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1968年,生於浙江省德清縣武康鎮。
1982年,考入福建省芳華越劇團。
1984年—1996年,固定搭檔為著名尹派小生王君安,稱為“有王就有李,有李必有王”。
1986年7月,畢業於福建藝術學校, 專攻花旦。
1996年,時年26歲的王君安赴美後,芳華劇團急缺台柱小生,為了舞台需要,李敏改攻小生,並拜尹桂芳為師。
2000年3月,任福建省芳華越劇團業務副團長,現為該團藝術總監。福建省政協委員、福建省青年聯合會副主席、民盟福建省委常委、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中國婦女九大代表。
2006年,王君安回國歸團後,李敏改回花旦。
藝術流派
擅長花旦,藝術上宗王(文娟)派而又有自己的特色。
主要作品
歌曲《惠安女》
越劇《紅樓夢》飾演林黛玉
越劇《林默娘》飾演林默娘
越劇《何文秀》飾演王蘭英
越劇《天雨花》飾演荀含春
越劇《唐琬》飾演唐琬
越劇《盤妻索妻》謝雲霞
越劇《玉蜻蜓》王志貞
越劇《皇后易嫁》崇秀皇后
越劇《江姐》江姐
所獲榮譽
1988年獲首屆全國青年越劇演員大選賽優秀演員獎。
1993年第三屆中國戲劇節中,因參演《玉蜻蜓》一劇獲優秀演員獎 越劇盤妻索妻中飾雲霞
1994年獲中國小百花越劇節金獎。
2002年獲福建省第二十二屆戲劇節優秀演員獎。
2006年憑藉新編越劇《唐琬》在“越劇百年”全國越劇節大賽上獲得劇目金獎及“十佳演員獎”。
2006年參加福建省第23屆戲劇匯演榮獲“優秀演員獎”。
2007年獲得第23屆中國戲劇梅花獎。(梅花獎是中國戲劇表演藝術最高獎)
社會評價
採訪李敏的那天,天陰沉沉的,還沒見到李敏本人,一陣銀鈴般的笑聲先飄了過來,忽然有一種雲開霧散的感覺。在隨後的採訪中,這種笑聲一直陪伴著我們,透著一股率真、隨性的勁兒。
“我要認真地唱,塑造好每一個角色。”這是李敏孜孜以求的目標。在李敏身上,我們能看到他們這一代人對越劇的堅持,勤勉地創作,默默地奉獻。
她的聲音溫柔、嬌美、清脆、婉轉,夾著一點點似有似無的呢喃般的吳語,如果我不是記者,她不是李敏,這次採訪就會像是兩個朋友在談心。
在我們結束採訪準備離開時,李敏接到了作曲老師的電話,他們在磨合晚會上要唱的曲子,李敏對著電話就清唱起了一段越劇,那聲音婉約中透著靈性,輕柔的呢喃讓我們瞬間陶醉,仿佛置身於煙雨濛濛的江南水鄉……
迷越劇
在李敏的家鄉當時流行廣播喇叭,而每天從早到晚放的都是越劇,小李敏耳濡目染,很快就能將越劇《紅樓夢》背下。如果有劇團下鄉,小李敏總是寸步不離地跟隨著他們。
1968年6月,李敏生於越劇的故鄉浙江省東部的一個小縣城——德清縣。
李敏說,她成長的那個時代正是越劇風靡浙江,她的爸媽都是越劇迷,特別是爸爸聽到有人唱越劇就幾乎走不動道了。
小李敏還在呀呀學語時、就能看到媽媽一邊踩著縫紉機的踏板,一邊哼唱著越劇的唱段。李敏笑著說:“我的嗓子像極了媽媽!”
