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歷
李德純(1923.4-)男遼寧省本溪縣。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全國先進工作者。早年留學日本國秋田大學,攻讀採礦專業。1945年回國後,1945一1960年曾在本溪、撫順、萍鄉煤礦任技術員、工程師。總工程師等職。1961-1979年曆任江西、西北煤管局,賀蘭山煤炭工業公司,邯邢基地煤炭建設指揮部總工程師等職。80年任陝西煤炭工業局副局長、總工程師,還任陝西省決策諮詢委員會委員、省科協委員、全國煤炭技術諮詢委員會委員、陝西省煤炭技術委員會主任等。
成就
1956年榮獲江西省、全國煤礦和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1992年被陝西省科協授予陝西省“科技精英”稱號。1952年在萍鄉中厚煤層中,在我國首次試驗傾斜向上長壁式採煤方法成功,獲技術革新獎。
60年代對西北地區厚煤層採煤法進行了鑑定、總結、提高、推廣。80年代對陝西特厚煤層極力倡導推行放頂煤採煤法均獲得了明顯效益。他把煤礦安全生產看作是天職。他憑藉對煤礦工作的實踐經驗,對萍鄉礦區過去定為非沼氣礦井產生疑慮。為此,他深入井下對採掘工作面的風流反覆進行檢測。終於發現礦井迴風流中含有沼氣。據此將萍鄉各煤礦定為沼氣礦井。並制定了瓦斯檢查管理制度,防止了瓦斯爆炸事故,保證了安全生產。
1955年在萍鄉青山礦任總工程師又對水、火、瓦斯、煤塵、頂板等五災害,編著了礦井《五大災害預防技術措施》,對煤礦安全生產做出了貢獻。渭北礦區奧灰岩裂隙溶洞發育,充水量大、壓力大,因而在十380米以下掘進、採煤受到極大威脅。因灰岩突水,造成多數礦井淹沒,不能正常生產。
80年,他調陝西後即組織煤田勘探、科研設計等單位,對奧灰水的地質特徵,分布規律、逕流帶、補給與排泄方式等進行了科學研究,取得了成果,對指導生產建設有了科學依據。
50年代在萍鄉青山礦建井中,改革爆破技術和施工組織措施,使礦井提前建成投產。70年代在邯邢九龍口礦井中領導編制採取井外降水和井內超前排水方案,開劈了不用凍結法過流砂層的途徑。在報、刊、雜誌、廣播上發表文章、論文數十篇。對當時開展的“雙革”運動推動很大;關於《加快煤炭工業向西部戰略轉移的步伐》中對神府礦區建設方針的“六點建議”為建設現代化大型神府東勝煤炭基地做出了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