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趙國名將李牧之孫。秦末,六國並起,左車輔佐趙王歇,被封為廣武君。
漢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劉邦派大將韓信、張耳率一萬餘新召募的漢軍越過太行山,向東挺進,攻打項羽的附屬國趙國。
李左車和趙軍統帥成安君陳余集中二十萬兵力於太行山區的井陘口(今河北井陘東),占據有利地形,準備與韓信決戰。
李左車認為,漢軍千里匱糧,士卒飢疲,且井陘谷窄溝長,車馬不能並行,宜守不宜攻。只要嚴守,就可以萬無一失。於是,他向趙國主帥陳余陳述其利害,並自請帶兵3萬,從間道出其後,斷絕漢軍糧草。陳余不以為然,不嚴守井陘,堅決主戰。
韓信迅速挑選二千輕騎,半夜從小路迂迴到趙軍大營側翼,隱伏待擊。
次晨,韓信和張耳率主力出井陘口,並在綿河東岸擺下“背水陣”,引誘趙軍出擊。果然,趙軍傾巢而出,追擊漢軍。漢軍伏兵乘虛搶占了趙軍營寨。趙軍見此大亂。
漢軍乘勢前後夾擊,大敗趙軍。韓信斬陳余,擒趙王,滅亡了趙國。
韓信懸賞千金捉拿李左車。
不久,即有人將李左車綁送到韓信帳前。韓信立刻為他鬆綁,讓他面朝東而坐,以師禮相待,
並向他請教攻滅齊、燕方略。李左車認為,漢軍士卒疲憊,戰鬥力大減,如果和齊、燕軍隊硬拼,勝負很難預料。不如按甲休兵,鎮趙安民,派人以兵威說降,齊燕可定。韓信採用李左車計,燕果然不伐而降。
後來,劉邦為了遏制韓信,把李左車調到太子劉盈身邊,讓他輔佐太子。李左車便在滎陽城外的山上教劉盈操練兵馬,這座山被命名為廣武山。韓信被殺之後,李左車辭官隱居,扶危濟困,廣使恩德。
李左車在民間很有聲望,被尊為雹神。在《聊齋志異·雹神》中,記述了他降冰雹於章丘,落滿溝渠而不傷莊稼的傳奇故事。
歷史評價
李左車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兵家怪傑和軍事奇才。他為韓信獻計獻策,主張修生養息,慰勞將士,以德政安撫人心。以武力作威懾,以仁德服人心,恩威並舉,迫使敵人歸順。極具戰略眼光,以奇謀建功立業。他留下了“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這句名言,還著有兵書《廣武君》,論述用兵謀略,影響深遠。
家族
四世祖李曇
曇(李曇),字貴遠,趙柏人侯,入秦為御史大夫,後歸趙為柏人侯,葬柏人西。生四子:崇(李崇)、辨、昭、璣(李璣)。崇為隴西房,璣為趙郡房。自李曇開始,李氏籍貫為柏人(今邢台市),李曇為趙郡李氏和隴西李氏共同的祖先。李曇墓位於邢台市隆堯縣柏人城遺址附近,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三世祖李璣
李曇生四子:李崇、李辨、李昭、李璣。長子李崇遷居隴西,為隴西李氏始祖。幼子李璣即是李牧之父,居趙郡,是趙郡李氏第二代始祖。趙郡李與隴西李同出一源,李曇是共同的祖先。
祖父李牧
李牧(?-公元前229年),嬴姓,李氏,名牧,趙國柏仁(今河北邢台)人,戰國時期的趙國軍事家,與白起、王翦、廉頗並稱“戰國四大名將”。戰國末期,李牧是趙國賴以支撐危局的唯一良將,素有“李牧死,趙國亡”之稱。
有關成語
千慮一得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出自《史記·淮陰侯傳》。
