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廷

在達鋼最困難的時候,集團公司領導在近萬名職工中選中了他擔任技改工程的第一個項目業主,就是相信他能夠不負眾望。 在達鋼多個新產品的研製設計和開發生產中,淋漓盡致地展示了他非凡的才華。 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而對他自己的家庭,對他的妻子和兒子,欠的情卻太多。

州河之畔,達鋼似一顆明珠,鑲嵌在她的彩帶上,被她緊緊地攬在懷裡。那雲蒸霞蔚般的高爐爐群,鱗次櫛比的煤焦化設施,飛濺的鐵水鋼花,穿梭飛舞的鋼龍,川流不息的車輛……晝夜不停地歡唱著時代的進行曲。乘著國家西部大開發的勁風,達鋼這艘鋼鐵巨輪,正張滿風帆破浪前行,已形成鐵、鋼、材各150萬噸、機焦100萬噸的年生產能力,各項經濟指標正以兩位數的速度增長。 在達鋼跨越發展的歷程里,凝聚著一群科技工作者的智慧和汗水,是他們的不懈進取和默默奉獻支撐起了興盛的達鋼。達州市首批學術技術帶頭人、現任達鋼集團公司總工程師----李元廷,就是他們中的一個優秀代表。

情系故土,獻身達鋼

身高1.7米,1963年5月出生的他,1984年畢業於重慶大學冶金及材料工程系金屬壓力加工專業。作為一名科技工作者,他酷愛軋鋼事業,擅長工藝技術,精悉工藝及孔型設計。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天津市軋鋼二廠,大巴山里走出的孩子,深情地眷戀著故土,他立志把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奉獻給生他、養他的大巴山區的建設中。於是,在17年前的1988年,他便毅然放棄了大都市優裕的生活條件,舒適的工作環境,投入到達鋼的懷抱,融入到達鋼如火如荼的生產建設和發展中,與達鋼風雨同舟。
他中等個子,衣著樸實,戴一副眼鏡,一臉儒雅。他性格比較內向,喜靜不喜動,說話輕言細語,辦事忙而有序,給人的感覺完全是一個學者的形象,行進在上班族的人流中,怎么看也平常。
他的經歷同許許多多的大學生們一樣非常平淡卻非常紮實。沒有轟轟烈烈的大上大下,有的只是一步一個腳印地前進。軋鋼車間工藝技術員、車間副主任、主任、一火成材和線材工程部部長、集團公司技術中心主任、技術質量部部長和集團公司總工程師的經歷,無處不閃爍著斑斕的色彩。讀書時代累積的紮實知識功底和工作中歷練的豐富實踐經驗為他現在的工作打下了深厚的基礎,使他不僅在技改工程的論證、設計和建設中,在新產品的設計研究和開發生產中屢出高招,令同行和職工們折服;而且在科技創新、企業管理和發展方面也能高瞻遠矚,不斷推陳出新,帶領所在車間、部門和企業不斷向更高層次邁進。

