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經歷
1931年入無棣縣第一高等國小讀書,畢業後先後執教於本鄉程家莊和石廟國小。1936年12月,李援參加了由石景芳、關星甫等人組織的“友誼讀書會”,秘密開展革命活動。1937年夏與劉景祚、劉青林等建立起中共石廟村黨支部。李援任支部書記,劉景祚任組織委員,劉青林任宣傳委員。
抗戰時期
1937年10月,參加了本地“占鹽園子”組織抗日地方武裝活動,並對這支地方武裝的頭目羅寶炎靠上做工作,促其投靠八路軍、抗日救國。
1938年2月,李援參加了中共冀魯邊區黨組織領導的國民革命軍別動總隊第31游擊支隊。7月,到南宮冀魯豫黨校學習。9月,調任中共寧津縣委代理書記,後任書記。在異常艱苦的鬥爭環境下,他深入各個村莊,發動民眾,發展黨員,組建抗日武裝,積極開展抗日活動。
1939年春,調中共津南特委,任執行委員。同年秋,任棣陽沾工委書記,並負責重建了無棣縣抗日民主政府。
1940年春,調冀魯邊區二地委組織部,任副部長。下半年在抗日形勢日趨惡化的情況下,受任臨邑縣委書記。
1941年調中共冀魯邊區三地委,任地委委員兼組織部長。
1942年2月受地委委派,李援在慶雲縣大淀村召集張晨光、劉振東、陳義堂等黨員幹部開會,重新組織成立了中共無棣縣委。
1943年7月,由於冀魯邊區司令員邢仁甫叛變投敵,冀魯邊區和無棣縣的抗日鬥爭形勢急劇惡化。為適應變化的新形勢,防止敵人破壞,保存革命力量,地委決定打破舊的組織關係。李援代表地委宣布建立新的組織系統,對無棣縣區划進行了調整,撤消無棣縣黨政領導機構,將無棣縣北部與新海縣南部合併成新棣縣。
1944年1月,又將新棣縣與青城縣合併為新青縣。為打工作局面,時為回民支隊政治委員的李援,又兼任起新青縣委書記的重任。期間,他指揮了攻克韓村(現黃驊市駐地)戰鬥,圍攻泊頭及齊家務戰鬥和馮泊戰役。
抗日戰爭勝利後
1945年,李援調渤海軍區一分區17團任政治委員,參加了討閥大漢奸張景月的“討張戰役”,後調任渤海軍區政治部組織部,任副部長。1949年下半年,調華東軍區特縱,任幹部管理部副部長。
建國後
1952年,李援調軍委炮兵幹部管理部,任任免處處長。1955年被授予上校軍銜,並獲二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二級解放勳章。後赴朝,任志願軍炮兵政治部副主任。回國後,歷任炮兵62師政治委員,晉升為大校軍銜;甘肅省軍區政治部副主任,寧夏軍區副政治委員,蘭州軍區炮兵顧問。1985年1月提高為正軍職待遇。1988年授予二級紅星勳章。1993年1月14日,李援因病在蘭州逝世,享年7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