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隆[明初武將]

李景隆[明初武將]
李景隆[明初武將]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李景隆(生卒年不詳),小字九江,盱眙(今江蘇盱眙)人,明朝將領,曹國公李文忠之子。 李景隆早年襲爵曹國公,常奉旨出京練軍,後協助建文帝削藩。靖難之役時,李景隆被拜為大將軍,率朝廷軍隊征討燕王朱棣,結果先後在鄭村壩、白溝河被燕軍擊敗,喪師數十萬,以致攻守形勢逆轉,最終被奪職召回。 燕軍逼近南京時,李景隆開金川門迎敵,致使南京失守。成祖繼位後,封太子太師,賜功臣勛號,加柱國,增歲祿,列於群臣之首。永樂二年(1404年),遭到周王、成國公、刑部尚書、吏部尚書、禮部尚書等人連番彈劾,被削爵圈禁。 永樂末年,李景隆去世。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李景隆年輕時喜讀兵書,舉止雍容,深得明太祖的看重,於洪武十九年(1386年)襲爵曹國公。他多次到湖廣、陝西、河南等地練軍,還曾負責與西番的茶馬互市貿易,後掌管左軍都督府,加太子太傅。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太祖病逝,皇太孫朱允炆繼位,是為建文帝。李景隆因是建文帝心腹,深受親近信任。不久,周王朱橚被告發謀反。建文帝派李景隆以備邊為名前往開封,包圍周王府,將周王全家押回南京,廢為庶人。

率軍征燕

靖難之役戰略圖 靖難之役戰略圖

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朱棣起兵靖難,在真定(今河北正定)大敗長興侯耿炳文。黃子澄向建文帝推薦李景隆,建議讓他接替耿炳文。八月,建文帝任命李景隆為大將軍,讓他率五十萬大軍北伐,並親自在江邊餞行,行“捧轂推輪”之禮,賜“便宜行事”之權。

同年九月,李景隆兵至德州,調集各路兵馬,進駐河間。朱棣對李景隆非常輕視,命世子朱高熾留守北平,自己卻率精銳兵馬援救永平,後又奔襲大寧(今內蒙古寧城)。李景隆聞訊,率軍圍困北平,攻打北平九門。朱高熾只是憑城堅守。期間,都督瞿能幾乎攻破張掖門,卻因被李景隆所忌,只得撤回,以致功敗垂成。

十一月,朱棣回師北平,擊敗都督陳暉所部,而後與李景隆在鄭村壩(今北京大興東二十里)會戰。他率精騎為先鋒,左右衝擊,連破南軍七座營寨。燕將張玉列陣進擊,直抵北平城下。城中守軍也鼓譟殺出。李景隆大敗,拋棄物資,連夜撤退。南軍各部盡皆南奔。十二月,李景隆撤回德州,準備等來年開春再北上攻燕。  

兵敗召回

建文二年(1400年),朱棣攻打大同。李景隆率軍援救,兵出紫荊關,卻因燕軍早已回師,無功而返。建文帝認為李景隆用兵不順,是因權柄太輕,便授以“專征伐”之權,賞賜黃鉞弓矢。四月,李景隆在德州誓師北上,與武定侯郭英、安陸侯吳傑會兵真定,合軍六十萬,進駐白溝河(今河北雄縣境內)。結果再次被燕軍擊敗,只得拋棄全部輜重,撤回德州,不久又退至濟南。

同年十月,建文帝將李景隆召回南京,但卻並未治罪。李景隆前後喪師數十萬,使得攻守形勢逆轉,朝廷再也難以組織大規模的軍事征討。御史大夫練子寧、宗人府經歷宋征、御史葉希賢紛紛上疏,認為李景隆“失律喪師,懷貳心”,應予誅殺。黃子澄慚憤不已,請求誅殺李景隆,以謝天下。建文帝對此一概不聽。  

開城迎降

明皇蠟像宮中的李景隆迎降蠟像 明皇蠟像宮中的李景隆迎降蠟像

建文四年(1402年),燕軍打過長江,直逼南京,建文帝憂懼不已。方孝孺再次上疏,請誅李景隆。建文帝不準,反而命李景隆與兵部尚書茹瑺、都督王佐到燕軍營地請和,表示願意劃江而治,被朱棣拒絕。不久,燕軍兵至金川門。李景隆與谷王朱橞開門投降,迎燕軍入城,南京陷落。此時宮中火起,建文帝不知所終,史稱“金川門之變”。

同年六月,燕王朱棣即皇帝位,是為明成祖。李景隆因有“默相事機之功”,被授為奉天輔運推誠宣力武臣、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加封太子太師,並增歲祿一千石。當時,朝廷每議大事,李景隆都位於班列之首。靖難諸功臣為此憤憤不平。