技改工程寫華章

他沉穩而不失幹練,細緻而不乏果敢。乾工作特別執著,一絲不苟,認準正確的事,不管有多困難,總要千方百計乾到底,乾成功,絕不半途而廢。也恰恰是這種沉穩內斂,不事張揚,剛強堅毅的性格音符,滲透到事業的旋律之中,成就了他的事業。
20世紀九十年代,鋼鐵行業飛速發展,市場經濟逐步建立,競爭日趨激烈。而達鋼長期偏安一隅,生產工藝落後,設備陳舊簡陋,產品單一,技術含量低,自1993年起已連續虧損六年。達鋼人雖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鐵水鋼花仍疲憊地流著淚。達鋼這條大巴山區的鋼鐵巨龍真有龍棲淺灘、虎落平川之境,面臨著隨時被擠出鋼鐵行業的險關隘道……
知識無價,科學技術無價。1999年初,達鋼向陳舊落後的工藝和設備發起總攻。以集團公司董事長、總經理江善明為首的領導班子果斷決策,實施一軋生產線的一火成材技改工程,要為達鋼這條巨龍插上騰飛的翅膀……
以前的技改工程,建設周期長,工期一拖再拖,投資額一而再地突破預算額,有的建設工程工期被拖延三至五年,實際投資超過預算投資的一倍以上,成了家常便飯……,白白地耽誤了寶貴的時光,嚴重地影響了投資的回收和效益的發揮。
達鋼大刀闊斧地改革原有的技改工程建設管理體制,首次在一火成材技改工程推行項目業主負責制。實行定任務、定工期、定投資額、定質量安全目標,完成目標任務獎勵,不達目標處罰的嶄新技改建設項目管理模式。
在達鋼最困難的時候,集團公司領導在近萬名職工中選中了他擔任技改工程的第一個項目業主,就是相信他能夠不負眾望。公司領導的囑託和萬千職工的期望象重錘一樣敲擊著他的心扉,他的胸中涌動著澎湃的激情。也正是在他身上固有的一種敢向潮頭立,不畏艱難困苦的剛毅性格,驅使他勇於迎接挑戰,去吃第一隻“螃蟹”。
用“嚴峻”二字來形容他當時面對的現實是再恰當不過的了。按照以前的慣例,這么多內容、這樣大規模的技改工程,工期至少需要兩年半以上,為使工程早日建成投產,早見效益,集團公司下達的工期僅為八個月;按定額預算的投資額為1580餘萬元,而集團公司硬砍了580多萬元,只允許把投資額控制在1000萬元以內,還不允許減少技改工程內容;且此時集團公司的生產經營舉步維艱,建設資金難以按期撥付到位;要實施技改的一軋生產線是當時達鋼唯一的一條成材生產線,不能允許停產搞技改,技改工程的實施不能妨礙生產的正常進行;場地異常狹小,工藝布局非常艱難;還要確保工程質量優良,各種安全事故為零的目標……
他首先把好設計關。這年的臘月三十除夕之夜,萬家團圓歡度良宵,他卻無睱享受這節日之歡,正沉醉在設計的樂趣中。憑著他堅實的專業技術功底,組織、帶領設計人員精心設計,數易其稿,反覆篩選、最佳化設計方案,最終富於創造性地作出了施工設計圖。其中:加熱爐反向出鋼,粗軋機布置在加熱爐端牆外側,Φ500軋機的末道次布置在重車頭,前幾道次布置在輕車頭,雙側壁大圓弧槽底的箱形孔型設計,機前採用翻鋼板,機後採用爬坡輥道,熱剪後採用轉彎輥道等,其創新性設計打破陳規定律,首開國內先河。
之後,他又帶領技術人員風塵僕僕地跨長江,越秦嶺,過黃河,往返奔波於遼寧鞍山、天津、河北石家莊、四川樂山等地,考察設備製造廠家。貨比三家,比質量、比價格、比交貨期,精挑細選,確定了最佳的設備加工製造單位。繼而派專人駐廠督促、檢查、驗收,嚴格把關。
在工程建設過程中,他經常“泡”在現場,親自督戰,抓質量、促進度、查安全。工程臨近竣工和試生產階段,他就連續在施工和生產現場守候了半個月沒有回家,吃住都在辦公室或現場,有時困了,就在現場的安全處和衣打個盹後繼續工作……
有道是:苦心人,天不負。在他的精心組織指揮和全體參戰人員的共同努力下,一火成材工程提前10天勝利竣工;工程投資比預算額節約600多萬元;工程質量優良;實現了各種安全事故為零的目標;建成一年內就創造經濟效益2000餘萬元。創造了達鋼工程建設史上的奇蹟,實現了五個“最”:工期最短,投資最省,質量最優,安全最好,達產達效最快。被公司樹為樣板工程,並獲達州市科技進步二等獎。為達鋼技改工程建設體制改革作了最好的詮釋,被總結沿用至今。達鋼由此擺脫了困境,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成功的喜悅使他體味到一種豁然開朗、伸展自如的感覺,如同登上一座高山,領略到的是一覽眾山小的心曠神怡。不安分的心更加活躍了,他要更上一層樓。
2000年,達鋼擬新建一條軋鋼生產線,他又帶領技術人員遠赴江浙沿海發達地區的先進企業學習考察。在當時絕大多數人主張上半連軋生產線的情況下,他用大量詳實的事實根據和科學的論證,極力主張上全連軋生產線,最終被集團公司領導採納。建成後的全連軋棒材生產線,在西南地區首屈一指,甚至在全國也名列前茅,成為達鋼人的驕傲。
2003年,他再次擔任線材工程業主。短短六個月,一條優質高效的年產20萬噸的線材生產線在他的精心呵護下奇蹟般地誕生了。

