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嶠[唐趙國公]

李嶠[唐趙國公]
李嶠[唐趙國公]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李嶠(644年~713年),字巨山,唐代詩人。少有才名。20歲時,擢進士第,調安定尉。舉制策甲科,遷長安後,累官監察御史。邕、嚴二州僚族起義,他受命監軍進討,親入僚洞勸降,罷兵而返。遷給事中。武后、中宗朝,屢居相位,封趙國公。睿宗時,左遷懷州刺史。玄宗即位,貶滁州別駕,改廬州別駕。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李嶠李嶠
李嶠,少有才名。20歲時,擢進士第,調安定尉。舉制策甲科,遷長安。後,累官監察御史
邕、嚴二州僚族起義,他受命監軍進討,親入僚洞勸降,罷兵而返。遷給事中。武后、中宗朝,屢居相位,封趙國公。睿宗時,左遷懷州刺史。玄宗即位,貶滁州別駕,改廬州別駕。
李嶠的生卒年,新舊《唐書》均無記載,根據《通鑑》推斷,生年應在貞觀十八年(644),卒年在玄宗開元元年(713)。
李嶠對唐代律詩和歌行的發展有一定的作用與影響。他前與王勃、楊炯相接,又和杜審言、崔融、蘇味道並稱“文章四友”。諸人死後,他成了文壇老宿,為時人所宗仰。其詩絕大部分為五言近體,風格近似蘇味道而詞採過之。唐代曾以漢代蘇武、李陵比蘇味道、李嶠,亦稱“蘇李”。明代胡震亨認為:“巨山五言,概多典麗,將味道難為蘇”(《唐音癸簽》)。他寫有詠物詩120首,自風雲月露,飛動植礦,乃至服章器用之類,無所不包。雖刻意描繪,以工致貼切見長,但略無興寄。王夫之《天堂永日地域一日論》說他“裁剪整齊,而生意索然”,切中其病。七言歌行現存《汾陰行》一首,詠漢武帝祀汾陰后土賦《秋風辭》事,寫盛衰興亡之感,最為當時傳誦。據說唐玄宗於安史亂起逃離長安前,登花萼樓,聽到歌者唱這首詩的結尾四句時,引起了情感上強烈的共鳴,悲慨多時,並讚嘆作者是“天才”。

名作鑑賞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
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誦讀
情緒輕快活潑。“解落”、“能開”、“千尺浪”、“萬竿斜”都要重讀,語調要抑揚頓挫,使人覺得仿佛聽到了颯颯的風聲。
注釋
解:能夠。三秋:農曆九月,指秋天。二月:農曆二月,指春天。過:經過。斜:傾斜。這裡形容竹子被風吹得歪歪斜斜的樣子。
譯文
能吹落秋天的落葉,能催開春天的鮮花。刮過江面能掀起千尺巨浪,吹進竹林能使萬竿傾斜。

作品選摘

【雜曲歌辭東飛伯勞歌】 李嶠
傳書青鳥迎簫鳳,巫嶺荊台數通夢。誰家窈窕住園樓,
五馬千金照陌頭。羅裙玉佩當軒出,點翠施紅競春日。
佳人二八盛舞歌,羞將百萬呈雙娥。庭前芳樹朝夕改,
空駐妍華欲誰待。
【秋山望月酬李騎曹】李嶠
愁客坐山隈,懷抱自悠哉。況復高秋夕,明月正裴回。
亭亭出迥岫,皎皎映層台。色帶銀河滿,光含玉露開。
淡雲籠影度,虛暈抱輪迴。谷邃涼陰靜,山空夜響哀。
寒催數雁過,風送一螢來。獨軫離居恨,遙想故人杯。
