬戶,讓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節約型社會.實現社會可持續發展不是空話,為子孫後代留福祉——這不僅是他個人的目標,也是我們這個社會的目標。”
管理進步研究
在國內領先開展管理進步問題研究。解決技術轉移問題和浪費問題,要依靠科技和管理。大學理科畢業後,社會上開展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教育,讓自己對科技的作用有了認識。又在中央黨校函授學院學習了經濟管理本科,對比科技進步,想到要有管理進步。1993年,在《現代市場競爭指南》(兩人聯合主編,哈爾濱工業大學出版社出版)書中,在全國較早地提出管理進步定義及管理進步評價問題。2002年以後,先後在四屆中國科協年會論文談管理進步有關問題,三次被安排分會場發言。在國家發展改革委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司與人民網共同舉辦的“建設節約型社會”主題徵文活動中,論文《建設節約型社會呼喚管理進步》獲得論文優秀獎。在1000多篇徵文中,共有20名作者獲獎。2005年3月1日,在人民網強國社區網友之聲發表《兩會建言:建議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管理進步法》。
2006年,《管理進步,加速吉林經濟社會發展研究》,獲得吉林省科技廳軟科學項目立項,項目編號:20050613-2。
2010年11月,《依靠管理進步,促進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研究》,獲得國家軟科學研究計畫項目立項,項目編號:2010GXQ5D325。這是目前國內關於管理進步問題的高級別的課題。此項目是2009年6月申報的,申報後一直在同省軟科學項目結合,加以研究。
辦節約網宣傳推廣研究基本國策
2005年創辦節約網(www.jieyue.net),這是國內首家綜合研究節約問題的大型專題性公益網站。網站的目標是研究.宣傳和落實“資源節約”這一基本國策,讓節約走進千家萬戶。辦節約網最初是為了宣傳推廣在節約浪費研究方面的科研成果。節約網發揮網路文化的作用和優勢,開展對社會問題的社會化研究工作和研究成果的宣傳推廣工作,得到吉林省社會科學院.吉林省發改委.吉林省科協.吉林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等單位的指導和扶持,使網站得到了迅速發展,
節約網逐步形成在中國節約領域的影響力。2006年11月,在節約網迅速發展的基礎上,建立吉林省節約網路有限責任公司,任董事長。
2007年12期中國網際網路協會會刊《網際網路天地》,發表題為《節約網:為建設節約型社會添磚加瓦》的報導。2007年吉林省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領導小組評選節約網為優秀科普網站。2008年節約網被中國網際網路協會評為首批“綠色網路文化產品”,同批獲此榮譽還有人民網強國論壇.新華奧運.搜狐.騰訊.網易等共44個網站和欄目,東三省僅節約網1家當選。
中央電視台《朝聞天下》2007年10月29日報導:“《新華每日電訊》在新聞焦點版中頭條中還介紹了一個節約能人,介紹他也有一群鐵桿“冬粉”,這些“冬粉”為什麼追隨他呢?就是因為他有很多節能竅門,這個人是李曉群,他說浪費無處不在,事事皆可節約。臨近退休的李曉群就決定要做一件大事,李曉群是吉林省社科院經濟所的一位研究員,在臨近退休的年齡,他傾儘自己的所有開辦了一家公益性質的網站,他說眼下浪費問題太嚴重了,希望全社會都來關注。如果你點擊www.jieyue.net,你就會看到最醒目的標題“讓節約走進千家萬戶”,這可以說是他創辦節約網的宗旨所在。”
人民日報.中央電視台.新華每日電訊.新華網.科技日報.中華工商時報.吉林日報.吉林電視台.吉林人民廣播電台.浙江衛視.新民晚報.天津每日新報.《網際網路天地》等多家媒體對節約網和李曉群做過多次報導。
理論聯繫實際,注意社科研究成果的宣傳推廣工作,為許多企事業單位做過專題講座,管理諮詢,接受媒體採訪。從百度搜尋“吉林李曉群”(2010年5月),在網頁中,有70000條相關結果;在百度新聞中,有1000條,在百度圖片中,有300張。這些,在吉林省的社科系統科研人員中名列前茅。儘管其中有許多重複搜尋,但有一定參考作用。
研究成果
著作及論文情況
(一)管理進步研究方面
1.《高新技術產業中的管理進步問題》,論文,《新世紀新機遇新挑戰--中國科協2001年學術年會論文集》,周光召主編,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年。
2.《科技進步與管理進步》,論文,《挑戰與機遇,責任與對策--中國科協2002年學術年會論文集》,周光召主編,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年。
3.《兩會建言:建議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管理進步法》,論文,人民網強國社區網友之聲,2005年3月1日。