產品開發結碩果

開發適銷對路的新產品並及時投放市場,歷來是鋼鐵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靈魂。金屬壓力加工專業畢業的他,技術精湛,才思敏捷,尤其擅長軋鋼孔型設計。徜徉在軋鋼工藝技術領域裡,猶如龍游大海,伸展自如。在達鋼多個新產品的研製設計和開發生產中,淋漓盡致地展示了他非凡的才華。
1988年底至1999年初,他主持設計的15kg/m輕軌的軋輥孔型、導衛裝置、矯直孔型和沖孔模具等全套工藝圖紙是他的第一個“兒子”。這是一個複雜斷面產品,設計內容多,難度大。初試牛刀,他小心翼翼,不敢怠慢,他精心計算、設計和繪圖,數易其稿,精益求精;他仔細檢查、驗收軋輥、導衛樣板及軋輥車削質量;親自指導安裝。試生產期間,又通宵達旦地奔忙在生產現場,悉心呵護這凝聚著他心血的產品,為這個新產品的誕生保駕護航。結果,產品如期“出爐”,很快占領了市場。
緊接著,他又把目光盯在了市場上緊俏的T89-B電梯導軌上。該產品的斷面更複雜,用戶對產品質量要求更高,對工藝設備的精度要求更嚴格。而達鋼的型材生產線的設備簡陋,生產工藝落後,其設計難度可想而知,但他和他的搭檔們偏不信邪,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硬是啃下了這塊硬骨頭。產品填補了達鋼乃至西南地區的空白,銷往香港奧迪斯電梯公司和天津等地,該項產品研製成果獲達州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市場需要什麼產品,企業就生產什麼滿足其需要。這以後,他多次親赴安康、西安、武漢、十堰、成渝、貴州等地考察。把開拓的信念和進取的意志留給了一個個機械、鐵路車輛、標準件、汽車等製造廠、鋼材經銷市場和建築工地,把凱旋的笑聲帶回了達鋼。他敏銳地捕捉到了一個個市場信息,經過深入思考和準確預測市場需求趨勢,一旦認準目標就快速研製開發,及時投放市場。
像變戲法似的,先後由他主持、推動、參與開發的新產品一個接著一個:14#和20#鐵路軌距擋板、7.5#角鋼、Φ8mm和Φ10mm線材、改質築路油和粗酚、Ⅲ級鋼筋、H08MnA、H08MnSi和H10Mn2焊條鋼系列產品。今年,他又主持研製開發了低成本的新Ⅲ級鋼筋新產品。使Ⅲ級鋼筋生產成本比原來的工藝方法降低了500元/t,八個月創經濟效益2958萬元。