扈從還洛呈侍從群官】李嶠
四海帝王家,兩都周漢室。觀風昔來幸,御氣今鏇蹕。
雷奮六合開,天行萬乘出。玄冥奉時駕,白拒參戎律。
後隊咽笳簫,前驅嚴罕畢。輝光射東井,禁令橫西秩。
帳殿別陽秋,旌門臨甲乙。將交洛城雨,稍遠長安日。
邙鞏雲外來,鹹秦霧中失。孟冬霜霰下,是月農功畢。
天道向歸餘,皇情美陰騭。行存名岳禮,遞問高年疾。
祝鳥既開羅,調人更張瑟。登原采謳誦,俯谷求才術。
邑罕懸磬貧,山無掛瓢逸。施恩浹寰宇,展義該文質。
德澤盛軒游,哀矜深禹恤。申歌地廬駭,獻壽衢尊溢。
瑞色抱氤氳,寒光變蕭飋。宗枝旦奭輔,侍從王劉匹。
並輯蛟龍書,同簪鳳凰筆。陶甄荷吹萬,頌漢歸明一。
歡與道路長,顧隨談笑密。叨承廊廟選,謬齒夔龍弼。
喜構大廈成,慚非棟隆吉。
【早發苦竹館】李嶠
合沓岩嶂深,朦朧煙霧曉。荒阡下樵客,野猿驚山鳥。
開門聽潺湲,入徑尋窈窕。棲鼯抱寒木,流螢飛暗筱。
早霞稍霏霏,殘月猶皎皎。行看遠星稀,漸覺游氛少。
我行撫軺傳,兼得傍林沼。貪玩水石奇,不知川路渺。
徒憐野心曠,詎惻浮年小。方解寵辱情,永托累塵表。
【鷓鴣(一作韋應物詩)】李嶠
可憐鷓鴣飛,飛向樹南枝。南枝日照暖,北枝霜露滋。
露滋不堪棲,使我常夜啼。願逢雲中鶴,銜我向寥廓。
願作城上烏,一年生九雛。何不舊巢住,枝弱不得去。
何意道苦辛,客子常畏人。
】李嶠
大梁白雲起,氛氳殊未歇。錦文觸石來,蓋影凌天發。
煙熅萬年樹,掩映三秋月。會入大風歌,從龍赴圓闕。
寶劍篇】李嶠
吳山開,越溪涸,三金合冶成寶鍔。淬綠水,鑒紅雲,
五采焰起光氛氳。背上銘為萬年字,胸前點作七星文。
龜甲參差白虹色,轆轤宛轉黃金飾。駭犀中斷寧方利,
駿馬群騑未擬直。風霜凜凜匣上清,精氣遙遙斗間明。
避災朝穿晉帝屋,逃亂夜入楚王城。一朝運偶逢大仙,
虎吼龍鳴騰上天。東皇提升紫微座,西皇佩下赤城田。
承平久息干戈事,僥倖得充文武備。除災避患宜君王,
益壽延齡後天地。
【奉和送金城公主適西蕃應制】李嶠
漢帝撫戎臣,絲言命錦輪。還將弄機女,遠嫁織皮人。
曲怨關山月,妝消道路塵。所嗟穠李樹,空對小榆春。
【奉和春日游苑喜雨應制】李嶠
仙蹕九成台,香筵萬壽杯。一旬初降雨,二月早聞雷。
葉向朝隮密,花含宿潤開。幸承天澤豫,無使日光催。
【甘露殿侍宴應制】李嶠
月宇臨丹地,雲窗網碧紗。御筵陳桂醑,天酒酌榴花。
水向浮橋直,城連禁苑斜。承恩恣歡賞,歸路滿煙霞。
【奉和驪山高頂寓目應制】李嶠
步輦陟山巔,山高入紫煙。忠臣還捧日,聖后欲捫天。
迥識平陵樹,低看華岳蓮。帝鄉應不遠,空見白雲懸。
【幸白鹿觀應制】李嶠
駐蹕三天路,回旃萬仞溪。真庭群帝饗,洞府百靈棲。
玉酒仙壚釀,金方暗壁題。佇看青鳥入,還陟紫雲梯。
【酬和杜五弟晴朝獨坐見贈】李嶠
平明坐虛館,曠望幾悠哉。宿霧分空盡,朝光度隙來。
影低藤架密,香動藥闌開。未展山陽會,空留池上杯。
【送崔主簿赴滄州】李嶠
紫陌追隨日,青門相見時。宦遊從此去,離別幾年期。
芳桂尊中酒,幽蘭下調詞。他鄉有明月,千里照相思。
【和周記室從駕曉發合璧宮】李嶠
濯龍春苑曙,翠鳳曉旗舒。野色開煙後,山光澹月餘。
風長笳響咽,川迥騎行疏。珠履陪仙駕,金聲振屬車。
【和杜學士江南初霽羈懷】李嶠