4.《入世後中國的管理進步問題》,論文,《WTO與中國經濟研究文庫》,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5年6月出版。
5.《建設節約型社會呼喚管理進步》,論文,人民網觀點徵文欄目,2005年9月2日。
6.《論管理進步》,論文,2006年中國科協年會分會場報告論文,《提高全民科學素質建設創新型國家--2006中國科協年會論文集》,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年。
7.《建設生態文明呼喚管理進步》,論文,長春日報2008年3月25日理論視界。
8.《現代市場競爭指南》,兩人聯合主編,哈爾濱工業大學出版社,1993年。書中在全國較早地提出管理進步定義及管理進步評價問題。
9.吉林省科技廳軟科學項目:《管理進步加速吉林經濟社會發展研究》,項目編號:20050613-2。項目正在結項中。
10.國家軟科學研究計畫項目:《依靠管理進步促進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研究》,項目編號:2010GXQ5D325。此項目2009年6月申報,2010年11月批准立項。現在研究過程中。
11.《節能減排成果轉化系統模型及套用》,2011年中國科協年會論文,會議報告,收入會議論文集。
(二)節約與浪費問題研究方面
1.論文《建設節約型社會浪費問題亟待解決》
本文選自人民網>>理論>>網路論文。2005年03月10日。
2.論文《為浪費“定罪”建設節約型社會》
本文選自人民網>>理論>>網路論文。2005年07月12日。
3.論文《先進性教育活動與建設節約型社會》
本文選自,人民網>>理論>>網路論文,2005年08月19日。
4.論文《小議建築領域中的浪費問題》
發表在北京市《城市開發》雜誌,2007年6月。.
此文獲第四屆長春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論文類三等獎。
5.論文《浪費問題亟待解決》
《長春日報》2007年8月21日理論版。
6.論文《農村“土地流轉”,面臨機遇和挑戰》
《長春日報》2008年10月28日第10版理論視界。
7.論文《關注農村建築業》
《長春日報》2009年4月22日理論視界。
8.論文《中國式的節約之路》
發表在吉林省社聯《吉林社科界》2009年第4期。
此文系作者在《吉林社科講壇》的報告摘要。報告地點在吉林省圖書館,報告時間是2009年8月2日。
9.論文《城市建築中的節約和浪費問題》
《自主創新與持續增長第十一屆中國科協年會論文4》,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聲像中心出版,2009年。
10.吉林省社會科學規劃項目
《吉林省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問題研究》,項目編號:2006084。已完成,結項。
11.國家社科基金課題《社會主義經濟發展中的浪費問題》結項通知書。
12.吉林省生態省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項目
編寫《2008生態環保日曆書》
2008年全省生態省建設.節能減排和發展循環經濟專項資金投資項目。《2008生態環保日曆》,節約網同吉林省生態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合編。該日曆書把生態文明.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法規.常識.技術.方法,揉入日曆的每一天,讓讀者在煩瑣的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地接受生態環保知識的薰陶,逐漸養成節約環保的意識和良好習慣,走進生態文明的廣闊境界。
13.吉林省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項目
編寫《2008節約環保日曆》。
《2008節約環保日曆》,節約網同吉林省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合編。該日曆書將最新的節約環保理念.技術.方法.竅門編入365天,全書充滿開源節流的倡導和對生活起居的關照,時尚話題雅俗共賞,既可饋贈親友,亦可案頭備用。在緊張的工作之餘,獲得一份精神快餐,快樂365,健康每一天。
14.吉林省應對氣候變化與節能減排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項目:編寫《2009-2010節能減排日曆》。
2010年全省生態省建設.節能減排和發展循環經濟專項資金投資項目。《2009-2010節能減排日曆》,節約網同吉林省節能減排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合編。該日曆書圍繞節能減排的主題,把國家政策.法規.理念.實踐統收共融,特別是已開發國家的成功經驗大量載入,民間的方法竅門也多有涉及,類似節能減排的宣傳手冊,一本富有趣味的科普讀物,同時,它還是方便實用的記事本和曆書。
