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友邦[台灣抗日將領]

李友邦[台灣抗日將領]
李友邦[台灣抗日將領]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李友邦(1906—1952),1906年出生於台灣台北。1918年考入台北師範學校,期間加入蔣渭水領導的台灣文化協會,積極參加反日活動。1924年3月,李友邦與林木順、林添進等人襲擊台北新起警察派出所,遭到日本殖民當局通緝,李友邦連夜逃離台灣來到大陸,同年9月考入黃埔軍校第二期。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李友邦指出:欲救台灣,必先救祖國;欲致力於台灣革命的成功,必先致力於中國抗戰的勝利,並提出“保衛祖國,收復台灣”的口號。1939年李友邦在浙江金華組建台灣義勇隊及台灣少年團,同年10月國民政府正式委任李友邦擔任台灣義勇隊隊長並晉階為陸軍少將。1943年開羅會議召開,確定日本應將所竊取的中國領土,如滿洲、台灣、澎湖列島等歸還中國。台灣義勇隊擴大編制為台灣義勇總隊,李友邦升任中將總隊長。總隊下設四個支隊,工作層面涉及前線、後方、敵後與淪陷區。 1945年抗戰勝利、台灣光復後,台灣義勇隊成員返回台灣。1952年李友邦在台灣遇害,終年僅46歲。李友邦將軍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氣節為兩岸同胞所傳誦。

人物生平

1924年3月,李友邦與林木順、林添進等人襲擊台北新起警察派出所,遭到日本殖民當局通緝,他連夜逃離台灣來到祖國大陸,同年4月赴廣州,9月進入黃埔軍校第二期就讀。1937年“七七事變”後中日戰爭正式爆發,抗日烽火燃遍祖國大地。李友邦指出:欲救台灣,必先救祖國。1939年他在浙江金華組建“台灣義勇隊”及“台灣少年團”,同年10月國民政府正式委任其擔任“台灣義勇隊”隊長兼“台灣少年團”團長,並晉階為陸軍少將。

李友邦 李友邦

1943年開羅會議召開,確定日本應將所竊取的中國領土,如滿洲、台灣、澎湖列島等歸還中國。台灣義勇隊擴大編制為台灣義勇總隊,李友邦升任中將總隊長。在其領導下,台灣義勇隊主要開展了4方面的工作:第一、對敵政治工作。義勇隊成員熟悉日語,他們利用語言上的便利,翻譯日軍文 件,審訊並教育俘虜,深入敵偽組織獲取情報等。第二、醫療救助工作。1939年9月12日,義務隊在浙江金華正式成立“第一台灣醫院”,隨後又在浙江衢州、浙江蘭溪、福建建陽相繼成立3間醫院。軍人、出征人員家屬及貧苦民眾就醫,一律免費。此外,還進行生產報國工作與巡迴宣傳工作。

1945年抗戰勝利、台灣光復後,台灣義勇隊成員返回台灣。1952年李友邦將軍在台灣白色恐怖中遇害,犧牲時年僅46歲。

人物履歷

李友邦,出生於1906年。

李友邦年少時加入台灣文化協會、台灣民眾黨。

1913年,年十八,因遭受日據時代及抗日帝統治台灣的殖民地民族革命運動險被逮捕,被迫逃離台灣,復受國父孫中山先生革命精神感召,乃赴廣州,入黃埔軍校第二期,接受革命教育之洗禮,為日後光復台灣運動之先驅。

李友邦半身銅像 李友邦半身銅像

1936年抗日戰起,李友邦號召台胞為“保衛祖國、收復台灣”而奮鬥,遂組織台灣義勇隊。為協助祖國抗戰,及因應醫務人才與醫療設施之嚴重缺乏,待命該隊具有醫務專才之同志,組成醫療小組,展開全面性之醫療救治工作。

醫療小組初於浙江金華縣設立診療所,為祖國同胞免費診療,續又組織巡回醫療隊,每日至各鄉村及作戰前線巡回醫療,其間日行跋涉七、八十里,謇謇多難,惟同志不辭艱辛,忍肌耐勞,其犧牲奉獻精神,乃傳揚各地。嗣後因就診者增多,原有之規模不敷應付,遂於1938年9月20日,正式擴充成立為台灣義勇總隊附設台灣醫院,對於榮譽軍人,出征家屬及貧苦民眾一律免費診療。

1939年11月,復於浙江衢州縣增設第二台灣醫院。

1940年2月,繼有第三台灣醫院於蘭溪縣。又二年,續於福建建陽縣成立第四台灣醫院,繼續為祖國同胞從事醫療服務。

1938年,有於基於台灣少年乃台灣革命之繼承者,為國家民族之幼苗,亦是未來新台灣之建設者,而組織成立台灣少年團,是時逐與台灣義勇隊成為台胞青少年組織性參加祖國抗日戰爭之先聲。

戰後於1945年,李友邦出任三民主義青年團中央直屬台灣區團主任,後為三民主義青年團台灣省支部團幹事長。

1948年經當時台灣省主席陳誠力邀出任國民黨台灣省黨部副主委。其後亦任主委。

李友邦先生一生為抗日誌士,忠黨愛國,其間雖幾經縲紲,終也無悔,1951年不幸以莫須有罪名,英年故世,年僅四十六歲。

人物事跡

李友邦書法 李友邦書法

李友邦是台灣義勇隊的核心人物,這位後來被稱為台灣革命理論家的民族志士,早在14歲就讀台灣師範學院時就參加了反日協會組織。1924年,20歲的李友邦襲擊派出所時,與日本警察發生正面衝突,被日本警察搜捕。李友邦連夜逃亡,南下廣州,開始了傳奇的革命生涯。在黃埔軍校,李友邦結識了孫中山和廖仲愷,並在兩人的幫助下,形成革命思想。