大江開宿雨,征棹下春流。霧卷晴山出,風恬晚浪收。
岸花明水樹,川鳥亂沙洲。羈眺傷千里,勞歌動四愁。
【送李邕(一作送李安邑)】李嶠
落日荒郊外,風景正淒淒。離人席上起,征馬路傍嘶。
別酒傾壺贈,行書掩淚題。殷勤御溝水,從此各東西。
【餞駱四二首】李嶠
平生何以樂,斗酒夜相逢。曲中驚別緒,醉里失愁容。
星月懸秋漢,風霜入曙鍾。明日臨溝水,青山幾萬重。
甲第驅車入,良宵秉燭游。人追竹林會,酒獻菊花秋。
霜吹飄無已,星河漫不流。重嗟歡賞地,翻召別離憂。
【九日應制得歡字】李嶠
令節三秋晚,重陽九日歡。仙杯還泛菊,寶饌且調蘭。
御氣雲霄近,乘高宇宙寬。今朝萬壽引,宜向曲中彈。
三月奉教作】李嶠
銀井桐花發,金堂草色齊。韶光愛日宇,淑氣滿風蹊。
蝶影將花亂,虹文向水低。芳春隨意晚,佳賞日無暌。
【五月奉教作】李嶠
綠樹炎氛滿,朱樓夏景長。池含凍雨氣,山映火雲光。
果院新櫻熟,花庭曙槿芳。欲逃三伏暑,還泛十旬觴。
八月奉教作】李嶠
黃葉秋風起,蒼葭曉露團。鶴鳴初警候,雁上欲凌寒。
月鏡如開匣,雲纓似綴冠。清尊對旻序,高宴有餘歡。
【十月奉教作】李嶠
白藏初送節,玄律始迎冬。林枯黃葉盡,水耗綠池空。
霜待臨庭月,寒隨入牖風。別有歡娛地,歌舞應絲桐。
【十二月奉教作】李嶠
玉燭年行盡,銅史漏猶長。池冷凝宵凍,庭寒積曙霜。
蘭心未動色,梅館欲含芳。裴回臨歲晚,顧步佇春光。
【馬武騎輓歌二首】李嶠
五日皆休沐,三泉獨不歸。池台金闕是,尊酒玳筵非。
巷靜游禽入,門閒過客稀。唯餘昔年鳳,尚繞故樓飛。
昔下天津館,嘗過帝子家。夜傾金屋酒,春舞玉台花。
試馬依紅埒,吹簫弄紫霞。誰言東郭路,翻枉北門車。
【天官崔侍郎夫人吳氏輓歌】李嶠
寵服當年盛,芳魂此地窮。劍飛龍匣在,人去鵲巢空。
簟愴孤生竹,琴哀半死桐。唯當青史上,千載仰嬪風。
【日】李嶠
旦出扶桑路,遙升若木枝。雲間五色滿,霞際九光披。
東陸蒼龍駕,南郊赤羽馳。傾心比葵藿,朝夕奉光曦。
【星】李嶠
蜀郡靈槎轉,豐城寶劍新。將軍臨北塞,天子入西秦。
未作三台輔,寧為五老臣。今宵潁川曲,誰識聚賢人。
【月】李嶠
桂滿三五夕,蓂開二八時。清輝飛鵲鑒,新影學蛾眉。
皎潔臨疏牖,玲瓏鑒薄帷。願言從愛客,清夜幸同嬉。
【風】李嶠
落日生苹末,搖揚遍遠林。帶花疑鳳舞,向竹似龍吟。
月動臨秋扇,松清入夜琴。若至蘭台下,還拂楚王襟。
【煙】李嶠
瑞氣凌青閤,空濛上翠微。迥浮雙闕路,遙拂九仙衣。
桑柘迎寒色,松篁暗晚暉。還當紫霄上,時接彩鸞飛。
【霧】李嶠
曹公迷楚澤,漢帝出平城。涿鹿妖氛靜,丹山霽色明。
類煙飛稍重,方雨散還輕。倘入非熊兆,寧思玄豹情。
【雪】李嶠
瑞雪驚千里,同雲暗九霄。地疑明月夜,山似白雲朝。
逐舞花光動,臨歌扇影飄。大周天闕路,今日海神朝。
【雲】李嶠
英英大梁國,鬱郁秘書台。碧落從龍起,青山觸石來。
官名光邃古,蓋影耿輕埃。飛感高歌發,威加四海回。
【露】李嶠[2]
滴瀝明花苑,葳蕤泫竹叢。玉垂丹棘上,珠湛綠荷中。
夜警千年鶴,朝零七月風。願凝仙掌內,長奉未央宮。
【石】李嶠
宗子維城固,將軍飲羽威。岩花鑒里發,雲葉錦中飛。
入宋星初隕,過湘燕早歸。倘因持補極,寧復想支機。
【野】李嶠
鳳出秦郊迥,鶉飛楚塞空。蒼梧雲影去,涿鹿霧光通。
草暗少原綠,花明入蜀紅。誰言版築士,猶處傅岩中。
