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樓村[河南省周口市鄲城縣李樓鄉李小樓村]

李小樓村[河南省周口市鄲城縣李樓鄉李小樓村]
李小樓村[河南省周口市鄲城縣李樓鄉李小樓村]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河南省周口市鄲城縣李樓鄉李小樓村屬黃淮平原,地處黃河沖積扇南緣。海拔在35.6米至43.8米之間由西北向東南稍呈傾斜,地勢平坦,土質粘重,適合多種農作物及林木生長。

李小樓是河南省周口市鄲城縣李樓鄉一個行政村,下轄李小樓,丁莊,李英莊,小馬莊四個自然村,與磚寺、吳樓村、李寨,大郭莊村相鄰。村後有一條清澈的河流,山明水秀,天藍水清,毓秀鍾靈,人傑地靈,李小樓村四季景色各異,春天百花盛開,夏天桃紅柳綠,秋天果實纍纍,冬天白雪飄飄。風景如畫,美不勝收。

李小樓村的人們,無論你身在何方,請記得照顧好自己和家人,李小樓需要你們,家鄉的父老期待你們的成功!

建制沿革

鄲城縣李小樓村西周時屬厲、陳,戰國後期屬楚。

秦屬陳郡苦縣和項縣。

西漢時,境內設定寧平縣(治所即今寧平)和宜祿縣(治所即今宜路)。

三國魏廢縣後,分屬陳郡 (國)武平縣和譙郡苦縣。

兩晉至南北朝,苦縣先後改名父陽縣、谷陽縣,原地域仍屬之。

隋開皇六年(586年),置鄲縣,為今鄲城設縣治之始。

唐朝時期廢鄲縣,其地北部歸鹿邑縣、真源縣,南部歸宛丘縣、項城縣。

五代至宋元,上述縣名有所更改,但轄地基本沿襲鄲城縣未變。

明、清兩代,地域大部分屬歸德府(今商丘)鹿邑縣,少部屬陳州府(明朝為開封府)淮寧縣、沈丘縣。

民國三年(1914年)鹿邑縣在鄲城集設縣佐 ,至民國十九年(1930年)廢除。

民國三十年(1941年),地域分屬河南省第二行政督察區鹿邑縣和第七行政督察區淮陽縣、沈丘縣。

在中國人民解放戰爭時期,縣境為共產黨領導的鹿淮太縣、鹿亳太縣和沈鹿淮縣等邊區民主政權的活動地區。

新中國成立後,1951年5月,析鹿邑、淮陽、沈丘3縣部分區、鄉設立河南省鄲城辦事處(縣級),屬淮陽專區。

1952年8月,政務院正式批准置鄲城縣。

1953年1月,淮陽專區撤銷,鄲城縣隸屬商丘專區。

1958年12月,隨商丘專區併入開封專區。

1961年12月,恢復商丘專區,鄲城復歸其領轄。

1965年6月,增設周口專區,鄲城縣改屬周口專區

2000年,撤銷周口專區,設立地級周口市,鄲城縣屬周口市至今。

村容整潔 村容整潔

地理環境

鄲城縣李小樓村境屬豫東平原,地處黃河沖積扇南緣。

海拔在35.6米至43.8米之間由西北向東南稍呈傾斜,坡降為七千分之一,地勢平坦,平原面積占100%。

氣候

李小樓村屬暖溫帶半濕潤性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14.6度。

日照充足,年平均日照時數2258.6小時,日照百分率為51%,年平均太陽輻射總量每平方厘米118千卡,是河南省太陽輻射比較豐富的地區之一。

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738.6毫米,年降水量在600至900毫米的年份占59%。年平均無霜期為223天,80%的保證率為202天。

自然源

水資源

李小樓村村後有一條清澈的河流,山明水秀,天藍水清,毓秀鍾靈,人傑地靈,李小樓村四季景色各異,春天百花盛開,夏天桃紅柳綠,秋天果實纍纍,冬天白雪飄飄..風景如畫,美不勝收。

李小樓村[河南省周口市鄲城縣李樓鄉李小樓村] 李小樓村[河南省周口市鄲城縣李樓鄉李小樓村]

河流流經境內,地下水位較高,並處於相對穩定狀態,加上河道支流及人工開挖的溝渠,水資源豐富,開發利用率高。

生物資源

境內既有亞熱帶生物,又有北寒帶生物。2013年,村僅糧、棉、油、煙等主要農作物,就有29屬、240多個品種。

紅薯:紅薯種植歷史修久,栽植普遍,高產穩產,原為食用佳品,現為經濟作物。曾遠銷東北各省和新疆等地。

水生植物:蓮藕,以節長、粗壯、脆嫩、味甜著稱,清代《鹿邑縣誌》早有記載,是當地土特產之一,每年入冬至初春,內販外運,不絕於市。

李小樓村[河南省周口市鄲城縣李樓鄉李小樓村] 李小樓村[河南省周口市鄲城縣李樓鄉李小樓村]

藥用植物:野生和栽培的藥用植物也很多,收穫量較大的有荊芥、生地、薄荷、栝樓、大青根、王不留、地骨皮等,多達189種,為省中藥材生產基地。

人口民族

截至2014年底,李小樓村總人口為3000餘人。民族為漢族,占人口總數的100%。

政治體制

村支書:李佰祥

村委主任:丁義旺

經濟概況

盛產小麥、玉米、大豆、紅薯、菸葉等作物,常年糧食種植

李小樓村農業面積 2000畝以上,是重要的糧棉生產基地。糧食以小麥、玉米為主。

初步形成以甘薯、中藥材、蔬菜等為主的高效農業示範基地。畜牧業以生豬、槐山羊、黃牛、肉雞為主,是豫東重要的畜產品生產基地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李小樓國小 李小樓國小

截至2014年,李小樓國小1所,教育均衡發展成效顯著,李小樓國小現任校長是李佰全

風景名勝

2011年 7月7日,鄲城縣李樓鄉李小樓村國家扶貧項目陽光溫室塑膠大棚工程,在施工過程中發現了一批古墓。周口市文物考古管理所為配合好該項目的實施,決定免收發掘費用,墊資對古墓進行清理。

據介紹,這批古墓總計6座,5座為南北向豎穴空心磚墓,1座為南北向小磚券墓,均遭不同程度的破壞。墓葬開口於第二層,開口距地表50厘米~80厘米。墓葬長2.2米~2.7米,寬1.1米~1.7米,深15厘米~80厘米不等。經過對這批墓葬認真清理髮掘,共出土隨葬品6件。

5座南北向豎穴空心磚墓出土的隨葬品有:陶壺1個、陶罐3件、畫像磚1件、銅鏡1件(殘);南北向小磚券墓無隨葬品出土。

據悉,出土的陶壺和畫像磚為國家珍貴文物。畫像磚紋飾為菱形方格券雲紋,是西漢早期的典型紋飾,據此,市文物考古管理所相關專家斷定,這5座空心磚墓為西漢早期的古墓葬。從小磚券墓出土的墓磚來看,市文物考古管理所相關專家斷定其為西漢中期的墓葬。

李小樓村[河南省周口市鄲城縣李樓鄉李小樓村] 李小樓村[河南省周口市鄲城縣李樓鄉李小樓村]

這批墓葬的發現,為研究鄲城在西漢早期的政治地位和社會經濟發展情況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豐富了鄲城文物大縣的地位,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