15.吉林省吉林省生態省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項目
2010年全省生態省建設.節能減排和發展循環經濟專項資金投資項目:《吉林省節能減排網路信息平台建設》。
16.建立節約網和節約網站群
2005年8月,李曉群發起創辦了節約網(www.jieyue.net),這是國內首家關於節約專題的大型綜合型公益網站。建網站的目的,是要理論聯繫實際,發揮網際網路的作用和優勢,讓節約走進千家萬戶,向全社會傳播節約環保理念.方法.產品,落實節約環保基本國策。人民日報.中央電視台《朝聞天下》.新華每日電訊.新華網.科技日報.中華工商時報.吉林日報.吉林電視台.吉林人民廣播電台.浙江衛視.新民晚報.天津每日新報.《網際網路天地》等多家媒體對節約網和李曉群進行多次報導。
在節約網之後,又建立多家節約類網站,形成中國節約網站群。
所獲榮譽
1.吉林省首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論文佳作獎(二等獎)
成果:論文《談國內技術轉移問題》
2.吉林省第二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論文三等獎
成果:論文《論國內技術轉移系統模型
3.吉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證書.吉林省登記科技成果完成者證書
成果:課題《吉林省技術市場管理立法研究》
4.吉林省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領導小組:“吉林省2006-2007年度全民科學素質建設重點項目獎勵”
成果:《節約網》被評為“優秀科普網站”,獲獎金1萬元。
5.國家科委.中國科協.科技日報社等六單位“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研討會徵文三等獎
成果:論文《技術轉移系統模型及套用
6.國家發展改革委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司與人民網共同舉辦的“建設節約型社會”主題徵文活動,論文優秀獎。
成果:論文《建設節約型社會呼喚管理進步》
7.中國網際網路協會評選:中國首批“綠色網路文化產品”
成果:《節約網》被評為中國首批“綠色網路文化產品”,全國共44家,東北只有1家
8.吉林省委宣傳部.省科委.省科協等七部門“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徵文評選,評為二等優秀學術論文
成果:論文《對科技成果轉化問題的系統分析》
9.吉林省委宣傳部.省科委.省科協等七部門“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徵文評選,評為二等優秀學術論文
成果:論文《科學技術與美國矽谷的起飛》
10.長春市人民政府:第四屆長春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論文類三等獎
成果:論文《小議建築領域中的浪費問題》
11.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學術委員會.發現雜誌社“2005管理.調研.實踐.創新”優秀學術成果一等獎
成果:論文《建設節約型社會,呼喚管理進步》
12.北京國際交流協會.發現雜誌社:第八屆中國經濟學家論壇“優秀論文評選”一等獎。
成果:論文《管理進步與經濟社會發展》
13.長春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委.長春市經濟委員會.長春市社會科學聯合會等10部門“長春市科技成果轉化對策研討會”二等獎。
成果:論文《對技術轉移問題的系統分析》
14.長春市社會科學聯合會.長春社會科學院1992年長春市社會科學課題研究成果二等獎。
成果:論文《對長春市科技成果轉化問題的系統分析方法》
15.長春市社會科學聯合會.長春社會科學院1992年長春市社會科學課題研究成果三等獎。
成果:論文《對浪費表現形式的系統思考》
16.中央電視台《朝聞天下》2007年10月29日報導
“李曉群是吉林省社科院經濟所的一位研究員,他說眼下浪費問題太嚴重了,希望全社會都來關注。如果你點擊www.jieyue.net,你就會看到最醒目的標題,‘讓節約走進千家萬戶’,這可以說是他創辦節約網的宗旨所在。”
17.人民日報2009年3月26日發表《浪費也是罪過》的記者專訪,報導李曉群對浪費問題的研究
“作為國內較早研究浪費問題的學者,吉林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李曉群以自身的科研與實踐,尋覓著一條中國式節約之路。30年來,他一往無前。讓節約觀念.方法.產品走進千家萬戶,讓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節約型社會.實現社會可持續發展不是空話,為子孫後代留福祉——這不僅是他個人的目標,也是我們這個社會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