科學管理展才幹

多年的技術工作經歷使他養成一種嚴謹、細緻、有條不紊的工作作風,做什麼事都條理清楚。他善於從事物的表面敏銳地發現問題的“癥結”,緊緊抓住關鍵點,全力突破。一般人認為很困難的事,經他的拆解、分析就變得迎刃而解。
1995年3月至1999年2月,他先後任四軋車間副主任、主任。此時達鋼尚無全連軋生產線,四軋車間承擔著把鋼錠開成小方坯的任務。該車間自1991年投產後,產量一直徘徊不前,長期不能達產達效。導致鋼錠堆積如山,堆起的錠垛直逼行車駕駛室,積壓的鋼錠資金達數千萬元之巨。而軋材車間還因為無坯而眼睜睜地“吃不飽”,此前的兩任車間主任花了近五年的時間也沒有突破這一“瓶頸”。他於1995年7月臨危受命,出任車間主任。憑著深厚的軋鋼工藝技術專業功底和積累的豐富生產實踐經驗,從眾多問題中抓住了軋機孔型設計不合理的關鍵,果斷予以設計改進,四軋車間從此迎來了一片新天地,產量、質量和各項技術經濟指標步入了跨越式發展的快車道。
2000年,他調任集團公司董事和技術中心主任,後又任總工程師兼技術質量部部長,分管全集團公司的技術質量工作。工作越來越忙,肩上的擔子越來越重,他感到責任和壓力也越來越大。他創造性地開展工作,一個個新思路在他腦海里涌動著,一幅幅新藍圖在他胸中勾勒出來。
完善技術中心的軟、硬體設施和條件;配備精幹、務實的技術力量;合理布局,科學規劃,全面參與各項技改工程的項目研究論證、工程設計和技術難題的解決。為集團公司提供了科學的決策依據並節省了大量設計費用。
創新管理機制。率先在技術中心對員工實行量化考核辦法,被集團公司其他部門和二級生產單位推廣套用。選定集團公司急需重點解決的技術攻關課題,推行攻關課題的項目負責制,明確責、權、利。激發了科技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這些課題很快顯見成效。他具體牽頭組織實施了多項科技創新項目:煉鋼轉爐爐齡攻關,省科技創新項目“高爐富氧噴煤技術”,省重點科技推廣項目“粗苯精製技術”等項目的研究和攻關取得顯著成效;他承擔的省級重點科技攻關項目“高爐煤氣獨立燃燒節能技術的研究與套用”,年創效益3000多萬元;其“酸焦油污染防治與綜合利用”科技攻關項目獲得國家發明專利,省科技成果二等獎。
他以不竭的創新動力,譜寫了一項又一項技術新篇章,為達鋼帶來了巨大的生機和活力,使達鋼的技術進步和質量管理自二000年以來捷報頻傳:通過了國際互認的ISO9001:2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ISO9001:2000質量管理體系轉版一次性驗收合格;取得國家級“完善計量檢測體系”證書;HRB400熱軋帶肋鋼筋獲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實物質量金杯獎;“巴山牌”鋼筋混凝土用熱軋帶肋鋼筋連續兩屆獲得“國家免檢產品”證書;連續四年獲得“四川名牌產品”稱號;達鋼技術中心於2002年被四川省政府授予“四川省企業技術中心”。

無情未必真豪傑

對工作,竭盡全力,嘔心瀝血。
對同志,滿腔熱情,全心全意。
他經常擠出時間深入到一線班組職工中傾聽工人的呼聲,了解他們的苦和樂,對他們噓寒問暖,幫助他們解決家庭、生活和工作中的實際困難。職工中凡有婚喪嫁娶等紅白喜事,他都儘可能地親自前去表示祝賀或慰問,並力所能及地送上一份禮金或慰問品。
2003年,技術中心化驗室一位職工的女兒身患白血病,該職工家庭困難。他得知情況後,慷慨解囊,帶頭捐錢。率先在技術中心全體職工中廣泛動員捐款扶助。在他的影響和推動下,集團公司組織了大型募捐活動,為該職工籌集了一筆醫療費用,於雪中送去了一份溫暖,解決了燃眉之急。
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而對他自己的家庭,對他的妻子和兒子,欠的情卻太多。他妻子是達州市第四人民醫院的醫生,為支持丈夫的工作,她除了乾好自己的工作外,還默默地承擔了全部家務和照料兒子的責任,沒有一點怨言。
1995年,一火成材工程激戰正酣的時候,恰巧他的妻子生病了,兒子唯一一次再三請求他去學校參加家長會,他因為忙於工程建設,還是沒有能夠滿足兒子的願望,至今回想起來仍內疚不已……。而他回報給妻子和兒子的是“省科技成果二等獎”、“達州市科技成果一等獎”、“達鋼集團公司科技進步特等獎、一等獎、二等獎……”等一大摞獲獎證書。
十幾年來,他已經把自己的一往深情獻給了達鋼這片熾熱的土地。是這片熱土的培養,使他成長為“高級工程師”、公司“勞動模範”、“優秀共產黨員”、“四川省優秀青年科技創新帶頭人”、“達州市中青年科技拔尖人才”、“達州市首批學術和技術帶頭人”。這一系列榮譽的獲得,既是對他為達鋼科技事業貢獻的獎勵,也是對他人生價值的評定。
達鋼,這片用鋼鐵鑄就的土地,永遠是他人生的舞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