【道】李嶠
銅駝分鞏洛,劍閣低臨邛。紫徼三千里,青樓十二重。
玉關塵似雪,金穴馬如龍。今日中衢上,堯尊更可逢。
【江】李嶠
日夕三江望,靈潮萬里回。霞津錦浪動,月浦練花開。
湍似黃牛去,濤從白馬來。英靈已傑出,誰識卿雲才。
【洛】李嶠
九洛韶光媚,三川物候新。花明丹鳳浦,日映玉雞津。
元禮期仙客,陳王睹麗人。神龜方錫瑞,綠字重來臻。
【門】李嶠
奕奕彤闈下,煌煌紫禁隈。阿房萬戶列,閶闔九重開。
疏廣遺榮去,於公待駟來。詎知金馬側,方朔有奇才。
【井】李嶠
玉甃談仙客,銅台賞魏君。蜀都宵映火,杞國旦生雲。
向日蓮花淨,含風李樹薰。已開千里國,還聚五星文。
【池】李嶠
彩棹浮太液,清觴醉習家。詩情對明月,雲曲拂流霞。
煙散龍形淨,波含鳳影斜。安仁動秋興,魚鳥思空賒。
【橋】李嶠
烏鵲填應滿,黃公去不歸。勢疑虹始見,形似雁初飛。
妙應七星制,高分半月輝。秦王空構石,仙島遠難依。
【史】李嶠
馬記天官設,班圖地里新。善談方亹亹,青簡見彬彬。
方朔初聞漢,荊軻昔向秦。正辭堪載筆,終冀作良臣。
【賦】李嶠
布義孫卿子,登高楚屈平。銅台初下筆,樂觀正飛纓。
乍有凌雲勢,時聞擲地聲。造端長體物,無復大夫名。
【檄】李嶠
羽檄本宣明,由來□木聲。聯翩至漢國,迢遞入燕營。
毛義持書去,張儀韞璧行。曹風雖覺愈,陳草始知名。
【筆】李嶠
握管門庭側,含毫山水隈。霜輝簡上發,錦字夢中開。
鸚鵡摛文至,麒麟絕句來。何當遇良史,左右振奇才。
【墨】李嶠
長安分石炭,上黨結松心。繞畫蠅初落,含滋綬更深。
悲絲光易染,疊素彩還沉。別有張芝學,書池幸見臨。
【刀】李嶠
列辟鳴鸞至,惟良佩犢鏇。帶環疑寫月,引鑒似含泉。
入夢華樑上,含鋒彩筆前。莫驚開百鍊,特擬定三邊。
【彈】李嶠
俠客持蘇合,佳游滿帝鄉。避丸深可誚,求炙遂難忘。
金迸疑星落,珠沉似月光。誰知少孺子,將此見吳王。
【旗】李嶠
桂影承宵月,虹輝接曙雲。縱橫齊八陣,舒捲引三軍。
日薄蛟龍影,風翻鳥隼文。誰知懷勇志,蟠地幾繽紛。
【戈】李嶠
富父舂喉日,殷辛漂杵年。曉霜含白刃,落影駐雕鋋。
夕擯金門側,朝提玉塞前。願隨龍影度,橫□陣雲邊。
【弓】李嶠
桃文稱辟惡,桑質表初生。宛轉雕鞬際,依稀半月明。
遙彎落雁影,虛引怯猿聲。徒切烏號思,攀龍遂不成。
【瑟】李嶠
伏羲初製法,素女昔傳名。流水嘉魚躍,叢台舞鳳驚。
嘉賓飲未極,君子娛俱並。倘入丘之戶,應知由也情。
【箏】李嶠
蒙恬芳軌設,游楚妙彈開。新曲帳中發,清音指下來。
鈿裝模六律,柱列配三才。莫聽西秦奏,箏箏有剩哀。
【簫】李嶠
虞舜調清管,王褒賦雅音。參差橫鳳翼,搜尋動人心。
【笙】李嶠
懸匏曲沃上,孤筱汶陽隈。形寫歌鸞翼,聲隨舞鳳哀。
歡娛分北里,純孝即南陔。今日虞音奏,蹌蹌鳥獸來。
【舞】李嶠
妙伎游金谷,佳人滿石城。霞衣席上轉,花岫雪前明。
儀鳳諧清曲,回鸞應雅聲。非君一顧重,誰賞素腰輕。
【玉】李嶠
映石先過魏,連城欲向秦。洛陽陪勝友,燕趙類佳人。
方水晴虹媚,常山瑞馬新。徒為卞和識,不遇楚王珍。
【銀】李嶠
思婦屏輝掩,遊人燭影長。玉壺初下箭,桐井共安床。
色帶長河色,光浮滿月光。靈山有珍瓮,仙闕薦君王。
【錦】李嶠
漢使巾車遠,河陽步障陳。雲浮仙石日,霞滿蜀江春。