1932年,李友邦在杭州國立藝術專科學校擔任日語教師期間,因宣傳愛國救國,同情熱血青年,受到國民黨特務機關的注意,被捕關進杭州陸軍監獄。同一年,李友邦的二弟李友先被日本特務槍殺。而李友邦的三弟李友烈,也在1934年死在日本特務的刑訊室里。

直至七七事變後抗戰爆發,坐了5年牢的李友邦終因“沒有犯罪證據”,被釋放出獄。1938年10月,在當時的浙江省政治文化中心金華,李友邦決定組織台灣義勇隊。此前,朝鮮義勇隊於1938年10月10日在湖北漢口成立,在第五戰區和第九戰區做瓦解日偽敵軍的政治工作,給了李友邦很大鼓舞。

1938年秋天,中共浙江省委統戰委員會書記張錫昌派中共黨員張畢來去金華,幫助李友邦籌建台灣義勇隊。義勇隊員來自集中在福建崇安(即武夷山市)的流亡台胞。李友邦不僅救了這批同胞,還使得他們貢獻自己的才能,成為抗戰的積極力量。台灣義勇隊利用隊員一般都會日語的優勢,協助各抗戰部隊收集日軍資料和情報,並積極參與日語翻譯和日俘管理工作。

經統計,1937年,居住在祖國大陸的台灣人,華北有182人,華中有748人,華南有12805人,總數達到13735人。台灣人大多數是從事各種經商、行醫活動或受僱於各類型公私機構,其餘則是就讀各級學校的青年學生。第一支由台灣同胞在大陸組成的武裝抗日隊伍終於誕生了,它以“保衛祖國、光復台灣”為號召,在民族團結共同禦侮上具有神聖的意義。

犧牲經過

李友邦墓 李友邦墓

1951年11月30日,李友邦被台灣當局以“包庇匪諜”罪判處死刑。抗日初期,李在閩浙一帶組織台灣義勇隊抗日,1940年起駐紮於浙江金華一帶。據報導,當時,李友邦被控在此一段時間內,曾與中共金華總辦事處負責人及其它共產黨幹部來往。該義勇隊秘書潘華曾以“匪諜”嫌疑被捕,而由李保釋來台,並擔任“三民主義青年團”視導。潘華於1947年因事離台後,李友邦之妻嚴秀峰涉嫌被台保全司令部逮捕,判刑15年;不少當年義勇隊成員亦被指控涉及“匪諜案”遭追究。後據稱“省保全司令部”根據“省工委”被捕負責人蔡孝乾等人“供詞”,認定李友邦“包庇窩藏中共間諜”,且自身“早已加入中共組織”,而“迄今未向台治安機關依法履行自新手續”,故以“涉嫌包庇掩護中共間諜罪”判處死刑。

人物貢獻

台灣義勇隊

紀念李友邦 紀念李友邦

1939年初,台灣愛國志士李友邦帶領30多位台胞來到金華,在金華市區原酒坊巷18號成立台灣義勇隊,同時成立台灣少年團和抗戰時期第一家台灣醫院。此後7年時間裡,“台灣義勇隊”逐漸發展成台胞參加祖國抗日鬥爭中人數最多、活動範圍最廣、影響力最大的抗日團體。

直到2008年,在金華市區依然保存著李友邦創立的首家台灣醫院。

台灣義勇隊的影響在短短的時間裡迅速擴大。到1940年3月,國民黨政府不得不正式批准了台灣義勇隊的合法身份,正式委任李友邦為少將隊長,主張抗戰的中國國民黨浙江省政府主席黃紹竑為台灣義勇隊刊物《台灣先鋒》題詞。著名民主人士郭沫若、李濟深、邵力子等也都題了詞,擴大了台灣義勇隊的影響與知名度。

台灣先鋒

《台灣先鋒》是李友邦宣傳抗日救國的主要理論陣地。廈門大學台灣研究所陳在正教授在評價李友邦和台灣義勇隊時認為,李友邦是一位台灣革命理論家。李友邦作為台灣人的一個代表,參加抗日戰爭,而且在抗戰中發揮了台灣義勇隊的特色。

李友邦親筆題寫的“復疆”

1942年,根據當時抗日戰爭的需要,台灣義勇隊向福建龍巖轉移。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3日,李友邦派他的助手、副總隊長張克敏,乘坐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柯克將軍的專機飛抵台北。1945年10、11月間,台灣義勇總隊返回台灣。

1940年4月15日,台灣義勇隊創辦隊刊《台灣先鋒》(月刊)。台灣義勇隊是在中國共產黨支持與協助下,經台灣籍著名愛國人士李友邦倡導,由散居於祖國各地的台灣籍同胞組成的民眾抗日救亡組織。1939年在金華成立,李友邦任隊長,人數約200人。他們以浙江為主要活動基地,活躍於東南各省,從事抗日宣傳、瓦解敵軍工作,並在浙江設立3個台灣醫院(分設於金華、衢縣、蘭溪),協助當地政府建立樟腦製造廠和藥品生產合作社。1942年5月撤離浙江。

李友邦將軍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氣節為兩岸同胞所傳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