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摩

李思摩

李思摩,是頡利可汗的族人。父親叫咄六設。剛開始,啟民可汗逃奔隋朝,戈壁以北的部落尊奉思摩為可汗,啟民可汗回國後,思摩才去除可汗稱號。

人物介紹

李思摩,是頡利可汗的族人。父親叫咄六設。剛開始,啟民可汗逃奔隋朝,戈壁以北的部落尊奉思摩為可汗,啟民可汗回國後,思摩才去除可汗稱號。他性格開明、敏銳,善於測算、應對,始畢和處羅可汗都喜愛他。然而因為他相貌有些像胡人,懷疑他不是阿史那(突厥皇族姓氏)的後裔,所以只做到夾畢特勒,而不能夠帶領軍隊。武德初年,幾次來朝貢,唐高祖封他為和順郡王。等到他的國家動亂,其部族大多歸附中國,只有思摩跟隨頡利,竟然一起被擒。太宗嘉獎他的忠義,封他為右武侯大將軍,化州都督,讓他統帥頡利可汗過去的部落於黃河南邊,不久改封為懷化郡王。
等到將要遷徙到白道以北,思摩等人害怕薛延陀部落,不肯出塞。太宗於是詔司農卿郭嗣本持節送書信給薛延陀,說:“突厥頡利可汗被打敗之前,自以為強盛,進攻搶掠中國,百姓被他所殺數不勝數。我派兵擊敗他,諸部落歸附於我。我原諒他們的舊過,獎勵他們從善。並授予官爵,和自己的百姓一樣看待。中國的禮義,開始不想滅亡別人的國家。因頡利暴殘,所以討伐並攻取他。不是貪取他的土地與人口。因此將投降部落放在河南,任其放牧。現今戶口羊馬越來越多。於是又以李思摩為可汗,回到他過去的疆土。我策封你延陀為可汗在前,現今封突厥可汗在後。後者為小,前者為大。你在戈壁以北,突厥在戈壁以南。各自守好自己的土地,管好部落。如果有逾越,互相掠殺,我就派兵興師問罪。此約既定,非但自身,而且須世世遵守。”思摩於是動身,太宗奉酒為他們餞行。到思摩跟前說:“種植一草一木,都為它的生長而歡喜。何況我撫養你的部族,生息你的馬羊,不減於過去呢?你的父母墳墓在黃河以北,現今恢復舊日庭院,所以宴飲來慰藉你們此行。”思摩淚水流下,舉杯呼喊萬歲奉上。並且說:“破亡國家後,陛下還能使我們的朽骨能安葬於故鄉。願子孫世代事奉唐朝,以報答厚恩大德。”於是趙郡王孝恭、鴻臚卿劉善因就思摩的部落,築壇於黃河上,拜受冊,賜鼓纛,又詔左屯衛將軍阿史那忠為左賢王,右武衛將軍阿史那泥孰為右賢王,輔助他為相。
薛延陀聽說突厥部落向北遷徙,害怕他的民眾度過戈壁,預備輕騎兵,伺機攻擊他們。太宗派人告訴他們:“不要互相侵犯,國家有規定的刑律。”延陀說:“天可汗派人來說不要互相侵犯,哪敢不奉詔。然而突厥反覆難以相信,它沒有打敗前連年殺中國人,動不動成千上萬。天可汗擊敗突厥,必須收服他們為奴婢,給予百姓。卻反而像兒子一樣撫養,結社率(突厥可汗頡利的兒子,曾經密謀造反。)竟然造反,此輩人面獸心,不可以相信。恐怕以後有禍亂。請求為陛下誅滅他們。”
貞觀十五年,李思摩帥十萬人,士兵四萬,馬九萬匹渡過黃河。定牙帳於過去的定襄城,這地方南面是黃河,北面白道,畜牧繁衍,是最好的土壤,所以突厥人爭著來這裡。思摩派遣使者感謝太宗說:“蒙恩立我部落長,實際上希望世世為國家的一隻犬,守在天子北門警衛,如果延陀侵逼,希望讓進入長城保衛。”太宗下詔同意。
居住了三年,李思摩不能得其民眾之心。部落多有背叛的,回到黃河以南,請願居住在勝夏二州之間,太宗允許了。思摩感到慚愧。因此入朝願意留下來作為警衛,於是改拜為右武衛將軍。李思摩既不能穩固自己的統治,剩餘的民眾稍稍向南渡過黃河。太宗皇帝伐遼東,有人說突厥部落處在河南,靠近京城,請求太宗不要向東去。太宗說:“作為君王的,難道還要對百姓有猜忌之心嗎?成湯、武王感化夏舛、商紂的民眾,百姓都向著他們遷徙。隋朝政治失衡,天下人都背叛,何止四周的夷狄之民。我憐憫突厥被滅,讓他們到河南來贍養。他們現今不走向近處的薛延陀,而向遠方的大唐來歸附,是懷念我的恩德很深啊。我的策略是,五十年內大唐沒有突厥為患。”之後,跟隨太宗討伐遼東,被流箭射中。太宗皇帝親自為他吮血,對他的待遇達到這樣。(也不比兒子差了,難怪李承乾太子都懶得當,幻想跟從李思摩到草原上建立部落,做個酋長了。)回到京城,不久,李思摩去世。被追贈為兵部尚書,夏州都督,陪葬於昭陵。築墳墓象白道山一樣,為了紀念他的功勞,立碑於化州。

影響

據《唐會要。卷九十四。沙陀突厥》:“(貞觀)十五年十一月,薛延陀真珠可汗聞將東封,國內以虛。說:‘我以時取思摩,如拉朽。’乃命其子大度設勒諸部兵,合二十萬,襲突厥。思摩不能御,率部落入長城,保朔州,遣使告急。詔遣李世責力等分道擊之。十二月,世責力敗薛延陀於諾真水,捕獲五萬餘,大度設脫走。”看來,薛延陀的確進攻了當時李思摩的突厥部落,只是事先得到訊息的唐政府軍給予了反擊。這可能是突厥部落感到危機,日後南遷的重要原因。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