楚漢相爭中,劉邦大將韓信,打敗了趙國,俘虜了趙王和謀士李左車。一天,韓信求教於李左車。說他準備攻打燕、齊,特來求教。李左車為人很有謀略,現作了俘虜,再三推諉。經韓信再三請求,便答道:“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接著又說道:“目前不宜攻燕、齊。應撫恤百姓,犒勞將士,同時以優勢兵力向燕國進發,以造聲勢,迫使燕國順從。一旦燕王順從,齊國就會聞風而服。這就是兵書上說的先虛後實之法。”韓信採納了建議,不久就取得了燕、齊的國土。
以後,“千慮一得”便用來說明即使愚笨的人經過多次考慮也會有可取之處。
墓地
據查,在中國範圍內李左車墓有好幾座個。分布在河北的元氏和衡水深州市、河南開封市通許縣、山東等地。
後世紀念
雹泉廟
安丘有一眼雹泉,是舊時安丘八景之一。泉邊有一巍峨大廟———雹泉廟,也叫膏潤廟。廟內供奉的正是西漢開國大將李左車。
漢朝建立以後,李左車回到祖籍山東安丘的雹泉村,遍訪老人,尋根問祖,
找到了自己的祖地。從此潛心山林,修心悟道,過起了悠然的田園生活。
李左車死後第二年的陰曆五月十七,熙熙朗日的天空突然黑雲蔽日,狂風怒號,天崩地裂般的一聲炸雷,震徹雲霄。待得雲散風消,人們驚奇地發現,在李左車生前住的院子裡,裂開一道寬逾六尺的石縫,有水自岩底汩汩流出,不一刻即形成一彎清泉,如鏡面的水面上,一串串銀白色的氣泡爭相簇擁,恍若珍珠,人們嘖嘖稱奇,都說是李左車顯靈,死後不忘澤被桑梓。
據說,這一天的午時,正是玉皇大帝冊封李左車之時。玉帝感其品德剛正,將“雹神”一職封給了他,讓他掌管大地、山川、江河、湖泊、雨雪、風雹及人間莊稼的獎懲。當地百姓紛紛解囊,在他的舊居遺址上建起了一座雹神廟。整個廟宇雄偉宏大,結構勻稱,布局合理,肅穆莊嚴,廟內蒼松翠柏,遮天蔽日。尤其是廟內4棵古松,樹圍6米左右。從此以後,這裡就再也沒有經受過冰雹的侵害。
民俗神傳說
關於雹神顯靈的傳說一直流傳,說李左車不僅靈佑鄉人,也澤被他鄉。明洪武年間,被譽為“魚米之鄉”的江南楚地大旱,春天種的莊稼禾枯苗乾,顆粒無收,到了陰曆六月六才下雨。此時,唯有種植蕎麥方能在秋後有所收穫,然種子難求。正當百姓無奈之時,一長須闊臉白髮老翁攜一大車出現在江南各省的阡陌之匯總,將滿滿一車飽滿勻實的蕎麥種無償施與百姓。問此翁家籍何處,答曰:“我乃雹泉老李。”秋後蕎麥大收,百姓渡過荒年。
關於李左車的神話傳說,為研究民俗文化提供了極有價值的資料。蒲松齡在《聊齋志異·雹神》中,記述了他降冰雹於章丘,落滿溝渠而不傷莊稼的傳奇故事。紀昀的《閱微草堂筆記》等作品的敘述風格與其如出一轍。相關傳說還被搬上了京劇舞台。如京劇《霸王別姬》中有這樣的情節:李左車設下十面埋伏之計,並親自詐降項羽,使其深陷重圍,最後烏江自刎。
清順治年間安丘通政使劉孟寫了一首五言律:“方池一鏡開,湛湛清虛境;碧水漾明珠,雪花流素影;睹此真景鮮,頓覺塵思冷;世上有貪泉,於人貴自省。”表達了人們對於這一澄明清澈所在的讚美推崇。
李左村
在河南開封市通許縣城西北15公里有個李左村,李左村原名廣武鎮。相傳秦漢之際著名的謀士李左車曾效力於趙國,被封為廣武君。後來,他改投漢高祖劉邦,多出奇謀。到了晚年,他隱居此地著書教徒,深受百姓愛戴,死後便葬身於此。為了紀念他,後人把廣武鎮改名為李左村,一直延用。
史書記載
李左車在史記中沒有單獨的列傳,他的事跡分別記載《張耳陳餘列傳》和《淮陰侯列傳》中。
《史記·卷八十九·張耳陳餘列傳第二十九》
參見:張耳陳余列傳
《史記·卷九十二·淮陰侯列傳第三十二》
參見:淮陰侯列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