有一回李爸爸去杭州看越劇,帶回了一本介紹越劇的宣傳畫,然後對李敏和李媽媽說:“在杭州看戲的人呀,那真是人山人海啊。”
8歲那年,小李敏看到了電影裡的越劇,當時放的是什麼劇她已經記不起了,只覺得銀幕上的那些咿咿呀呀的人兒,扮相極美,歌聲極動聽。隨後,浙江全境開始放越劇,李敏說,從那時候開始她就“不務正業”了。
考芳華
當時考試很嚴格,經初試、複試、三試,李敏順利考上了,從此開始了她的藝術生涯。
1982年,通過廣播喇叭,李敏聽到了福建省芳華越劇團招生的訊息,後來又聽說著名越劇藝術家尹桂芳先生就在芳華時,李敏說:“那時我根本不知道福建在哪,就和父母道了別,由大姨帶著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車來到了福州。”
李敏是幸運的,到了芳華越劇團招生的招待所時,只見一幫人提著行李正要離開的樣子,其中一個則是李敏曾經認識的老師。老師也看到了她,走過來對李敏說:“你是來考試的吧,你真幸運,要是再晚來一點,我們就走了。”
李敏介紹,當時能考上藝術團在她的家鄉是件十分光榮的事情,她成為德清縣唯一入選“芳華”的學員。其實在報考芳華前的兩年,她曾考過浙江藝校,只因年齡小,檔案被掛靠在了德清縣文化局。
幾經波折以後,李敏終於被送到了為芳華培養人才的福建省藝術學校越劇表演專業學習。當時她年僅十四歲,甚至連被子都不會疊,每到洗衣服洗被子時就開始哭著想媽媽了。
但從骨子透著不服輸的小李敏在老師的關懷下選擇了堅強,開始學習基本功唱念做打,手影身形,一樣不落。甚至有一段時間,早上四點,天上還掛著星星的時候,她就被叫起,練一遍早功,然後跑步到西湖公園練嗓子,再跑回學校和學長們一起練功。在回憶這段艱苦的歲月時,李敏笑著說:“我不僅在學習著成長,更多的是鍛鍊自己的能力。苦,我不怕。”
學王派
王派一直是李敏喜歡的,小時候她就學了《好紫娟》,當時只是純模仿,一直沒有機會演,但大家都說像王文娟老師。
1986年8月,福建省藝術學校在上海人民大舞台舉行畢業演出,李敏被安排出演越劇經典劇《紅樓夢》中的林黛玉。自小就有人說李敏長得像黛玉,李敏自己心裡更是喜歡黛玉,她也曾經學著黛玉,唱著黛玉。而終於有一天自己可以站在舞台演真正的黛玉,李敏更是倍感珍惜。“繞綠提拂柳絲穿過花徑,聽何處哀怨笛風送聲聲…”李敏如泣如述、唯美動人、餘音環繞的《黛玉葬花》當場引起了很大的轟動。李敏每唱一句,觀眾就鼓一次掌,老藝術家王文娟、徐玉蘭更是親自上台慶祝。
這是李敏第一次見到王文娟老師,但當天的演出,李敏說她沒唱王派,所以老師也沒問。
上世紀九十年代,李敏有機會去香港演出,就唱了幾句王派的《紅樓夢》,後來她有機會去上海請教老師,老師耐心指點。
李敏回福州後,王文娟老師又專門從上海寄來了她的演唱專輯錄音,鼓勵李敏勇攀藝術高峰。
李敏說,她認準了自己喜歡王派,學習王派,也得到了團里的認可。
從那以後,李敏在越劇表演上花開不斷,與王君安在舞台上演出了一幕幕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憑著對越劇藝術的熱愛和精益求精的敬業精神,李敏成功塑造了一個個藝術形象,從神話傳說中的奇女到母儀天下的皇后再到視死如歸的**烈士,李敏以紮實的功底和實力打造了品牌,成了芳華越劇團的當家花旦。以清麗嬌美、圓潤淳厚的唱腔,真切細膩的表演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得到了戲曲界專家的讚許。
轉尹派
扮演花旦將近15年的李敏做出了一個重要的決定,改專尹派小生,拜尹桂芳先生為師。
1996年,李敏遇到了藝術生涯中的一個轉折,與她合作了12年的最佳拍檔王君安遠赴美國,離開了芳華越劇團。
芳華以尹派起家,沒了台柱小生,芳華陷入了尷尬的境地。而失去最佳拍檔的李敏也陷入了痛苦的抉擇,是該離開芳華呢,還是繼續留守等待培養出新的小生後,再和他一起合作排戲?
當時李敏完全有條件放下越劇,另闢蹊徑,早在1993年,她就憑著一首《惠安女》獲得了首屆全國MTV大賽銀獎。當年,對於風華正茂的李敏來說,出省出國的機會很多很多。可李敏還是選擇留下,她放不下熱愛的越劇,更離不開寄託著自已情感的芳華越劇團。由於團里那時缺小生,扮演花旦將近15年的李敏做了一個重要的決定,改尹派小生,拜尹桂芳先生為師。
李敏憑著極高的天賦,對人物角色細緻的理解以及清純甜美的嗓音,得到了尹桂芳先生的肯定。終於在尹桂芳先生八十歲壽辰那天,李敏以尹派弟子身份登台亮相,出演尹派看家戲、芳華越劇團鎮團之寶《何文秀》。
回旦角
李敏這段旦角和生角的經驗在國內戲曲界是鮮有的,這為她的戲曲創作打開了新的空間。
前幾年,王君安從美國回來,重返芳華;李敏又重回旦角,與她重新搭檔。李敏這段旦角和生角的經驗在國內戲曲界是鮮有的,這對她的戲曲創作打開了新的空間。此後,她推出更多精品,比如《江姐》,在飾演江姐一角時為了表現她的剛毅,把以前演小生時的一些經驗也融入角色中。
如今,李敏在越劇這方舞台上如魚得水,遊刃有餘,冬粉遍布全國,他們都親切地稱李敏為“團兒”。李敏說,她今後還是會認認真真唱戲,塑造好每一個人物角色,讓觀眾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