機迥回文巧,紳兼束髮新。若逢楚王貴,不作夜行人。
【綾】李嶠
金縷通秦國,為裘指魏君。落花遙寫霧,飛鶴近圖雲。
馬眼冰凌影,竹根雪霰文。何當畫秦女,煙際坐氤氳。
【布】李嶠
御績創羲黃,緇冠表素王。瀑飛臨碧海,火浣擅炎方。
孫被登三相,劉衣闡四方。佇因舂斗粟,來曉棣華芳。
【車】李嶠
天子馭金根,蒲輪辟四門。五神趨雪至,雙轂似雷奔。
丹鳳棲金轄,非熊載寶軒。無階忝虛左,珠乘奉王言。
【席】李嶠
避席承宣父,重筵揖戴公。桂香浮半月,蘭氣襲迴風。
舞拂丹霞上,歌清白雪中。佇將文綺色,舒捲帝王宮。
【簾】李嶠
清風時入燕,紫殿幾含秋。曖曖籠鈴閣,纖纖上玉鉤。

史籍記載

《新唐書·李嶠傳》
李嶠,字巨山,趙州贊皇人。早孤,事母孝。為兒時,夢人遺雙筆,自是有文辭,十五通《五經》,薛元超稱之。二十擢進士第,始調安定尉。舉制策甲科,遷長安。時畿尉名文章者,駱賓王、劉光業,嶠最少,與等夷。
授監察御史。高宗擊邕、岩二州叛獠,詔監其軍,嶠入洞喻降之,由是罷兵。稍遷給事中。會來俊臣構狄仁傑、李嗣真、裴宣禮等獄,將抵死,敕嶠與大理少卿張德裕、侍御史劉憲覆驗,德裕等內知其冤,不敢異。嶠曰:“知其枉不申,是謂見義不為者。”卒與二人列其枉,忤武后旨,出為潤州司馬。久乃召為鳳閣舍人,文冊大號令,多主為之。
初置右御史台,察州縣吏善惡、風俗得失,嶠上疏曰:“禁網上疏,法象宜簡,簡則法易行而不煩雜,疏則所羅廣而不苛碎。伏見垂拱時,諸道巡察使科條四十有四,至別敕令又三十。而使以三月出,盡十一月奏事,每道所察吏,多者二千,少亦千計,要在品核才行而褒貶之。今期會迫促,奔逐不暇,欲望詳究所能,不亦艱哉。此非隳於職,才有限,力不逮耳。臣願量其功程以為節制,使器周於用,力濟於時,然後得失可以精核矣。”又言:“今所察按,準漢六條而推廣之,則無不包矣,烏在多張事目也?且朝廷萬機非無事,而機事之動,常在四方,故出使者冠蓋相望。今已置使,則外州之事悉得專之,傳驛減矣。請率十州置一御史,以期歲為之限,容其身到屬縣,過閭里,督察奸訛,訪風俗,然後可課其成功。且御史出入天禁,勵己自修,比他吏相百也。按劾回庸,糾擿隱欺,比他吏相十也。陛下誠用臣言,妙擇能者委之,莫不盡力效死矣。”武后善之,下制析天下為二十道,擇堪使者。為眾議沮止。
俄知天宮侍郎事,進麟台少監、同鳳閣鸞台平章事。遷鸞台侍郎。會張錫輔政,嶠,其出也,罷為成均祭酒。俄檢校文昌左丞,留守東都。長安三年,以本官復為平章事,知納言。遷內史,嶠辭劇,復為成均祭酒、平章事。
武后將建大像於白司馬坂,嶠諫:“造像雖俾浮屠輸錢,然非州縣承辦不能濟,是名雖不稅而實稅之。臣計天下編戶,貧弱者眾,有賣舍、帖田供王役者。今造像錢積十七萬緡,若頒之窮人,家給千錢,則紓十七萬戶饑寒之苦,德無窮矣。”不納。
張易之敗,坐附會貶豫州刺史,未行,改通州。數月,以吏部侍郎召,俄遷尚書。神龍二年,代韋安石為中書令。
嶠在吏部時,陰欲藉時望復宰相,乃奏置員外官數千。既吏眾猥,府庫虛耗,乃上書歸咎於時,因蓋向非,曰:
元首之尊,居有重門擊柝之衛,出有清警戒道之禁,所以備非常,息異望,誠不可易舉動,慢防閒也。陛下厭崇邃,輕尊嚴,微服潛游,閱廛過市,行路私議,朝廷驚懼,如禍產意外,縱不自惜,奈宗廟蒼生何?
