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唐代知名學者]

李善(630—689年),鄂州江夏(今湖北省鹹寧市鹹安區)人。唐朝著名學者,《文選》學的奠基人。

清正廉潔、剛直不阿,有君子風韻。頗有雅行,學貫古今,人稱書簏。起家秘書郎,出為涇城縣令。交接周國公賀蘭敏之,拜崇賢館直學士,兼任潞王(李賢)參軍、沛王(李賢)侍讀,得罪流放姚州。

載初元年(690),去世,時年七十七。著有《文選注》《漢書辨惑》。

人物生平

李善(630—689),唐代知名學者,鄂州江夏(今湖北武漢人)。清正廉潔、剛直不阿,有君子的風範和韻致。有雅行。學貫古今,不能屬辭,故人號“書簏”。初任錄事參軍,授秘書郎,出為涇城縣令。

乾封元年(666),賀蘭敏之鳩集學士刊正經史並著撰傳記,遂引薦李善為崇文館學士,轉蘭台郎,擢崇賢館直學士,行潞王府參軍,兼沛王侍讀,教導皇子李賢。

鹹亨二年(671)六月,賀蘭敏之事發,敕流雷州,復其本姓。行至韶關。以馬絞死。朝士坐與敏之交遊者,流放嶺南,李善便是其中之一,流配姚州(雲南姚安縣)。

上元元年(674),以雍王李賢為皇太子,大赦天下。李善得還,已是六十一歲的老人了。不再涉足官場了,寓居汴、鄭之間,繼續完善充實《文選注》,以講《文選》為業,人稱“文選學士”,諸生多自遠方而至”。修撰《文選辨惑》《漢書辨惑》。

載初元年(690),李善卒,七十七歲。

《新唐書·李邕傳》有記載。

主要成就

1、註解《文選》

《文選》,是由南梁昭明太子蕭統主持編撰的、匯集前代優秀文章的一部經典著作,曾經在歷代文人中產生過極大的影響。中國歷史上,前有研究《詩經》“詩學”,漢代研究《五經》的經學,清朝研究《紅樓夢》的“紅學”。唐代,則有研究《文選》的“文選學”。使“文選學”真正成為一門顯學,作用最大的就是李善。

當時,李善曾在“文選學”的開山祖師、揚州人曹憲的指導下,為《文選》作了詳細的註解。在作注過程中,李善博採眾家之長,包括李邕在內的意見,全都予以採納吸收。《新唐書 · 李邕傳》中記載:《文選注》初稿完成後,李善讓兒子李邕閱讀,並提出批評意見,“試為補益之”。李邕讀後,真的提出了一些變更、增刪的建議,而李善見到李邕提出的建議很有道理,就將相應的內容寫在原稿的旁邊,出現了“兩書並行”的情況。

完善後的六十卷《文選注》上呈給唐高宗李治。高宗皇帝讀後,大加讚賞,賜給李善絹綢一百二十匹,並下詔將李善的六十卷《文選注》藏於秘閣。

李善最大的貢獻在於《文選注》,萃其一生精力,成就皇皇巨著。《文選注》徵引了極其豐富的文獻資料,凡經部215種,史部352種,子部217種,集部798種,四部合計1582種。

因此。《文選注》大行於當時,流傳於世代,至今仍有極高的地位和巨大的影響。

2、撰《漢書辯惑》

李善撰有《漢書辯惑》(三十卷)。

軼事典故

曹李巷

舊城旌忠寺南至今尚有一條名為糙米巷的小巷。其實,它是由“曹李巷”之名訛傳而來,而“曹李”兩字就是紀念曹憲 和李善二人的——千百餘年,揚州人一直懷念著曾經給這座城帶來無尚光榮名人。

親屬成員

祖父:李贖,隋朝連州司馬

父親:李元哲,括州括蒼縣令,贈沂州別駕

兒子:李邕,書法家,括州刺史、北海太守,贈秘書監

兒媳:溫氏,太原郡君

孫子:李穎;李翹,大理評事;李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