受劾圈禁

永樂二年(1404年),周王朱橚上疏揭發李景隆,稱他在建文年間曾“至邸受賂”。刑部尚書鄭賜也彈劾李景隆“包藏禍心,蓄養亡命,謀為不軌”。明成祖不予追究。後來,成國公朱能、吏部尚書蹇義、六科給事中張信等大臣再次彈劾李景隆,稱他與弟弟李增枝陰謀叛逆。明成祖遂削去李景隆的功臣勛號,不許他上朝面君,以國公之爵賦閒在家。

不久,禮部尚書李至剛上疏奏道:“李景隆在家中接受家人跪拜,如君臣之禮,大逆不道。李增枝多立莊田,蓄養數百奴僕,意懷叵測。”明成祖遂褫奪李景隆的爵位,將他與李增枝以及妻、子數十人一同軟禁於家中,並抄沒其家產。李景隆曾絕食十日,但卻始終未死,至永樂末年方才去世。

主要成就

李景隆早年以知兵著稱,多次赴湖廣、陝西等地訓練軍隊,負責與西番的茶馬貿易,曾參與明軍北伐。 後率軍抓捕周王,協助建文帝削除周藩。 靖難之役時,擔任朝廷討燕大軍主帥,多次與燕軍展開大戰,前後統兵近百萬。 燕軍渡江後,他主動開門迎降,使得明成祖順利奪取南京。 成祖繼位後,以公爵受賞,位列靖難諸功臣之上。

軼事典故

電視劇《鄭和下西洋》中的李景隆 電視劇《鄭和下西洋》中的李景隆

李景隆統率五十萬傾國之兵北伐時,燕王朱棣不懼反喜,笑道:“李景隆缺乏計謀又驕傲自負,外表強硬而內心缺乏勇氣,刻薄善妒卻又不肯接受別人的意見,如今朝廷將傾國之兵託付於他,純屬自坑。漢高祖大度知人,擅長任使,英雄都為其所用,也不過只能將兵十萬。李景隆有何才能,能夠統率五十萬兵馬?趙括之敗必能重現。” 同時,朱棣又指出李景隆此次用兵的五大弱點:

治軍無軍令軍紀,上下不同心。

南軍將士不適北地霜寒,糧草軍備不足。

貪功求勝,貿然輕進。

缺乏對下屬的信任,剛愎自用,沒有威信。

所部儘是烏合之眾,混亂無序,多是諛佞小人。

1.治軍無軍令軍紀,上下不同心。
2.南軍將士不適北地霜寒,糧草軍備不足。
3.貪功求勝,貿然輕進。
4.缺乏對下屬的信任,剛愎自用,沒有威信。
5.所部儘是烏合之眾,混亂無序,多是諛佞小人。

他笑對眾將道:“李景隆有此五敗,此戰必敗無疑。”

人物評價

電視劇《大明天子》中的李景隆 電視劇《大明天子》中的李景隆

朱棣:① 李九江,豢養之子,寡謀而驕矜,色厲而中餒,忌刻而自用,況未嘗習兵,見戰陣而輒以五十萬付之,是自坑之矣。 ② 李九江志大而無謀,喜專而違眾,……數子皆匹夫,徒恃其眾耳。

張廷玉:① 長身,眉目疏秀,顧盼偉然。每朝會,進止雍容甚都,太祖數目屬之。② 景隆貴公子,不知兵,惟自尊大,諸宿將多怏怏不為用。③ 明興諸將,以六王為稱首。非獨功茂,亦由其忠誠有以契主知焉。……論者謂諸王之遺澤,隆替有殊,然而中山有增壽,與岐陽之有景隆,追溯先烈,不無遺憾。榮遇之弗齊,亦安見其有幸有不幸哉。

蔡東藩:① 景隆僅優文學,素未典兵,安可寄以干城之任?子澄誤薦,建文誤用,宜其喪師覆轍也。 ② 南北戰事,一誤於李景隆,再誤於盛庸,白溝河之戰,燕王矢盡劍折,逸走登堤,景隆不麾軍追擒,使燕王得遇救殺回,轉致敗潰,是景隆之咎,固無可辭。

個人作品

李景隆曾在永樂年間監修《明太祖實錄》。  

家庭成員

李景隆夫妻像 李景隆夫妻像

父親:李文忠,封曹國公。

兄弟:李增枝,初授勳衛,後任前軍都督府左都督。

兄弟:李芳英,官至中都留守司留守。

女兒:李氏,嫁晉王朱棡次子朱濟熿,初封平陽王妃,後封昭德王妃。  

曾孫:李璇,世襲南京錦衣衛指揮使。

史籍記載

《明史·卷一百二十六·列傳第十四》

《明史紀事本末·卷十六·燕王起兵》

《明史紀事本末·卷十八·壬午殉難》

影視形象

袁偉豪飾演的李景隆 袁偉豪飾演的李景隆

2005年電視劇《大明天子》,卞濤飾演李景隆。

2011年電視劇《洪武三十二》,袁偉豪飾演李景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