又分職建官,不可以濫。傳曰:“官不必備,惟其人。”自帝室中興,以不慎爵賞為惠,冒級躐階,朝升夕改,正闕不給,加以員外。內則府庫為殫,外則黎庶蒙害,非求賢助治之道也。願愛晙班榮,息匪服之議。今文武六十以上,而天造含容,皆矜恤之。老病者已解還授,員外者既遣復留。恐非所以消敝救時也。請敕有司料其可用進,不可用退。又遠方夷人不堪治事,國家向務撫納而官之,非立功酋長,類糜俸祿。願商度非要者,一切放還。
又《易》稱:“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財。”今百姓乏窶,不安居處,不可以守位。倉儲盪耗,財力傾殫,不足以聚人。山東病水潦,江左困輸轉。國匱於上,人窮於下。如令邊埸少曌,恐逋亡遂多,盜賊群行,何財召募?何眾閒遏乎?又崇作寺觀,功費浩廣。今山東歲飢,糟糠不厭。而投艱厄之會,收庸、調之半,用吁嗟之物,以榮土木,恐怨結三靈,謗蒙四海。
又比緣征戍,巧詐百情,破役隱身,規脫租賦。今道人私度者幾數十萬,其中高戶多丁,黠商大賈,詭作台符,羼名偽度。且國計軍防,並仰丁口,今丁皆出家,兵悉入道,征行租賦,何以備之?
又重賂貴近,補府若史,移沒籍產,以州縣甲等更為下戶。當道城鎮,至無捉驛者,役逮小弱,即破其家。願許十道使訪察括取,使奸猾不得而隱。
又太常樂戶已多,復求訪散樂,獨持大鼓者已二萬員,願量留之,余勒還籍,以杜妄費。
中宗以其身宰相,乃自陳失政,丐罷官,無所嫁非,手詔詰讓。嶠惶恐,復視事。
三年,加修文館大學士,封趙國公,以特進同中書門下三品。睿宗立,罷政事,下除懷州刺史,致仕。初,中宗崩,嶠嘗密請相王諸子不宜留京師。及玄宗嗣位,獲其表宮中,或請誅之。張說曰:“嶠誠懵逆順,然為當時謀,吠非其主,不可追罪。”天子亦顧數更赦,遂免,貶滁州別駕,聽隨子虔州刺史暢之官。改廬州別駕,卒,年七十。
嶠富才思,有所屬綴,人多傳諷。武后時,汜水獲瑞石,嶠為御史,上《皇符》一篇,為世譏薄。然其仕前與王勃、楊盈川接,中與崔融、蘇味道齊名,晚諸人沒,而為文章宿老,一時學者取法焉。

李嶠軼事

天寶末年,玄宗趁月色拾級勤政樓,但見月光皎潔,四際萬籟,遂命梨園子弟歌舞助興。其中有歌女唱李嶠的詩:富貴榮華能幾時,山川滿目淚沾衣。不見只今汾水上,惟有年年秋雁飛。當時玄宗已是暮年,問是誰詩,有歌女說:是李嶠的詩。玄宗聽罷,感悟李嶠境遇,不由得潸然淚下,說道:李嶠真是才子啊。曲未終便散去。過了兩年,玄宗幸蜀,登白衛嶺,眺望許久,又口唱此詩,禁不住稱讚李嶠真才子,邊說邊嘆息,連在一旁伺候的高力士都禁不住為之流涕。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